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麗
摘要:文章從社會支持概念入手,探討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社會支持的測量方法,并對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社會支持,心理健康,相關變量,
【中圖分類號】G444
現(xiàn)代社會,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支持作為緩解壓力的重要途徑,與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從20世紀60年代起眾多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對于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社會心理因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1.社會支持的概念
社會支持是個多維度的概念,從不同的研究領域與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早期研究者認為社會支持是一種與身體健康有關的社會關系。Walker等將社會支持分為情感支持、物質(zhì)支持和陪伴。肖水源依據(jù)社會支持的性質(zhì)將其分為兩類:客觀的或?qū)嶋H的支持,包括物質(zhì)方面的直接援助、社會網(wǎng)絡或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該類支持獨立于個體的感受之外,是客觀存在的;主觀的、情感上的支持,是個體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滿意程度和情感體驗,與個體的主觀感受關系密切。
總結(jié)以往研究可以看出,社會支持實質(zhì)上是一種人際交往系統(tǒng),一般由被支持者和一個或多個支持者通過支持性行為組成,其中,被支持者是核心。一般,支持性行為分為三個維度,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對支持的利用度。
2.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學術界對社會支持與抑郁等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歷時已久。19世紀,法國社會學家Durkleim發(fā)現(xiàn)社會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與自殺有關;20世紀,社會流行學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社會隔離或社會緊密程度低的個體身心健康水平較低,而死亡率較高。
社會支持在預防疾病和維護健康中的作用有兩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模型(宮宇軒,1994):
第一種是主效應模型。該模型認為社會支持具有獨立性,未必在個體應激時才發(fā)生作用,具有普遍意義上的心理增益作用。無論個體社會支持水平的起點如何,只要增加社會支持,就能提高健康狀況。
第二種是社會支持的緩沖模型。認為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本身并無直接聯(lián)系,社會支持通過提高個體對應激的承受和應對能力達到緩減應激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傷害、提高個體身心健康的作用。
科恩(S.Cohen,1984) 認為,社會支持可能在應激事件與健康狀況的關系鏈接環(huán)節(jié)上發(fā)揮作用。社會支持可以提供問題解決的策略,通過降低問題的重要性減輕應激體驗的不良影響。Brown和Harris(1987)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是應激的調(diào)節(jié)變量,影響非常明顯。Viswesvaran等(1990)也認為,社會支持對應激過程確有潛在的重要影響。研究生的抑郁情緒與壓力、社會支持以及應對方式密切相關(張月娟,2005)。
領悟社會支持與抑郁存在密切關系。葉俊杰(2006)的研究表明,領悟社會支持不良者的抑郁癥狀更明顯,大學生對社會支持的感知直接影響抑郁程度,且主要通過領悟社會支持對大學生的抑郁情緒起緩沖作用。相對于實際社會支持,領悟到的社會支持對于了解和預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陽德華,2004)。領悟社會支持在縱向研究中體現(xiàn)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這與國外的研究一致(Rossetti,2002)。Parker & Bartlett(1988)認為青少年感知到的壓力與選擇、獲得社會支持的能力顯著相關。李偉、陶沙(2003)認為,大學生獲得的社會支持與感受到的壓力感呈顯著負相關;獲得社會支持多的大學生感受到的抑郁、焦慮與獲得社會支持較少的大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
社會支持對維護個體身心健康的確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支持均能起到促進保護作用,無論社會支持的總量是大還是小,個體感知到的社會支持才是心理現(xiàn)實(李文道,2005)。只有當外部提供的社會支持作為心理現(xiàn)實納入個體的主觀世界和認知圖式時,這種社會支持才能實際影響個體的行為和發(fā)揮維護心理健康的作用。
3. 社會支持的測量
宮宇軒(1994)認為社會支持的測量可分為四類,即整體結(jié)構測量、整體功能測量、特殊結(jié)構測量、特殊功能測量。具體地講,(1)整體結(jié)構測量是對社會支持的整體狀況進行測量,包括鄰里狀況、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狀況;(2)整體功能測量是把各種特殊功能測量結(jié)合起來,計算出總分作為支持指標;(3)特殊結(jié)構測量是社會支持的單一緯度,可能是量上的,也可能是質(zhì)上的,常見的指標有朋友的數(shù)量、來訪的次數(shù)、親屬的數(shù)量等;(4)特殊功能測量是采用量表對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持所提供的功能進行評定,最早使用此類量表是人際支持評價表 (Cohen & Hobeman,1983),它主要測查個體感受到的評價支持,如自信、信息支持及歸屬支持等。
有學者將社會支持從性質(zhì)上進行分類,然后編制量表。一類是客觀的、可見的支持;一類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支持,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肖水源,1987)。此外還有對社會支持的利用情況等。如Sarason等人(1981)編制社會支持問卷 (SSQ),該問卷分兩個維度:社會支持的數(shù)量,即需要的時候能夠依靠別人的程度,主要涉及客觀支持;對所獲支持的滿意程度,評定的是主觀體驗。Hendeson等 (1981)的社會交往量表 (ISSI)分為社會支持的可利用度和自我感覺到的社會關系的適合程度兩個維度。Andrews(1978)應用的社會支持問卷分三部分,即危機情況下的支持、鄰居關系和團體參與。Caplan等(1975)編制的社會支持量表包括三個方面,即上司、同事、家人和朋友,共分兩個維度,即情感支持和實際支持。肖水源(1987)結(jié)合我國實際情況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包括三部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簡單易行,被研究者廣泛使用。
4.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目前社會支持研究過多地采用量的研究方法,使用質(zhì)的研究方法進行的研究較少。由于社會支持來源與影響因素多樣化,采用質(zhì)的研究方法或許能獲得更多富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其次,多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的應用問題。由于社會支持研究涉及的知識相當廣泛,需要采用多種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進行科學和系統(tǒng)地研究,從而能全面理解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復雜關系。
參考文獻:
1. 王雁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 2004 ,27(5) :1175-1177.
2. 孫時進,劉小雪,陳姍姍.大學生應激與社會支持來源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3): 544-546.
3.鄒濤,姚樹橋,代暉等.大學生社會支持依戀及應激與抑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11):1363-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