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意識形態(tài)的命運關涉:從政權到人生*也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化取向①

        2017-04-11 07:18:58趙亮亮
        實事求是 2017年5期
        關鍵詞:大眾化命運馬克思主義

        趙亮亮

        (首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89)

        意識形態(tài)的命運關涉:從政權到人生*也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化取向①

        趙亮亮

        (首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89)

        個人總是近乎“本能”地關注著自身的命運,恰如意識形態(tài)“本能”地關涉政權命運。個人與政權的命運當然不是彼此隔離的,但意識形態(tài)若單純強調共同利益與個人命運的關系,恐難令受眾真正接受。綜觀中國乃至世界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人對自身命運的神秘化或庸俗化認知一直具備一定市場,這兩種命運認知方式看似涇渭分明,卻一致陷入了對人生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實際上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才真正揭示了人生命運的現(xiàn)實性。圍繞人生命運特別是擊破對人生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來推動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這是我們嘗試應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現(xiàn)時困境的一條可能出路,同時也有助于中國文化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意識形態(tài)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生活 人生命運 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究竟什么是意識形態(tài),學界一直頗有爭論,本文側重于從政權的角度來理解它——亦即我們常說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此視域中,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的核心地位[1]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特別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2]

        問題在于如何有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實際上,文化取向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對于文化的概念,人們往往陷入“不追問還明白,若細究便糊涂”的境地。然而不管如何定義,其在廣義上終歸是關于人對自身整個日常生活的理解。[3]一個人可以沒有狹義上的“文化”(即所謂的科學文化知識),但任何人都須臾無法離開生活意義上的“文化”,我們常說的人文科學既是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有關于它的高度凝練、升華和發(fā)展。任何一種理論的大眾化要成為一個實在的進程,都必然要堅持此種文化取向,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亦即要“在流行的普適性話語、尤其是人文學術話語中找到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的位置”。[4]

        回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歷程,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我們或許沒有明確提出文化取向的概念,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每一步切實推進,都歸根結底是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堅持這種取向的結果,只不過近二、三十年來,學界開始更為自覺地強調這個問題。這種研究思路的深化,也推動著相關實踐工作的改革創(chuàng)新,這在高校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如2016年中被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的網絡“神曲”《馬克思是個90后》[5]以及長春某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新模式”,[6]實際上都是近年來高校持續(xù)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化實踐的一個縮影。然而耐人尋味的是,這種實踐探索似乎并未達到足夠理想的效果。如上述兩則新聞就在網絡上引發(fā)了很多非議,其中不乏自稱為90后大學生的網民。而環(huán)顧我們的四周也不難發(fā)現(xiàn),一方面是旨在凸顯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各種文化產品不斷涌現(xiàn),另一方面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質疑乃至詰難聲音卻也屢屢不絕于耳,不少網民對2016年央視春晚的“吐槽”便是例證。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或有人說,這實際上主要是由于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肆虐泛濫和西方意識形態(tài)各種形式的滲透。我們當然不能忽視這些因素的存在及其重大影響,但恰恰是青年大學生中存在的情況可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提示。應當注意,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并不關心歷史和政治,然而他們同樣對于馬克思主義“不感冒”。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人卻熱衷于所謂“星相學”、“意志論”等提供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方法論,而這些思潮最吸引人的地方無一不在于其對人生命運的強烈關涉,只不過其都陷入了對人生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

        由此可見在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進程中,不是說不應堅持文化取向,而是說這種取向應進一步深入至人生命運問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對人生命運的充分關涉。那么,人為何總是非常關注自身的命運起伏?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政黨意識形態(tài)上升至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過程中,其實一直都有觀照到人生命運問題,但為何這種觀照有失充分?這是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理論缺陷嗎?本文擬循著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并進而提出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當代流行文化的豐厚信度資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二、人對自身命運的“本能”關涉

        “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全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考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盵7](P243)而至少對我們絕大多數(shù)普通民眾來說,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所謂的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歸根結底就是生存和發(fā)展的需求。正是從此意義上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8](P103)因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盵9](P86)問題在于: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感到,“萬事如意”從來不是常態(tài),人生中難免經歷“起起伏伏”。也正因此,人總是在生存和發(fā)展的需求之外,又“本能”地產生一個需求,那就是實現(xiàn)自身生存和發(fā)展需求的需求。而這種需求,實際上就是人對自身命運近乎本能的關注、評價、思考直至應對嘗試——亦即人對自身命運的“本能”交涉。

        如此理解“命運”一詞在人日常生活中的出場邏輯,其在我們內心的重要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事實也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立足我們在現(xiàn)時的生活不難發(fā)現(xiàn),從少數(shù)黨員干部中的“不信馬列信鬼神”,到青年大學生中頗有愈演愈烈之勢的星座熱,“神秘主義思潮有悄然回歸之勢”。[10]這種思潮通過所謂“占星”、“相面”抑或“看風水”的實體或網絡平臺,通過一些文藝作品中的情節(jié)和臺詞設計,通過人們在旅游途中各色景點的所見所聞,通過“燒頭香”、“請佛牌”的爭先恐后,更通過人們社交過程中對各種所謂祈愿“良方”的口口相傳,看似不經意地浮現(xiàn)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卻恰恰實現(xiàn)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斷擴大著在民眾中間的“共鳴”范圍。

        神秘主義是對人生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然而反神秘主義絕不必然將人對命運的理解拉回現(xiàn)實。立足現(xiàn)時可見,極端個人主義和“關系主義現(xiàn)象”的思想也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這其中一些人恐怕并不否認命運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然而其對命運的庸俗化理解卻絕非是現(xiàn)實性的。對于極端個人主義者來說,人當然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問題是在其看來,這個“人”并非人類而是其自身。他或許并不否認他人活動對自身的影響,但卻顯然以為只有自身的活動才是自身命運的終極決定因素?!瓣P系主義現(xiàn)象”者當然也鼓吹其自身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但實際上顯然認為他人的活動才是自身命運的終極決定因素。

        凡此都說明,人對自身命運的“本能”關涉既是現(xiàn)時很多消極社會思潮滋生蔓延的重要誘因,更決定了相比歷史虛無主義和西方所謂“普世價值”鼓吹等其他一些錯誤思潮特別是政治思潮,上述思潮在社會大眾中間必然具備更為廣闊乃至更為深刻的迷惑性,因而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更大阻礙。

        三、意識形態(tài)對政權命運的“本能”關涉

        恰如活生生的個人必然產生生存和發(fā)展的需求,必然與自身命運進行交涉;任何一個存在著的政權也必然產生生存和發(fā)展的需求,也必然與自身命運進行交涉。沒有這種交涉,就沒有我們慣常所說的意識形態(tài),它對政權命運的關涉近乎“本能”。這絕不是說意識形態(tài)不會涉及到個人命運問題,只是對于一個政權的命運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對民眾共同利益的明確、彰顯、維護和鞏固,這就決定了意識形態(tài)總是“本能”地強調共同利益與個人命運的關系。瞿秋白重新填詞的《國際歌》中明確提出:“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不就是對人命運歸屬問題做出的明確判斷嗎?至于中國共產黨圍繞反對剝削和壓迫問題的革命斗爭話語和實踐,更是對近代中國勞苦大眾如何認識和改變自身命運的明確指引。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對個人命運問題的闡發(fā)也從未中止,只是它被更加明確地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lián)系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即便是現(xiàn)在愈發(fā)興盛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化取向主張,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面,大體也都是圍繞著這個主旨的。

        問題在于:是否明確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就會消除對自身命運的疑惑?進而言之,是否在人民當家作主以及國家民族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情況下,個人的一生就會一帆風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經過長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我們或許能夠認識到自身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緊密聯(lián)系,甚至可以使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釋人們共同利益存在的必然性,可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由于“各個人所追求的”仍不可避免的“僅僅是自己的特殊的、對他們來說是同他們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們認為,這種共同利益是‘異己的’和‘不依賴’于他們的,即仍舊是一種特殊的獨特的‘普遍’利益”。[11](P85)而至少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之內,亦即“只要人們還處在自然形成的社會中”,“也就是說,只要分工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則共同利益與各個人的特殊利益之間就必然“還有分裂”。[11](P85)恰如無論用人企業(yè)如何強調“任人唯賢”對企業(yè)前途命運的重要性,最終能夠獲得晉升職位的人也只是眾多競爭者中的一個,公平競爭原則的貫徹或許會得到競爭失利者的贊許,他們或許也能認可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對自己的利好,然而這并不能抵消他們對自己晉升前景的憂慮。

        由此可見,人在對自身命運的關涉過程中,其所關注的不僅僅甚至主要不是共同利益,而往往是其特殊利益的實現(xiàn)情況。很顯然,如果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過于凸顯共同利益,甚至要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提醒人們注意共同利益,那么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特別是伴隨和平時期日久,很多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對于“國破家亡”的危險已缺乏深刻體驗;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伴隨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人們發(fā)展方式的多樣化也必然導致人們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和實踐活動交相作用的復雜化,這都無疑會加劇人對自身命運評價的變化,更會加劇人生命運變化軌跡的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當意識形態(tài)工作雖不斷強化卻仍缺乏對該問題的關涉,也就極易催生和加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遇到的現(xiàn)時問題了。

        四、馬克思主義對人生命運的科學揭示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長期缺乏對人生命運問題的充分關涉。但馬克思主義本身是否就存在這樣的理論缺陷呢?一談及這個問題,很多人立刻會想到“科玄論戰(zhàn)”。眾所周知在這場論戰(zhàn)中,玄學派之所以敢于向其時席卷全國的科學主義思潮主動發(fā)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fā)現(xiàn)人的命運起落遠非單純依靠自然科學所能解釋。而科學派盡管力陳發(fā)展科學事業(yè)的重要性,可終究未能在此問題上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參加到論戰(zhàn)中來,明確提出該問題可以且只能依靠唯物史觀才能科學解釋。[12]然而至于怎樣科學解釋,他們給出的答案也并非沒有值得商榷之處。[13]

        不過,若僅憑此就下結論說馬克思主義存在著相關理論缺陷恐難立足?;蛟S問題出在我們一開始就誤解了何謂科學地解釋人生命運。之于自然世界,即便對于未知的問題和偶然的現(xiàn)象,即便現(xiàn)時的科學發(fā)展水平尚無法企及,然而由于自然必然性的“價值中立”,固然不能說人類能夠窮盡對自然界的一切精確認知,但終究能不斷地對其中的具體問題做出精確的分析。[14]可之于社會歷史,由于其從來都是活生生的人的價值活動史,[15]這就決定了歷史發(fā)展固然亦有其必然性,然而歷史的必然性卻絕非價值中立,亦即絕沒有哪種歷史的必然性不對人產生肯定或否定的作用。[14]例如,絕不是說在人類發(fā)明蒸汽機之前,蒸汽機的運作原理就沒有客觀地存在著,然而人類之所以能夠發(fā)明蒸汽機,卻終究是人自身的相關實踐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的結果。進而言之,也絕不是說天生注定了就必然由瓦特來發(fā)明蒸汽機,只是由于他能或不能自覺意識到的各種現(xiàn)實條件促成了這個結果。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再進一步說,瓦特率先發(fā)明了蒸汽機,當然證明它具備這種發(fā)明能力,可我們或許不能由此斷然下結論說其時只有瓦特具備這種能力。恰如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取金牌當然證明他具備“奪金”實力,然而具備這種實力卻與金牌擦肩而過的事例也屢見不鮮。

        由此可見,如果按照人能否科學解釋自然世界的邏輯來評判人能否科學地解釋自身命運,那只怕我們永遠無法走上這條科學道路了。更為重要的是,上述事例生動地說明,人生命運的起伏變動似乎總與個人自己的活動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卻又不是這種活動所能完全決定的。這是對人生命運盡管樸素但卻具備一定合理性的理解,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才能將其上升為科學的認知。首先,正是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出:人終歸是現(xiàn)實的人,而“不是某種處在幻想的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狀態(tài)的人”,[16](P30)人應當也只能從實踐中來理解人生命運。其次,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出:恰如歷史“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任何一個人的愿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后出現(xiàn)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盵17](P697)正是從此意義上說,任何人的命運起伏都是一種現(xiàn)實性的必然,亦即必然是其自身與他人實踐活動交相作用的結果。然而也恰恰是由于這種交相作用,又決定了任何人的命運起伏又必然充滿了偶然。

        以此反觀“科玄論戰(zhàn)”,玄學派雖提示人生命運的偶然性卻錯誤地將之歸結為某種非現(xiàn)實的力量,科學派雖強調基于現(xiàn)實的立場卻試圖如同數(shù)理分析般地解釋人生命運,確實各有硬傷。至于參加論戰(zhàn)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雖強調人生命運遠非自然科學所能解釋,但的確試圖像解釋自然世界一樣解釋人生命運。這樣的思路當然是有問題的,但我們對此應當加以具體分析。應當注意,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潮的勃興一如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一樣深受“進化論”的影響,[18]更勿論唯科學主義即便在今天仍有一定市場。[19]承認這個問題,絕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本身就存在著無法科學解釋人生命運的理論缺陷。經過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飛速發(fā)展,不僅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具備科學解釋人生命運的基本要素,更證明這個理論特別是唯物史觀正是依托科學解釋人生命運建立起來的。一言以蔽之,正是依托對人的實踐的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人生歷程恰如整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都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tǒng)一,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體悟到人生命運是現(xiàn)實的不確定性,正是這一原理的題中應有之義。

        五、意識形態(tài)關涉人生命運的文化協(xié)同

        “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9](P85)恰如所謂人生命運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我們試圖去理解和把握的日常生活過程。要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對人生命運的充分關涉,各種文化形態(tài)的聚力協(xié)同仍舊不可或缺。問題在于:這種協(xié)同的具體著力點在哪里?從“盡人事、聽天命”的俗語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從“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的名人名言到無數(shù)涉及命運問題的文學影視作品,作為人們一種近乎本能的交涉對象,有關人生命運的探討早已內化在各種文化形態(tài)之中。恩格斯說:“人們遠在知道什么是辯證法以前,就已經辯證地思考了,正像人們遠在散文這一名詞出現(xiàn)以前,就已經在用散文講話一樣?!盵20](P485)之于人生命運,固然不能說人們早已實現(xiàn)對這個問題的完全科學把握,然而亦從來不缺乏盡管樸素但卻有一定合理性的見地。如果我們所說的聚力協(xié)同就是試圖將整個大眾文化語境推倒重來,恰如讓人在小品中生硬地說“不要迷惑,人生命運恰如社會歷史一樣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tǒng)一”,恐怕只會如同引導受眾時時刻刻只看到共同利益一樣適得其反。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之所以在此一再強調意識形態(tài)應注意關涉人生命運,不僅僅是由于這個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本來地位,甚或也不僅僅是由于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對個人的發(fā)展進步至關重要,而首先是由于相關錯誤思想觀點已經在社會中間比較普遍地存在著,且這種情況的存在是導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如果缺乏這種問題意識,而將我們所說的聚力協(xié)同變成一種盡管形式和語言生動活潑但實際上只是單純的規(guī)勸,那恐怕也不會起到太多實質效果。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心靈雞湯”,其構成要素不乏中外名言典故、勵志電影情節(jié)乃至自然科學數(shù)據(jù),其論述也不可謂不深入淺出,然而實際效用如何呢?縱觀網絡上,將“心靈雞湯”評價為“喝多了會反胃”、“假大空”、“沒有用”乃至“心靈砒霜”的青年網友比比皆是,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凡此種種都提示我們,究竟如何進行各種文化形態(tài)的聚力協(xié)同,應當著重針對那些現(xiàn)時影響最大的相關錯誤思潮來尋找答案。這些思潮盡管表現(xiàn)形式各異,但核心思想無非是妄圖“賦予”人生命運以完全確定性。這種論調的“魅力”無疑是巨大的,也是其往往具有巨大市場的根本原因。然而,人生命運終究是現(xiàn)實的不確定性,試圖否定人生命運的不確定性必然導致對人生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亦即否定人的實踐活動的交相作用是決定人生命運變化的終極原因。這才是上述思潮之所以是錯誤思潮的癥結所在,也是其根本的邏輯起點。神秘主義思潮如是,極端個人主義和“關系主義現(xiàn)象”亦如是?!扒捌跉v史的‘使命’、‘目的’、‘萌芽’、‘觀念’等詞所表示的東西,終究不過是從后期歷史中得出的抽象,不過是從前期歷史對后期歷史發(fā)生的積極影響中得出的抽象”。[21](P540)可在實際的生活中,一些人卻恰恰相反,他們不僅沒有審視自己為什么會在復雜的社會活動中得出偏頗的“經驗”,反而以此偏頗的“經驗”去審視自己過去的“成敗”繼而“指導”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極端個人主義和“關系主義現(xiàn)象”者尤其如此,不管他們如何定義自己的“禍福成敗”,都一如其他人一樣,這終究是其自身與他人實踐活動交相作用的結果,只是其自身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罷了。

        還應指出的是,我們將人對自身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加以神秘化和庸俗化的區(qū)分,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可能只是一種敘述上的方便?;仡櫸覀兊娜粘I畈浑y發(fā)現(xiàn),很多人可能兼具這兩種命運交涉方式乃至在這兩種方式之間不斷地轉換,恰如一個感嘆命由天定的人也可能進行改變自身命運的世俗化努力,而一個宣稱命由己定的人也可能時不時地懷疑人生。有學者曾嘗試做出價值取向與價值認知的區(qū)分,[22]或可有助于人們專門探討這個問題。只不過在本文意義上,這并非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它進一步證明:至少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具體實踐層面,應當以集中擊破對人生命運的非現(xiàn)實性認知為具體著力點,統(tǒng)籌協(xié)同各種文化形態(tài)資源。

        實際上,這也有助于將各種文化形態(tài)資源的改造和利用變成真正統(tǒng)一的過程。現(xiàn)有的一切文化形態(tài)都絕非白紙一張,而是已經涂滿了世代生活的色彩?!熬腿缤四X雖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體之外”,[9](P120)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歸根結底不是對一種理論的全新接受,而是對人既有思想的改造和升華。因而在整合現(xiàn)有各種文化形態(tài)資源的過程中,對其首先加以改造既是應然也是必然。在此情況下,著重圍繞命運的現(xiàn)實性問題對其加以觀照,既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文化的共鳴空間,更有助于中國文化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1]張雷聲.論社會主義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04).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3]霍桂恒.文化哲學:是什么和為什么[N].光明日報,2011-08-03.

        [4]侯惠勤.意識形態(tài)的變革與話語權——再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話語權[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01).

        [5]李斌.馬克思是個“90后”[N].人民日報,2016-05-24.

        [6]祝大偉.長春師范大學持續(xù)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這里的青春不迷茫[N].人民日報,2016-05-30.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樊星.范小青與當代神秘主義思潮[J].小說評論,2008(01).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高瑞泉.馬克思主義者對“科玄論戰(zhàn)”的二度超越[J].江蘇社會科學,1991(02))

        [13]伍光良.“科玄論戰(zhàn)”與馬克思主義[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5(04).

        [14]《哲學動態(tài)》記者.把價值論研究提到歷史觀的高度——訪劉奔編審[J].哲學動態(tài),1994(09).

        [15]李德順,龍斌.社會歷史與人的價值活動——兼論價值觀與歷史觀統(tǒng)一的基礎[J].哲學研究,1994(12).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8]陳衛(wèi)平.中國近代的進化論與政治思潮[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6).

        [19]龔育之.科學與人文:從分隔走向交融[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01).

        [2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楊曾憲.論價值取向評價與價值認知評價[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6).

        B03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5.09

        *本文系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唯物史觀中的社會心理范疇相關前沿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6CZX010);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項目編號:PXM2016_014203_000107)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彭清

        猜你喜歡
        大眾化命運馬克思主義
        命運的更迭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0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現(xiàn)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命運秀
        海峽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48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命運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命運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3:18:03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午夜福利92国语| 国产精品久久av色婷婷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区| 一女被多男玩喷潮视频| a级毛片100部免费看|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熟女久久| 亚洲成人av一区免费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α片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推荐国产精品店|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97人妻中文字幕总站| 亚洲综合图色40p|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九九| 白白色发布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高清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哟交泬泬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无码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专区亚洲专区久久 |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91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国产freesexvideos中国麻豆 |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中文| 亚洲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韩国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 亚洲黄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片区| 嗯啊哦快使劲呻吟高潮视频|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四射开心久久久| 2019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