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江
摘要:要正確把握處置信訪事件的總體要求,切實增強做好信訪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斷完善信訪機制,疏通信訪渠道,努力將信訪工作引入規(guī)范有序的運行軌道。
關鍵詞:信訪;類型;對策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發(fā)揚民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接受監(jiān)督、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少數(shù)信訪人出于各種動機,“信訪不信法、信大不信小、信中央不信地方”,通過一些非理性行為向企業(yè)施壓,嚴重干擾了企業(yè)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會秩序。因此,如何有效預防或減少非正常信訪,已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非正常信訪的定義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非正常信訪”定義為:信訪人采取蓄意的、過激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訪、鬧訪、纏訪、越級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影響黨政機關辦公秩序,損害社會治安秩序,惡化地區(qū)建設發(fā)展環(huán)境,妨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為均屬非正常上訪。
二、非正常信訪的危害性
1.擾亂社會穩(wěn)定。非正常信訪人通過集訪、鬧訪、纏訪、越級上訪等手段向組織施壓,影響了黨政機關正常的辦公秩序,更為嚴重的是少數(shù)信訪人越級赴省進京訪,給當?shù)毓矙C關造成治安壓力,牽扯當?shù)鼐Γ苯臃梁野踩凸舶踩?,影響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2.占用社會資源。非正常信訪不按照規(guī)則、回避規(guī)則,通過“直達天聽”等非正常行為進行信訪,實質上是在破壞信訪制度,挑戰(zhàn)法律尊嚴,占用了有限的社會資源、行政資源,最終受到影響的是其自身及其他需要信訪功能救濟的群眾。
3.形成示范效應。非正常信訪人一張火車票“零成本”逛北京,接人單位還要負責“管吃、管住、管送到家”。有時責任單位為了“息事寧人”,甚至會滿足他們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形成錯誤的示范效應。
三、非正常信訪構成類型
通過對非正常信訪案件的綜合分析,從非正常信訪人的動機劃分,非正常信訪劃分為以下四種情形。
1.過度攀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大型企業(yè)相繼進行了主輔分離改制、重組、劃轉、移交、合并等多項改革,受限于企業(yè)自身條件、當?shù)亟洕l(fā)展水平等客觀因素,各地保障政策存在一定程度差異,少數(shù)人不考慮客觀實際、不考慮地區(qū)差異,盲目地與其他地區(qū)進行對比,并向企業(yè)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2.心理失衡。隨著利益格局調整、收入差距拉大,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心理在廣大群眾中顯得尤為突出。一些上訪群眾心理心態(tài)偏激嚴重失衡,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唯恐天下不亂”的思想,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明明在基層可以解決的,不在基層解決,通過“進京掛號”、“惡意登記”等方式向企業(yè)示威,把自己標榜成“維權斗士”、“群眾領袖”,滿足其心理需要。
3.利益驅動。多見于經濟糾紛和合同糾紛。信訪人通過法律訴訟、行政仲裁等司法途徑不能得到利益最大化,于是采取極端手段對企業(yè)進行要挾、訛詐,或煽動、蠱惑群眾、結隊伍、堵機關、上公路、打橫幅、滯留哄鬧接待場所;或以死相威脅,蓄意擴大事端;或赴省進京上訪,惡意登記,通過種種非正常信訪手段向企業(yè)施加壓力,獲取其利益。
4.情緒急躁。因為解釋不到位、態(tài)度不合適、回復不及時等原因導致信訪人的誤解、曲解,信訪人意氣用事,造成非正常信訪。
四、面對非正常信訪應采取的對策
古人云,“良醫(y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 聯(lián)系信訪工作的實際,要避免或減少非正常信訪發(fā)生,我們理應善做“良醫(yī)”,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正確把握處置信訪事件的總體要求,切實增強做好信訪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斷完善信訪機制,疏通信訪渠道,努力將信訪工作引入規(guī)范有序的運行軌道。
一是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切實增強責任意識。目前,少數(shù)干部,尤其是信訪干部在思想上或多或少還存在反感人們通過信訪解決問題的意識,認為信訪人都是沒事找麻煩,都是在為自己謀非分的利益。因此,我們必須解決觀念的問題,增強處理好信訪事項的責任意識。首先,要充分認識信訪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明確處理信訪問題的責任,進一步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其次,要保持正確的心態(tài),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絕大多數(shù)信訪反映的都是實際問題,合理的訴求,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地予以解釋,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是不會造成不良后果的;三是要換位思考。在解決信訪問題時,要適當站在信訪人的角度,充分理解信訪人的行為,才能在維護企業(yè)利益的同時,穩(wěn)妥處理信訪問題。
二是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努力提高信訪工作水平。要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其他領導按分管工作分工負責的原則,做到職責明確,各負其責,形成完善的信訪工作責任體系。要健全基層信訪工作網(wǎng)絡,把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堅決做到“矛盾不上交”。要建立靈敏、準確、快速的信訪排查調處機制,強化信訪預測、預警、預控能力,千方百計防止和避免個訪問題群體化、簡單問題復雜化、經濟問題政治化、局部問題社會化。要講究工作方法,加大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既要文明熱情、耐心細致地宣傳政策法規(guī),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又要堅持原則、把握尺度,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發(fā)新的矛盾。
三是加大對非正常訪人員處置力度。要加大非正常信訪人員赴省進京成本,通過有效手段,徹底打掉一些“上訪無賴戶”囂張氣焰,把一些應當由個人承擔的車船票、住宿、飲食等費用必須由當事人承擔,加大他們非正常信訪成本;要依法處置。從法律上界定非正常上訪行為表現(xiàn)后,對那些在非正常上訪行為中違法人員,公安機關要依法處置,讓上訪人知道非正常上訪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