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玲+周月芳+陸茜+張喆+羅春燕
【摘要】 目的 上海市中小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和相關行為,為有效推進學生洗手行為干預提供可靠依據(jù)。方法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上海市5個區(qū)的30所中小學校,每個區(qū)小學、初中和高中各2所。對入選學校的1732名在校中小學生開展問卷調(diào)查,收集洗手相關情況。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單因素logistic回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上海市中小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很高,女生高于男生,中學生高于小學生。但正確洗手行為形成率并不高,只有56.0%的調(diào)查學生每次吃東西前都洗手,29.9%學生每次洗手都使用潔手用品,41.5%學生每次洗手時間在20秒及以上,且中學生各項洗手行為率均低于小學生(OR:0.53,95%CI:0.43-0.66、OR:0.26,95%CI:0.20-0.33)。結論 上海市中小學生正確洗手意識與行為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需要加強促進正確洗手行為養(yǎng)成的干預。
【關鍵詞】 洗手意識;洗手行為;學生;
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學習環(huán)境封閉,學生接觸密切,極易造成傳染病的暴發(fā)和流行,給學生健康造成威脅,也給學校和社會帶來重大壓力。洗手是簡單有效的預防疾病傳播的途徑之一[1]。研究表明,正確的洗手能夠預防兒童主要死因的腹瀉和呼吸道疾病等感染性疾病[2-4]。因而,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中小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和相關行為,為有效推進學生洗手行為干預提供可靠依據(jù)。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黃浦、閘北、嘉定、寶山及楊浦5個區(qū)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各2所,共30所。抽到學校中,在小學3-5年級、初中預備班-初二、高一-高二的每個年級中分別隨機抽取1個班級的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
1.2方法
1.2.1 問卷調(diào)查
2015年5月,由經(jīng)過培訓的市、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擔任調(diào)查員,在學校配合下組織開展問卷調(diào)查。獲得學生的知情同意后,使用項目組自行設計的《中小學洗手相關情況調(diào)查問卷(學生)》,由學生集中進行填寫,填寫完畢當場審核并回收,共回收1732份問卷。問卷內(nèi)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洗手知識掌握情況、洗手態(tài)度、洗手行為形成情況和環(huán)境因素。
1.3 有關定義
1.3.1 正確洗手意識得分:包括以下7個問題,是否有必要用流動水洗手、是否有必要在飯前洗手、是否有必要便前洗手、是否有必要便后洗手、是否有必要洗手時是否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如果水龍頭不是感應式的,是否有必要在關掉前先捧水沖或先墊毛巾、紙巾。每題1分,認為有必要得1分,認為沒必要不得分,總分7分,得分越高,表示正確洗手的意識越高。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用Epidata 3.1建立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錄入后進行數(shù)據(jù)復核、清洗,形成分析用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及LSD兩兩比較法分析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戶籍、市區(qū)郊區(qū)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得分情況。采用兩分類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比較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戶籍、市區(qū)郊區(qū)學生在吃東西前洗手、大便后洗手、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使用潔手用品、洗手時間持續(xù)20s及以上、正確干手等洗手相關行為形成率的差異。
2. 結果
2.1 調(diào)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調(diào)查對象為1732名8-20歲中小學生,平均年齡為12.72±2.74歲。男生933人,占53.9%;女生799人,占46.1%。小學生790人,占45.5%;初中生583人,占33.7%;高中生359人,占20.8%。戶籍為上海本市的學生905人,占52.3%;戶籍為外省市的學生538人,占31.1%;戶籍為外籍的學生22人,占1.3%。市區(qū)學生955人,占55.1%,郊區(qū)學生777人,占44.9%。
2.2 中小學生正確洗手意識
96.8%的調(diào)查學生認為有必要經(jīng)常洗手,86.0%學生認為有必要用流動水洗手,97.3%學生認為有必要在飯前洗手,56.0%學生認為有必要便前洗手,97.1%學生認為有必要便后洗手,96.5%學生認為有必要洗手時是否使用肥皂、香皂或洗手液,82.0%學生認為如果水龍頭不是感應式的,有必要在關掉前先捧水沖或先墊毛巾、紙巾。
女生正確洗手意識高于男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初中生和高中生正確洗手意識均高于小學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滬籍和外籍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均高于外省市學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滬籍學生和外籍學生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市區(qū)學生的正確洗手意識高于郊區(qū)學生,詳見表1。
2.3 中小學生正確洗手相關行為
過去30天內(nèi),在學校里56.0%的調(diào)查學生每次吃東西前都洗手,90.3%學生每次大便后都洗手,26.3%學生每次都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29.9%學生每次洗手都使用潔手用品(肥皂、香皂或洗手液),41.5%學生每次洗手時間在20秒及以上,65.7%學生采用了正確的干手方法。
表2為中小學生洗手行為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男女生洗手相關行為形成率差異不顯著,盡管女生各項洗手行為形成率均略高于男生,但只有大便后洗手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71,95%CI:1.22-2.38)。初中生,尤其是高中生各項洗手行為形成率均低于小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滬籍學生和外籍學生各項洗手行為形成率均無差異,戶籍在外省市的學生吃東西前洗手率和大便后洗手率高于滬籍學生。除了正確干手外,郊區(qū)學生各項洗手行為形成率均高于市區(qū)學生,但在控制了性別、年級、戶籍和正確洗手意識后,市區(qū)和郊區(qū)學生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4 阻礙中小學生經(jīng)常洗手及正確洗手的原因
阻礙中小學生經(jīng)常洗手的原因包括:洗手池人太多819人(47.3%),想洗手時沒有洗手池504人(29.1%),水龍頭經(jīng)常壞或者沒有水441人(25.5%),水太涼304人(17.6%),沒人提醒我洗手,經(jīng)常忘記220人(12.7%),洗手池太遠172人(9.9%),洗手池太高夠不著108人(6.3%),其他183人(10.9%)。
中小學生沒能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的原因包括:沒有足夠的時間認真洗手852人(49.2%),沒有肥皂或洗手液或用完總是不能及時補充621人(35.9%),沒有紙巾、毛巾或總是不夠用328人(18.9%),沒有烘干機或總是壞掉313人(18.1%),不知道該怎么正確洗手278人(16.1%),其他107人(6.2%)。
3.討論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定義,正確洗手需要同時滿足以下4條標準: 吃東西前、上廁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去醫(yī)院或接觸病人后等5種情形下每次都洗手; 洗手時使用流動水沖洗; 洗手時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 洗手時間不少于20秒。
本研究結果顯示:97.3%學生認為有必要在飯前洗手,97.1%學生認為有必要便后洗手,86.0%學生認為有必要用流動水洗手,96.5%學生認為有必要洗手時是否使用肥皂、香皂或洗手液,說明上海市中小學生飯前便后洗手、用流動水洗、用肥皂/洗手液洗的意識已很高,高于其他城市的學生[5, 6]。而且女生高于男生,中學生高于小學生,市區(qū)學生高于郊區(qū)學生,和其他研究一致[6]。
盡管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很高,但自報的洗手行為形成率并不高,除了90.3%學生自報每次大便后都洗手,只有56.0%的調(diào)查學生每次吃東西前都洗手,29.9%學生每次洗手都使用潔手用品,41.5%學生每次洗手時間在20秒及以上。而且和正確洗手意識相反,中學生各項洗手行為率低于小學生。
全國六省城市小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小學生總體自報飯前洗手率為63.36%,如廁后洗手率為73.57%,洗手時使用香皂/洗手液為53.27%[7] 。北京市小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73.1%的學生自報每次吃東西前都洗手[8],69.4%的學生自報每次入廁后都洗手[9],有25.0%洗手時長大于20s,配備潔手用品學校的小學生潔手用品使用率為63.3%[10]。
從本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市中小學生正確洗手意識已很高,但正確洗手行為形成率并不高,存在認知與行為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因而我們需要從阻礙中小學生正確洗手的主要原因著手,改善中小學生洗手環(huán)境和設施,配需所需的潔手用品和干手工具,確實促進中小學生正確洗手行為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 Akyol A, Ulusoy H, Ozen I. Handwashing: a simple,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 J Hosp Infect, 2006,62(4):395-405.
[2] Ejemot-Nwadiaro R I, Ehiri J E, Arikpo D, et al. Hand washing promotion for preventing diarrhoea[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9):D4265.
[3] Little P, Stuart B, Hobbs F D, et al. An internet-delivered handwashing intervention to modify influenza-like illness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 transmission (PRIMIT): a primary care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2015,386(10004):1631-1639.
[4] Liu M, Ou J, Zhang L,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Hand-Washing and Good Hygienic Habits Against Seasonal Influenza: A Case-Control Study[J].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11):e3046.
[5] 陳中文,俞慧芳,唐嫻,等.嘉興市初中學生手衛(wèi)生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02):157-158.
[6] 黃國賢,戚佩玲,陳振明,等.某市小學生洗手相關知識與行為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07):600-602.
[7] 黎慕,李英華,李莉,等.我國六省城市小學生常見個人衛(wèi)生習慣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6(04):307-311.
[8] 郭欣,劉亨輝,趙海.北京市小學生傳染病防治知識行為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01):11-13.
[9] 韓梅,李玉青,曹遠,等.北京市小學生入廁后洗手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03):442-444.
[10] 韓梅,劉秀榮,李玉青,等.北京市在校小學生洗手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06):67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