文/陸河縣河東小學 汪惠燕
提高留守兒童課外閱讀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文/陸河縣河東小學 汪惠燕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沿海地區(qū),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增多,城市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需求大量的勞動力,農(nóng)村一些青壯年夫妻雙雙涌進城市務工,孩子留在農(nóng)村交給老人或親戚照顧 (主要是老人),產(chǎn)生了農(nóng)村留守兒童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
解決好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只有解決好教育問題才能有助于留守兒童各方面的發(fā)展。
從問卷調(diào)查中得知,造成農(nóng)村孩子課外閱讀量少的原因之一是圖書量少或無書可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行ч_展課外讀書活動,首先必須讓孩子有書可讀,因此要開辟、拓展書源。第一,要開放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如果學校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可以讓高年級的隊干部履行借還手續(xù),開通學生課外閱讀第一渠道。第二,要建立班級圖書角、書香角。統(tǒng)計班級學生中的圖書、刊物、造冊、登記,搞好管理,讓學生相互傳閱課外書,班級與班級相互傳閱,實行課外圖書資源共享,開通課外閱讀第三渠道。第三,在寒暑假及節(jié)假日、雙休日,布置、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閱讀、收集對聯(lián)、廣告語,進商店、知店名,逛超市、知商品,把玩耍與大量識字相結(jié)合,把觀察與積累相結(jié)合,把課外閱讀與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使之成為學生課外閱讀又一渠道。第四,教師向?qū)W生介紹、推薦名家名篇、名著。向?qū)W生發(fā)放圖書目錄,供學生選購,如經(jīng)典古詩文背誦篇目70首、中國四大名著等。
學生有書可讀,如果沒有興趣或者是興趣減退,勢必造成學生課外閱讀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或是 “半途而廢”,不能很好地堅持。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興趣成為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好老師,教師要從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我認為要激發(fā)留守兒童的課外閱讀興趣,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突破。
第一,營造氛圍,讓留守兒童感受閱讀的快樂。在圖書室、閱覽室、教室張貼激發(fā)人奮進的讀書標語、名言警句、格言、掛圖等,營造讀書氛圍。把孩子們帶進書店、圖書室、閱讀室,讓孩子們感受書海之浩瀚,讓孩子們讀自己喜歡的書,體驗讀書的樂趣,受到知識的熏陶,與書交友,從書中求知。第二,投其所好,激發(fā)閱讀興趣。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開始,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如:班級每周組織一次故事會,讓學生人人準備故事,準備多個故事,帶有表情、聲調(diào)、動作地講故事或復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計調(diào)動留守兒童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農(nóng)村孩子放學回家后,無書讀,讀書少,還有不少的孩子要幫助家長做家務,讀書時間少,甚至沒有時間讀書。學校應根據(jù)農(nóng)村實際,圖書室、閱覽室必須向?qū)W生開放。圖書室借書的時間不能少,不能變,閱覽室中午開放的時間不能少,不能變。每周的兩節(jié)閱讀課決不能被擠占;有條件的,每周還可開設(shè)一節(jié) “讀書交流”課。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機會。學生能合理安排時間讀書,合理利用時間讀書,能處理好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閱讀的沖突,讀書的興趣不減退。
一是指導留守兒童制訂讀書計劃。讀什么書,什么時間讀,要有長打算、短安排。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名人名篇名著,教室內(nèi)設(shè)計圖書角,張貼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從網(wǎng)上找出一些課外資料貼在書香角或讀書角內(nèi),讓學生去看自己喜歡的書、去選健康有意義的書,去作長計劃,去作短安排。學期內(nèi)計劃讀哪些書,近期安排讀什么書,列一個課外讀書計劃表。有了計劃安排,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二是指導留守兒童會寫課外閱讀筆記。留守兒童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看書缺乏自覺性,要在學校的要求和指導下看書。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多注重于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對于積累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書中動筆圈圈、點點、畫畫、注注。摘抄書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善于積累的好習慣。并且要求學生保存自己的課外閱讀筆記,珍惜自己的讀書果實。一學期一學年,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不斷積累,將是多少本、多少萬字的課外閱讀筆記呀!這樣,學生頭腦中裝有多少詞匯,多少語言文字,寫作起來不愁沒有詞匯和語言材料了,從而避免語句干巴,內(nèi)容枯燥了。
三是指導留守兒童學會寫讀后感。在學生養(yǎng)成了作摘錄筆記習慣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想、去寫。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后,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寫一寫。寫自己對文章、對書的內(nèi)容的理解,寫自己對文章、對書中內(nèi)容的疑惑之處,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就文章中一句話、一段話引發(fā)的感想、思考、問題,寫自己從這些文章、書中所學到的東西,寫自己由內(nèi)容想到自己的生活實際、想到人世間的人和事,寫自己讀后受到的教育、啟發(fā),寫一寫、評一評這些文章、書寫得好在哪里,等等。讓學生在讀書、寫作中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使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由閱讀材料的切入,到內(nèi)化,到外化中讀有所悟,悟有所感,悟有所積,積而能用。
四是指導留守兒童學會交流、討論。閱讀后,我時常組織、引導學生相互交流閱讀情況,交流心得體會。始終把讀書交流擺在重要位置。在教室內(nèi)墻壁上,設(shè)計了 “課外閱讀天地”,及時將記錄真實、記錄詳細、記錄優(yōu)美的讀書筆記張貼、懸掛在欄目園地里,交流學生的讀書所獲、所想。表揚先進,促進后進,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在學習園地里開辟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欄目,交流學生的不同看法,討論、解決讀書中的疑難問題,讓學生提出自己讀書后的疑惑、困惑,讓學生泛讀課外書籍、報刊,上網(wǎng)查找資料解疑、解惑。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問題,使學生讀書更加興趣盎然。
五是指導留守兒童學會評價。課程標準指出: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jié)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在閱讀他人的讀書筆記、讀書心得、提出的新問題的同時,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讀書筆記中積累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是否真的優(yōu)美、精彩?以避免隨心所欲的摘抄;心得體會是否深刻?語句是否生動?內(nèi)容是否有說服力?由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挖掘?qū)W生讀書的潛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