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述評

        2017-04-12 08:31:07羅麗娟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17年10期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學者馬克思主義

        羅麗娟

        專題述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述評

        羅麗娟

        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被提高到學科高度,國內經濟學界正在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建設展開熱烈討論,涉及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涵和學科特點、研究對象和任務、研究方法、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學科體系構建等問題。學者們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全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入,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生產關系;經濟規(guī)律

        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被提高到學科高度,國內經濟學界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本文對一年多來學者們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討論進行梳理,以便把握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的總體狀況和前沿動態(tài)。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涵及學科特點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內涵的界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同時吸取中國歷史優(yōu)秀文明成果和世界上別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產物,與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后為列寧毛澤東等繼承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脈相承,是中國化、時代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屬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理論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和發(fā)展,二者是源和流的關系②。從發(fā)展階段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發(fā)展階段,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體地說,它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和運行特殊規(guī)律的政治經濟學,主要揭示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發(fā)展的特殊屬性,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它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新,并將在實踐中繼續(xù)發(fā)展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關于揭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因此也屬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關于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傳統(tǒng)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理論屬性上是一致的④。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版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與中國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的成果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來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或者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及其運動規(guī)律。另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傳統(tǒng)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差別還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更加突出了社會主義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和民族性,貫徹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方法論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方法;而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更多地貫徹的是一種從理論到實踐的演繹邏輯,也就是說,始終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理解為社會主義的終極標準。一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更多地采用一種規(guī)范的思維方法來研究,更多地側重于說明社會主義“應該如何”,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更多地側重于分析現(xiàn)實社會主義究竟如何發(fā)展、發(fā)展的必然形式、道路和規(guī)律等等問題⑥。

        總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立足于中國國情和中國當前實踐而產生的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相結合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的必修課。

        2.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思想的討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思想,學者們對此達成了共識。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包括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學者們對于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種觀點籠統(tǒng)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題、基本原理和方法貫徹始終⑦,而沒有嚴格區(qū)分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地位和作用;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加以區(qū)分,并強調其中方法論的作用,認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以其方法論為本,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發(fā)生矛盾時,應遵循其方法論原則修正其理論,而不是為了維護其理論而違背其方法論原則⑧;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二者都很重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源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不能把基本原理與方法論對立起來和分割開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方法論⑨。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指導作用無疑都十分重要,但強調方法論的重要性對于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涵十分關鍵。如果不重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則容易陷入思想僵化和教條主義;只有重視方法論,才能聯(lián)系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對原有的理論不斷修改、補充、完善和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向前發(fā)展。正如有學者在談到 《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關系時指出,《資本論》構建體系結構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提出重要的借鑒,是借鑒而不是指導;而其方法論才是我們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重在創(chuàng)新,不能照抄照搬⑩。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研究政治經濟現(xiàn)象,探索基本經濟規(guī)律,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屬性?,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本質上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探索的是社會基本經濟規(guī)律,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具有一般政治經濟學的普遍性,又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

        具體地講,政治經濟學的一般性有世界性和歷史性。有學者認為其世界性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包含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及可以與別國經濟理論與實踐相互學習和借鑒?。另外,政治經濟學具有歷史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們在生產和交換時所處的條件,各個國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個國家里,各個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經濟學不可能對一切國家和一切歷史時代都是一樣的,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正因如此,有學者認為歷史研究是構建政治經濟學的基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穩(wěn)固基礎,只有把問題放在歷史的坐標系中進行考察,才能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只有正確而充分地認識歷史,才能總結經驗教訓,進而升華為理論?。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政治經濟學具有歷史性,其研究對象在不同的國家、同一個國家的不同世代又各不相同,所以政治經濟學從空間來說又具有每個國家的特殊性。有學者將其表述為民族性,認為民族性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以及決定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基本國情、基本實踐都具有特殊性?。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該理論形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服務于中國,其主題是講好中國故事,總結中國經驗,為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指導,因此具有中國特色?。有學者將其特殊性表述為國家主體性,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國家主體性,是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區(qū)別于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的,強調的是中國。這里說的“特色”是相對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來說的,其實講的就是中國的國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同時又是對中國道路的理論總結,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經濟學的共性即歷史性、世界性以及中國特色的個性即民族性、國家主體性。學者們對這一問題的觀點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哲學原理,是經濟規(guī)律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

        4.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殊性的分析

        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科學,其研究對象總是處于發(fā)展變化中,因此不同的時代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為研究對象,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著全面改革和發(fā)展的重大課題,同時中國又擁有悠久的歷史和中華文明的影響,因此作為產生于中國的政治經濟學必然具有相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的“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質。對此,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一些學者從中國社會主義所處的階段性上討論其特殊性。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階段性上的學科定位是:在生產關系上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經濟學,在生產力上屬于中等收入發(fā)展階段的政治經濟學,該定位決定了研究層面:通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分析層面限于經濟關系本質層面,即生產關系層面的分析,而在社會主義現(xiàn)階段所面對的發(fā)展生產力問題,不只是生產關系的完善和發(fā)展這個層面,還涉及經濟運行和經濟發(fā)展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都同生產關系相關,進入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視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研究領域的拓展?。有學者認為“初級形態(tài)”的社會主義是我們辯識“中國特色”的實踐和理論問題的坐標或參照系的底色,“初級階段理論”讓我們獲得了改革最迫切需要的歷史方位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市場經濟”這是中國的偉大創(chuàng)舉,也是中國對社會主義形態(tài)發(fā)展的最重大貢獻?。有學者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進行討論,認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重要體現(xiàn),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質?。一些學者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實踐內容的角度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質,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全面發(fā)展和全面改革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可以被稱為改革的經濟學、建設的經濟學、發(fā)展的經濟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具有了特殊的時代特征,正是由于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發(fā)展生產力,我國才從單一的公有制逐漸形成了現(xiàn)階段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從計劃經濟逐漸形成了現(xiàn)階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以及其它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相適應的制度和體制。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內容,這些因素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了獨特的特征。另外,經濟實踐是發(fā)展生產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從理論的目的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肯定既有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的學說,是屬于建設性的經濟學,而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所創(chuàng)立的政治經濟學,是在否定現(xiàn)存制度的前提下尋找更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的好制度,是批判性經濟學???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了獨特的時代特征。

        另有一些學者從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角度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質,認為存在于中華文明之中而且仍然對當今有著重大正面影響的思想基因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本土化”或“中國化”的重要基礎?;有學者分析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基因”中特殊的價值模式和倫理模式,認為我國是典型的集體主義價值模式,集體主義價值模式不利于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而個人主義價值模式有利于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倫理模式上,我國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節(jié)儉、積累、容忍、傳統(tǒng)、追求長期穩(wěn)定生活的倫理模式,這種倫理模式使人們傾向于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即使這種交易可能不是最優(yōu),而在短期導向的社會中人們往往更關注當前交易的剩余。而基于儒家思想傳統(tǒng)的“積累欲和節(jié)儉觀”對于經濟增長也有真實的影響?。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特色”就是中國歷史所賦予的,中國的經濟學一定要植根于深厚的歷史土壤,這是穩(wěn)固的根基所在?。

        還有學者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立場來討論其“中國特色”,認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立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本質規(guī)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中國人民的政治經濟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揭示市場經濟、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開放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也揭示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經濟的特殊運動規(guī)律,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有利于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和發(fā)展的實踐。盡管討論的角度不同,但以上學者在該問題上具有的共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是由于植根于中國的土壤,立足于當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實踐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

        1.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討論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多數(shù)學者都認同其研究對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運動規(guī)律,或者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是一對矛盾,二者密不可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是一對矛盾,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在研究生產關系時不能不聯(lián)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進行研究。但在對待生產力和上層建筑問題上,學者們的討論較多,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為生產關系,但不能孤立地研究生產關系,應該聯(lián)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研究生產關系,但如何聯(lián)系學者們觀點也不盡相同。有學者強調在研究生產關系時應該聯(lián)系與生產關系相關的其它方面,比如要聯(lián)系政治、文化、社會等上層建筑,聯(lián)系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等?;也有學者將生產力和上層建筑作為生產關系調整的標準,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生產關系及其調整,而社會主義中國的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遵循生產力原則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原則,其中生產力原則是說生產關系的調整要受到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同時要有利于而不是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原則,則是生產關系調整的根本取向或目的?。

        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將上層建筑納入研究對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為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生產、交換關系以及政治、國家關系?。這種觀點認為除了生產關系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應該將政治、國家關系納入研究對象,研究政治、國家關系如何與社會生產方式、經濟基礎相適應,如何對經濟改革和經濟發(fā)展發(fā)揮必要的積極的正面的作用。

        一種觀點主張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起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但學者們闡述的角度不同,觀點也各異。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把對生產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進國民財富作為目標和歸宿,不僅研究生產關系,還要研究生產力,并具體闡述了對生產力研究的內容,將其研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根據(jù)我國所處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的特征,推進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第二個層次是發(fā)展生產力,涉及的是經濟發(fā)展;第三個層次是保護生產力,涉及經濟發(fā)展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還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既要系統(tǒng)和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因為對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夠,理論認識方面還存在諸多誤區(qū)和混亂,也要從理論上研究怎樣更快更好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生產力分為技術層面的生產力和社會層面的生產力,技術層面的生產力是自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研究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層面的生產力?;社會層面的生產力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研究怎樣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原有體制,以解放生產力;其二從經濟理論上研究怎樣優(yōu)化和發(fā)展決定生產力發(fā)展的諸要素;其三是從生產力的社會層面研究生產力的發(fā)展?。

        還有一種觀點在生產力問題上比上述觀點更進了一步,主張應突破傳統(tǒng)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認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生產關系,而是應回歸到生產力,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產力發(fā)展規(guī)律和機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回歸到生產力,并不是簡單重復生產力經濟學所提倡的研究對象,不是理論邏輯的反映,而是對現(xiàn)實規(guī)律的總結,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反映出的生產力發(fā)展新規(guī)律的總結,對這條生產力發(fā)展道路所包含的規(guī)律和機制加以概括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理論?。

        由以上可知,多數(shù)學者認同生產關系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但在生產力和上層建筑關系問題上存在不同觀點。由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的密切聯(lián)系,研究生產關系時不能不聯(lián)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但是否將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還需要進行深入的討論。另外,學者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討論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又將其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了理論創(chuàng)新,各抒己見,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構建中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2.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任務的討論

        與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相比較,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其研究任務與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相比毫無疑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馬克思恩格斯所創(chuàng)立的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guī)律,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理論指導,是革命的理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揭示社會主義經濟運動規(guī)律,為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共同富裕提供理論指導,是建設的理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體的研究任務,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討論。

        是否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學者們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一些學者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命題在于考察如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抽象和概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運行規(guī)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責任和重要使命?。但另一方面,在對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上,也有學者持相反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成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線,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要偏向搞經濟運行、競爭層面的研究,也不要導向應用經濟學,而是要根據(jù) 《資本論》的思想脈絡及其提供的基本路徑、基本方法去做?。經濟發(fā)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有學者認為經濟發(fā)展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研究任務,認為經濟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研究領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就是要建立解放、發(fā)展和保護生產力的系統(tǒng)化的經濟理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機制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有學者從當前我國存在的具體問題出發(fā)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認為正確分析中國經濟走勢、引領新常態(tài)是當前發(fā)展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首要任務?。

        總之,不管是主張揭示社會主義經濟運動規(guī)律,還是主張重在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管是主張將經濟發(fā)展還是引領新常態(tài)等問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這些都是我國當前經濟領域面臨的重大課題,需要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發(fā)展予以解決的問題??梢?,盡管討論的角度不同,但可以看出學者們在研究任務問題上也沒有拘泥于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而是結合當代中國新的實踐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為根本方法

        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研究方法,也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堅持的最根本方法。學者們也一致認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應以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作為根本方法,并進行了深入討論。

        首先,學者們認為在研究中應該將根本方法轉化為具體方法,但不同的學者對于所轉化的具體方法看法不同,代表性的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具體方法如矛盾分析的方法、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的方法、抽象法、人是歷史主體的分析方法、以實踐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實證方法、數(shù)學分析的方法等等?;也有學者認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為核心的方法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可以具體化為四個主要方面:一是求真務實的分析思維;二是矛盾分析思維;三是整體分析思維;四是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辯證統(tǒng)一的分析思維?;從歷史的角度對政治經濟學進行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根本方法的具體化,一些學者主張從歷史的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研究,認為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可以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實踐維度和總體性維度這四個基本維度來把握經濟學的歷史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設需要從歷史中汲取養(yǎng)分,不僅要拓寬歷史視野,從世界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形態(tài)演變的多樣性、大格局中去研究,更要從中國的歷史和中國廣義政治經濟學方面去研究和建設?。

        總之,作為根本方法的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應化為具體方法對具體問題進行研究,而在對具體問題研究的具體方法中應體現(xiàn)出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根本方法。從這種角度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又具有特殊性。正如榮兆梓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三大方法論特點:(1)在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辯證統(tǒng)一中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生產方式;(2)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兩點論;(3)堅持在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建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邏輯一貫的理論體系?。如何將根本方法轉變?yōu)橄到y(tǒng)、具體的研究方法對具體問題進行研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建構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其次,一般、特殊與個別的關系問題即唯物辯證法中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問題,是唯物辯證法的精髓,學者們圍繞一般、特殊和個別關系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這主要體現(xiàn)在蔡繼明和鄒升平的爭論上。蔡繼明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應遵循一般、特殊和個別的辯證法以及最一般的抽象產生的路徑,既不要把一般經濟關系和特定所有制捆綁在一起,也不要把一般商品經濟范疇當作資本主義特殊范疇?。鄒升平認同蔡繼明所提出的關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方法原則問題上應堅持一般特殊個別的辯證法觀點,但認為“蔡文”在應用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辯證法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具體問題時,對某些范疇的界定和分析存在違背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辯證關系的現(xiàn)象。鄒升平繼而提出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共性與個性的辯證法,必須明確什么是政治經濟學的共性和個性;必須明確任何經濟關系都離不開一定的所有制,一般經濟關系總是通過個性來表現(xiàn);必須明確商品經濟的一般范疇離不開特定的經濟條件,等等?。對于一般特殊個別的關系原理,一般來說在理論上多數(shù)學者都能夠有正確的認識,但理論是抽象的,重要的是在研究具體問題時如何界定具體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如何認識具體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所在。因此,以上兩位學者所爭論的問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2.以實踐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認識過程是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huán)往復不斷深入的過程。人們對社會經濟運動規(guī)律的探索,也要遵循認識的規(guī)律和方法。有學者認為歷史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和實踐認識論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體系(51)。多數(shù)學者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研究應立足我國國情和發(fā)展實踐,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規(guī)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tǒng)化的經濟學說,正是堅持的以實踐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學者提出在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和互動中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52),而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還必須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必須重視調查研究(53)。

        3.對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批判和借鑒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范式有其優(yōu)點,如擅長實證研究和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規(guī)范分析、定性分析有余而實證分析、定量分析不足的問題,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資源配置和進行宏觀調控無疑非常必要,但其研究范式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在借鑒時需要對其持批判的態(tài)度。許多學者都能夠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認為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其優(yōu)點,但在前提假設、分析方法等方面又存在一定局限性,主張對其批判地借鑒和吸收。有學者指出西方主流經濟學界定的經濟環(huán)境、設定的行為假設、給出的制度安排,有些從根本上與中國的國情不相吻合,而運用的模型分析、數(shù)學分析又往往被推向極端、陷于教條,不能解釋現(xiàn)實問題(54)。有學者對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經濟人”的假設進行了深入討論,認為在現(xiàn)實經濟活動中,倫理道德約束是“經濟人”的基本前提,如果僅提倡和鼓勵個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不僅會把社會引向歧途,也必將導致行為人喪失理性,因此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設就是一個悖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中,通過吸收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參與者進行經濟倫理的規(guī)范,并找出它在當代中國社會的具體踐行方法,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參與者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經濟人”,從而保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落實到實處(55)。還有學者主張運用比較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認為在比較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兩種經濟學范式差異與聯(lián)系的基礎上,提出構建“比較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實經濟運行進行深刻的理論分析(56)。

        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根本方法和實踐認識論,也要批判地吸收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有益成分,立足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探索和建構適應自身情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體系。在研究中既要尊重運用辯證法,也要綜合運用歷史分析、實證分析、比較研究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等等;在運用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時,應將其轉化為具體方法,并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具體問題上處理好一般特殊個別的關系。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

        1.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的討論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學者雖表述不同,但觀點沒有太大分歧。總結學者們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其理論源頭,是構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思想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二是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成果。對于西方主流經濟學,學者們一致認為應該批判地吸收其理論成果,也有學者強調被西方稱為異端經濟學的經濟學流派,如演化經濟學、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斯拉法主義經濟學等是當代新興政治經濟學,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第二大理論來源(57),也有學者認為西方異端經濟學的主流以“制度—歷史—社會結構”視角來代替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性—個人主義—均衡世界觀”的視角,以及其對整體主義、進化主義方法論、對制度和社會結構的重視,與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頗有相似之處,更容易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框架下進行整合,對此我們應該采取批判地借鑒態(tài)度(58)。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無疑會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形成,這種影響也將是深遠的和多方面的。四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包括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總結。蘇聯(lián)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實踐,尤其是列寧領導的俄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及東歐對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嘗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留下了寶貴的理論遺產。有學者深入討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認為列寧最后提升出新經濟政策理論,從理論上回答了社會主義國家與市場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源頭(5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論成果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來源,有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論十大關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貢獻進行了討論,認為 《論十大關系》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總體關系的初步研究,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開拓性探索(60)。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貫徹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方法論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方法,因此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對當前的實踐進行研究,因為實踐是歷史的具體的,總是發(fā)生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實踐,因此不同時代其實踐特征不同,以其為基礎而形成的理論自然也就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是總結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規(guī)律性成果,是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tǒng)化的經濟學說。有學者對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和發(fā)展所基于的實踐進行了討論,認為可以將其歸結為三個主要方面:一是基于對中國的基本國情及當前現(xiàn)實狀況的正確判斷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二是基于中國改革開放歷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三是基于對國際國內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歷史經驗進行總結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61)。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生命力保持長盛不衰,對現(xiàn)實具有充分解釋力的根本原因,理論的發(fā)展要與時代發(fā)展相同步,要隨實踐進步而創(chuàng)新。

        以上學者們也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是多方面的,而且所基于的實踐也不僅僅是我國當前的經濟發(fā)展實踐,而且還包括歷史的和國際的實踐;認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經濟思想的指導下,應合理借鑒其它思想來源和總結國內國際、歷史的和當前的實踐經驗,體現(xiàn)了學者們理論研究中的科學態(tài)度。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構建、內容及特點

        1.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構建原則

        學者們主要從價值立場、生產力要求、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等方面進行了討論。一是價值立場“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學者們一致認同的價值立場,但具體表述上有差異。有學者認為“以人民為中心”就是以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廣大勞動群眾及其根本利益為中心,也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中人民至上、經濟發(fā)展要為民謀利、以人民滿意為唯一標準(62)。也有學者將價值立場表述為以人為本,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以人為本,以勞動者為本,以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本,生產應以滿足人民的需要為根本目的(63)。二是生產力標準原則。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有貫徹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重大原則,才具有指導經濟實踐的價值(64)。堅持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原則,凸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線,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治國理政密切相聯(lián)的深刻意蘊和思想特色(65)。三是公有制占主體和共同富裕、共享發(fā)展原則。公有制占主體保證我國改革和發(fā)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區(qū)別于其他社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敗標準。只有堅持公有制占主體和共同富裕,才能形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論,才能在經濟實踐中貫徹這兩大理論,著力解決收入差距問題,避免兩極分化,使發(fā)展成果公平惠及全體人民(66)。共同富裕的實現(xiàn)途徑強調先富帶動后富,這在一定歷史時期有其必然性。有學者認為,現(xiàn)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了新階段,有了較好的經濟實力,應該強調“共享發(fā)展”,這樣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增強發(fā)展動力,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67)。四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它保證著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革方向,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形成的科學性(6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是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根基的經濟關系(69)。有學者深入闡述了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八個重大原則:科技領先型的持續(xù)原則;民生導向型的生產原則;公有主體型的產權原則;勞動主體型的分配原則;國家主導型的市場原則;績效優(yōu)先型的速度原則;結構協(xié)調型的平衡原則;自力主導型的開放原則(70)。五是對外開放原則。對外開放是一項基本國策,也即國家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準則和保障,因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賴以生存發(fā)展的重大原則(7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則是推進該理論發(fā)展和進行該學科建設的重要遵循,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之一。學者們從多方面討論了該理論中所貫穿的原則,但其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是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應當牢牢把握的首要重大原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另外,堅持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共享發(fā)展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框架,學者們所理解的理論主線不同,所構建理論體系的框架結構則各不相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是建設的經濟學,理論目的主要是解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系列問題,因此發(fā)展問題理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主線。多數(shù)學者認同理論體系的主線應是發(fā)展問題,但理解和表述又不盡相同。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線可以概括為發(fā)展經濟,滿足需要,其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制度和發(fā)展階段;二是經濟運行,包括微觀經濟運行、中觀經濟運行和宏觀經濟運行;三是經濟發(fā)展;四是世界經濟和開放問題(72)。有學者則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主線應該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強調研究生產關系是如何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而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則不能成為理論的主線,因為生產力是不能獨立發(fā)展的,它必須在一定生產關系推動下才能發(fā)展,把生產力單獨提出來當作政治經濟學這門科學的主線,就抹殺了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發(fā)揮作用的特點,政治經濟學從什么角度來推動生產力發(fā)展這一點就表現(xiàn)不出來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點是要圍繞如何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生產關系體系結構以及該生產關系如何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來展開(73)。也有學者將發(fā)展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相結合,提出構建“中國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構建應該以中國特色經濟發(fā)展道路為研究對象,主線是發(fā)展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結合而形成的“中國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根本立場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其理論體系應該研究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初始條件、中國宏觀經濟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中國中觀經濟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中國微觀經濟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中國與世界合作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等五個層次問題(74)。

        由以上可知,在理論體系構建上,不同學者所理解的理論主線不盡相同,所構建的理論框架也各有特點,但都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能夠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特點

        學者們在與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比較中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特點。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它的時代背景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二,它的空間背景是經濟全球化;第三,它的根本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第四,它的研究對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形態(tài);第五,它的研究任務是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產生發(fā)展和運動的規(guī)律;第六,它的邏輯主線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第七,它的邏輯起點是基本經濟制度;第八,它的理論核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九,它的理論貢獻在于提出了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觀點,在探索公有與私有、國家與市場、自由與集中、效率與公平、開放與自主、穩(wěn)定與變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等因素有機結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第十,它的理論靈魂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現(xiàn)出如下的時代性質:第一,它處于“戰(zhàn)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fā)展”轉變的時代背景下,整體特征是“怎樣建設”與“怎樣發(fā)展”的建設邏輯與發(fā)展思維代替了批判邏輯與斗爭思維;第二,客觀基礎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它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中,理論核心是如何既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又體現(xiàn)市場經濟的長處;第四,它實現(xiàn)了從“生產目的論”到“人民中心論”的轉變,體現(xiàn)了該學科的階級屬性和歷史任務;第五,它處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國際競爭力,尋求合作共識,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責任是其中心議題(75)。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總是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因此其理論也應不斷地向前發(fā)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所涉及的是歷史性的即經常變化的材料?!?7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對當前中國道路的科學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的歷史不可避免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呈現(xiàn)出不同于傳統(tǒng)政治經濟學的特點。以上學者都從新的時代條件出發(fā),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同于傳統(tǒng)政治經濟學的特點,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觀點。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研究方向

        1.研究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既要抽象和概括出自己的一套概念、范疇和原理,也要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發(fā)展不斷加以充實和完善,并逐步實現(xiàn)理論的體系化、整體化,最終發(fā)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從總體上說,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時代和實踐的要求相比,與作為一種系統(tǒng)化經濟學說的要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學科基礎弱化,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理論能力不足。對于研究存在的問題,一些學者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了討論。

        理論方面,既有基礎理論方面的問題,也有研究的具體內容方面的問題。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fā)展存在著科學的約束,即目前經濟學研究中存在著馬克思經濟學給我們提供的寶貴遺產、現(xiàn)代經濟學提供的各種工具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政策經驗等三套概念、范疇體系,在這些可作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來源的內容中,有些概念范疇是含義相同可以通用,有些概念范疇含義是不同的,還有些概念范疇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是中國特有的,能否形成一套新的概念、范疇體系來組織整個邏輯結構,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深入細致的科學研究(77)。也有學者指出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系統(tǒng)性體系構建關鍵在于進行科學的理論抽象和建立有內在聯(lián)系的范疇體系,但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范疇和邏輯結構在構建過程中存在著分散性和滯后性(78),因此,當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缺乏基本的概念抽象,從而難以形成一個有內在邏輯的范疇體系以作為經濟學各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理論基石(79)。從具體研究內容方面看,理論研究中沒有很好地對急需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進行研究,研究針對性不強。如在實踐中,收入分配問題令人堪憂,收入分配問題應該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但是,在中國近30年來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經濟增長問題逐漸成為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中心,中國政治經濟學界對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理論深入研究的幾次回避,并沒有很好地把收入分配問題作為核心,因此,重塑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心就顯得特別迫切(80)。

        實踐方面,有學者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存在著實踐的約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處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發(fā)展形態(tài),是發(fā)展過程中的形態(tài)。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定型,我國的工業(yè)化還處于發(fā)展的加速期,距離全面的現(xiàn)代化還有較大的差距,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還看不很清楚,這就使得難以科學地、邏輯一貫地將各種理論觀點和政策舉措有機地整合起來(81)。也有學者認為因為實踐的時間不算長,經驗還不夠豐富,很多帶規(guī)律性的問題現(xiàn)在還看不清楚,因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時機還不算成熟(82)。

        以上學者們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反映了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國政治經濟學理論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遠遠滯后于我國改革開放與發(fā)展的實踐,因此,一方面,一些學者認為,從整體上說中國經濟學研究還未形成話語權,雖然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為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話語提供了實踐基礎,但中國經濟學在理論上卻存在“失語”“失聲”現(xiàn)象,應把實踐話語上升為理論話語(83)。另一方面,理論滯后以及理論研究針對性不強使其不能很好地指導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不能解決經濟發(fā)展中的存在的問題。從學者們的討論可知,我國經濟學理論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滯后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約束,在今后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拘泥于已有的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在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勇于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及時地總結經驗,使理論的發(fā)展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

        2.關于理論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問題

        雖然學者們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但理論研究才剛剛開始,而且理論還需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其基礎性理論研究還需要深入,研究內容還需增強對實踐的解釋力和指導力。

        基礎性研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它既是理論研究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也是構建理論體系的重要前提。有學者認為應當創(chuàng)新基礎理論,認為范疇體系和系統(tǒng)性構建的根本是理論創(chuàng)新,基礎性理論的創(chuàng)新是范疇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系統(tǒng)性構建的支點,也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fā)展的重要突破點(84)。有學者指出了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體系建設中基礎性研究應努力的方向: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需要進一步系統(tǒng)化;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范疇還需要進一步抽象和概括;三是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的各分支學科和專業(yè)方向上,還需要進一步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原理和研究方法,發(fā)揮其全面統(tǒng)領和基礎支撐作用;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理論假設和分析工具方面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避免在分析復雜經濟現(xiàn)象時過于借助一些含有片面性的西方經濟理論(85)。

        就研究內容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該能夠解決經濟實踐中的重大課題,應著力對重大基本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和進一步闡釋,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問題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關系、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86)。也有學者結合新條件下面臨的問題就理論體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討論,認為政治經濟學不僅要研究新常態(tài)的經濟運行特征和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從基本經濟關系層面上研究新常態(tài)下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社會權利、利益關系的變化,揭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化的經濟規(guī)律(87)。

        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對其所進行的研究雖然比較全面和深入,但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入。如:其邏輯范疇還需要進一步抽象和概括,在理論假設和分析工具方面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理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系統(tǒng)化,對經濟學相關各分支學科和專業(yè)的基礎支撐作用以及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還需進一步加強。在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應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方法論,堅持實踐的觀點,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指導,形成一套概念、范疇和邏輯體系,從具體的國情和時代主題出發(fā),總結我國實踐經驗,并吸取國際經驗教訓,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注釋:

        ①????(54)(72) 逄錦聚:《中 國特色社會 主義政治經濟學論綱》,《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第5期。

        ②? 衛(wèi)興華、聶大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與生產力的關系》,《經濟縱橫》2017年第1期。

        ③? 楊承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溯源和生成背景》,《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6年第2期。

        ④⑥? 邱海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價值》,《前線》2017年第2期。

        ⑤⑦??(61)(62)(64)(66)(67)(68)(69)(71)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 特色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訪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雷聲教授》,《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⑧ 蔡繼明、靳衛(wèi)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問》,《金融評論》2016年第1期。

        ⑨? 鄒升平:《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辯證法———兼與蔡繼明教授商榷》,《改革》2016年第4期。

        ⑩ 逄錦聚:《〈資本論〉的體系結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關系》,《政治經濟學評論》2017年5月。

        ? 簡新華、余江:《發(fā)展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若干問題》,《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

        ? 逄錦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經濟研究》2016年第10期。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25頁。

        ?? 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歷史研究》,《經濟導刊》2016年第8期。

        ?? 楊春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特色”問題》,《經濟研究》2016年第8期。

        ? 于金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民族性與時代性探析》,《當代經濟研究》2016年2017年第5期

        ? 王立勝:《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主體性》,《學習與探索》2016年第8期。

        ?? 洪銀興:《以創(chuàng)新的理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經濟研究》2016年第4期。

        ? 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歷史研究》,《經濟導刊》2016年第8期。

        ?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六大重要貢獻》,《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1月11日。

        ?? 喬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構想》,《學習與探索》2017年第2期。

        ?? 劉偉:《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結合中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研究》2016年第5期。

        ?(58) 王立勝、郭冠清:《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經濟學動態(tài)》2016年第5期。

        ? 程承坪:《作為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3期。

        ? 李建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三個重要理論問題》,《福建日報》2017年1月17日。

        ? 衛(wèi)興華:《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怎樣看待斯大林的觀點》,《江淮論壇》2017年第4期。

        ? 謝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經濟運行規(guī)律的解釋力和話語權》,《政治經濟學評論》2017年第2期。

        ?(73) 胡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改革與戰(zhàn)略》2017年第5期。

        ? 洪銀興:《新發(fā)展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fā)展》,《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 巫文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利用市場機制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學術論壇》2016年第12期。

        ? 簡新華:《發(fā)展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引領經濟新常態(tài)》,《經濟研究》2016年第3期。

        ? 何自力:《經濟學和歷史感》,《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第5期。

        ? 武力、肖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維度思考》,《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7期。

        ? 榮兆梓:《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報》2016年總第6卷。

        ? 蔡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辯證法》,《改革》2016年第2期。

        (51)(79)(84) 周立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系統(tǒng)構建與創(chuàng)新》,《經濟研究》2016年第3期。

        (52) 張宇:《堅持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第1期。

        (53) 裴小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發(fā)展理念與分析方法》,《改革》2016年第3期。

        (55) 林民書、蔡星星:《理性“經濟人”假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問題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56) 何愛平、張志敏:《比較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一種創(chuàng)新探索》,《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57) 孟捷:《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和基本特征》,《經濟縱橫》2016年第11期。

        (59) 靳書君:《俄國史上關于列寧新經濟政策的三次論爭———兼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源頭》,《蘭州學刊》2016年第9期。

        (60) 顧海良:《〈論十大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紀念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發(fā)表60周年》,《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6年第3期。

        (63) 劉鳳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向》,《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第2期。

        (65) 顧海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fā)展的新境界》,《新視野》2017年第2期。

        (70) 程恩富:《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八個重大原則》,《經濟縱橫》2016年第3期。

        (74) 任保平:《“中國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構建研究》,《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

        (75) 李建平、黃瑾:《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當代新特征》,《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

        (7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160—161頁。

        (77)(81) 張旭:《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政治經濟學?》,《天府新論》2016年第3期。

        (78)(85) 程恩富、侯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基礎性研究不容忽視》,《人民論壇》2017年第3期。

        (80) 康靜萍:《以收入分配為研究核心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于近30年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反思》,《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年第11期。

        (82) 周新城:《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幾點思考》,《政治經濟學評論2017年第3期。

        (83) 沈斐:《關于中國經濟學研究的話語權思考》,《南京社會科學》2016年第10期。

        (86) 張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問題》,《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第4期。

        (87) 劉燦:《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幾點認識》,《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6年第2期。

        F011

        A

        (2017)10-0005-12

        羅麗娟,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北京,100091。

        (責任編輯 陳孝兵)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學學者馬克思主義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論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構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學者介紹
        構建更確當政治經濟學芻議
        湖湘論壇(2016年6期)2016-02-27 15:24:01
        黑格爾、馬克思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免费观看在线一区二区| 少妇愉情理伦片|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白丝网站精品污在线入口| 国产免费三级三级三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视频| 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熟妇另类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丁香九月综合激情| 老岳肥屁熟女四五十路|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九七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麻豆| 久久精品色福利熟妇丰满人妻91| 国产精品嫩草99av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亚洲免费无毛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五十六十日本老熟妇乱| 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蜜桃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夫妻内射|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午夜在线观看有码无码| 成人男性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 中文片内射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 另类 小说 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