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美銀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是讓眾多教師一直在探求和摸索的問題,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很多數學上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造成很多學生嚴重偏科,對數學不感興趣。作為教育者,不難發(fā)現,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很多教師也確實按照要求做了,但是效果卻不明顯。數學課堂上死氣沉沉,缺乏小學生應該有的生機和活力,學生被動接受,數學課變成了記公式、戰(zhàn)題海的沉悶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命活力
長期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忽視學生想象、領悟、情感等方面的發(fā)展,忽視生命力的存在,過分地強調獲取知識。這樣其實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抑制了他們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得數學課堂沉悶機械,沒有靈性,沒有活力。作為一名新課改形勢下的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面對的是有鮮明個性的人,不是裝知識的容器,課堂應該是師生心靈對話、互動的舞臺。因此,怎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一)用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O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fā)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里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后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么辦?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用情境來接軌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的起點在哪里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確保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性的前提,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在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中,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首先拿出一個蘋果(500克)和一塊石頭(1千克),說:“哪個重些?”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掂一掂后說:“這塊石頭重些?!苯又右粋€蘋果合起來近1千克后又問:“現在還是這塊石頭重嗎?”學生掂一掂后說:“差不多,但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富有數學韻味和思考的價值,更利于促進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的建構。
二、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教學不是單向的互動,而是要滿足多向的互動,互動是促進學生吸收所學知識的有效方法。但是現階段的課堂,互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教師的互動只針對課堂活躍的學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有的教師的課堂互動過于籠統(tǒng),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枯燥、單一的互動方式往往讓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達到真正的互動,實現多向的互動模式。
(一)注重師生情感的培養(yǎng)
真摯的師生情感是課堂和諧的保證,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情感和心靈上的一種溝通。教學時,教師充滿活力的講解和狀態(tài)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活力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力。其次,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教師既是學生的朋友,又是學生的家長,更是學生的良師,教師將所有的愛集于一身,學生自然會感受到課堂的溫馨、和諧和快樂,更樂于和教師互動。
(二)采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增強師生間的交流
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可以適當地開放課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得到教師的尊重和認可,會帶著一種力量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對于課堂上的互動,也要采取適合互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共同參與,全體合作,比如實踐操作、探究發(fā)現、小組競賽等都是比較好的、容易促進互動的教學模式。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新課改要求把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工具,因為多媒體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體,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豐富學生感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常常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媒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灌輸知識,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容易疲勞,容易厭倦,激不起學習的興趣。如果運用多媒體,則可以通過生動的形象、有聲的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時,我用多媒體給學生了一些物體平移和旋轉的過程,孩子們在形象的演示中產生了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研究表明,學習過程中運用的感官越多,學習效果越好,效率越高,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的口、耳、目、心等感官都得以激發(f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時,我用多媒體配上音樂給學生展示了“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等物體,孩子們邊聽邊看,很快認識了物體形狀。新課改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是老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它應該是活力無限的,應該是生機勃勃,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fā)出無限生命活力。
在國外,研究學校教育生活化已有了近百年,在國內可以說才是開始,也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研究。當前的課改重點也是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讓課堂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可以說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正是迎合了這種需要,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