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敏
摘要: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在課堂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動”是圍繞完成教學目標,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又有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師生與學習資源的互動。
關鍵詞:課堂互動;知識準備;技巧
G424.21
課堂是師生作戰(zhàn)的主要陣地,新課程改革積極提倡教學應當關注課堂互動生成,這就對我們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在課堂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動”是圍繞完成教學目標,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又有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師生與學習資源的互動。師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是知識,分享的是快樂,體驗的是成長。
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總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曾經(jīng)為了追求語文課堂的互動模式,教學成績一蹶不振,互動教學成了很多教師眼里的花架子。小組討論要么是優(yōu)秀學生的一言堂,僅僅是由以前的舉手發(fā)言改為他們以小組代表為身份的點名發(fā)言,組內(nèi)根本就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討論和交流。要么就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意愿,小組的討論成了一鍋粥,七嘴八舌,離題千里,沒有效率。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一律由老師的提問貫穿始終。實踐證明,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他們?nèi)狈Ρ嫖?、質疑、合作的能力,教師也是引導無方,導致失敗。經(jīng)過幾年的摸索,我的課堂互動也很見成效?,F(xiàn)在,我談談我會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的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課堂互動前的知識準備很關鍵。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學習也是一樣。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動起來,課下的知識準備是必不可少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把課文預習作為課堂互動的備戰(zhàn)階段。同時,預習目標要明確,必要時教師還要給以一定的指導。在學習了《春》、《濟南的冬天》等幾篇寫景散文后,我的作文課想以“彩色的秋天”為命題作文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我強調(diào)三個方面:① 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秋天的顏色,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目的: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② 學習了本單元的幾篇寫景散文對你寫好本文有什么啟發(fā)(目的:引導學生品味寫景散文的特點和方法)③ 在課外讀物中摘抄一兩處你最欣賞的寫景片段(目的:讓學生自己提供仿寫的例子,錘煉語言)。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作文課上,同學們一個個的生龍活虎,都要大顯身手,課堂互動水到渠成。
二、 課堂互動講技巧。
前期的諸多的準備都做好了,也就只欠東風了,關鍵還是要看課堂上45分鐘,這是十分講究技巧的,否則還是功虧一簣。
1.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門藝術。
其一,言簡意賅、幽默風趣,我認為是語文課堂語言的一種較高的境界。尤其是幽默的語言可以緩和氣氛,是課堂互動的潤滑劑。當學生陷入困境時,幽默的語言、微笑的眼神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緊張,擺脫尷尬,即使學生當堂犯錯,詼諧的提醒,既不失當頭棒喝,又不至于讓學生顏面無存。教師的語言智慧可以形成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教師不是高坐殿堂之上,而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其二、課堂的提問要精巧,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課堂提問是互動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堂的提問可以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并獲取知識。然而,課堂的提問必須杜絕粗制濫造,要在精巧上下功夫。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針對自己的教學思路設計精巧的問題,就像穿起珍珠那條線,連貫而不露痕跡,卻又必不可少。問題的趣味性和啟發(fā)性也不容忽視。我們都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最能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的,他們也自然會主動學習,課堂互動事半功倍。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學生沒有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有問題時,師生要共同解決問題,完成課堂互動教學。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三個問題:1、“我”是怎樣從懸崖上脫險的?2、假設被困懸崖的是你,猜想一下你的父母會怎么做呢?3、同樣是為人父母,面對同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怎么會不同呢?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我想這樣的三個問題的解決,課文的主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小組式學習使課堂互動更輕松。
在語文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小組式學習可以化整為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小組之間還可以形成有效的競爭,更有利于課堂互動教學的開展。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不是旁觀者,應該參與小組討論,或是傾聽,或是糾正,或是啟發(fā),了解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還可以靈活的調(diào)整自己的課堂安排,服務學生學習。小組討論只是互動學習的一個方面,我們還不能忽視另一方面,就是討論后的成果的展示。只有自己的觀點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才有成功的喜悅,這也是學習的一種動力。同時,在展示各自成果的過程中,各小組之間還可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多媒體為語文教學的課堂互動添異彩。
語文博雜、精深,啟迪智慧,豐富人生,學起來趣味橫生,教起來也是樂此不疲。自從多媒體教室走進我們這所偏遠的農(nóng)村中學,我和我的學生們真是享受著多媒體給我們帶來的那種學習的快樂。多媒體教學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還可以自制幻燈片展示小組成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多彩的秋天”作文訓練中,學生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的他們所喜歡的秋天的顏色,課堂互動輕松而愉快。在作文專題訓練“肖像描寫”中,我利用課件展示了陳佩斯和葛優(yōu)兩人的漫畫像,各小組一看就來了精神,三言兩語就自己總結出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可以適當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讓描寫生動起來。多媒體使課堂互動更加得心應手,但是需明確的是多媒體服務教學要用之有度,不能濫用,嘩眾取寵。課件的制作要樸素,實用,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喧賓奪主,反為其害。
三、 課堂互動要及時反思,總結成敗。
經(jīng)驗都是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及時反思、總結,很重要。一是整理學生的成長的足跡,對于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的表揚、激勵,尤其對于學困生這一點很重要,可以不斷的補充給他們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成績。二是教師要反思自己的工作的得失,查漏補缺,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積累經(jīng)驗,在工作中成長。
語文教學的課堂互動是一門大學問,我的這點看法僅僅是自己教學工作的一個小結,只是管中窺豹罷了。但是,我也想讓自己的人生因為語文的“三尺講臺”而精彩,雖然我探索的只是一條小路,但在這條小路上,我品味到了教書育人的快樂,我將繼續(xù)努力,讓我語文課堂在互動中成為學生成長的殿堂。
參考文獻:
[1]趙曉芳《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骨干教師培訓講座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