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利姮
摘要:中學數學的學習,多數農村學生不喜歡,沒有興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如何針對這些教學的困境,繼而找到合適的對策,是目前最需要的。
關鍵詞:中學數學;沒有興趣;困境;對策
G633.6
中學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農村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沒有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有許多這樣的同感: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
1.生源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被動。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許多同學學習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課堂心不在焉,課后作業(yè)馬虎甚至不做。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回家缺少監(jiān)督,學習不自覺,基本不復習。練習、作業(yè)中同樣的問題一錯再錯,反復更正評講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求知欲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及個性品質。
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獲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課改后數學教學目標中極為關注的一方面,而這一點在數學教學中往往得不到體現。受周邊社會環(huán)境的感染及影視媒體的影響,相當部分的學生缺乏憂患意識,缺乏競爭意識,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整天無所事事,作業(yè)練習馬虎應付,抄襲了事。
3.學習方法落后,缺乏科學的學習習慣.
根據調查了解,相當一部分學生升上中學繼續(xù)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由于學習科目、內容、要求的明顯變化,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數學生解題時不遵循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過程缺乏邏輯性,對知識不會靈活運用,對方法不會歸納總結。
二、教師
1.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風格兩極化
由于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借鑒,課改后許多教師對新理念的認識不夠深刻、全面甚至出現偏差,要么教學方式兩極分化,要么教學方法今天改明兒變,學生無法適從。一部分教師嚴格遵循教材,上課循規(guī)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課堂氣氛沉悶;一部分教師敢于嘗試,善于標新立異,但不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隨意改換內容,想方設法迎合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與課改理念,表面上課堂氣氛活躍,實際上學生學習漫無邊際,課后一無所知。課堂教學低效是兩者的共同結果。
2.對學生評價觀念落后,過分關注考試成績
我國教育從孔孟至今歷經2500多年,歷史源遠流長。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深遠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于關注結果,輕視過程,忽視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間接造成教學活動重心的偏移,最終勢必影響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數學教學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教學素養(yǎng)、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設施、周邊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直接影響。
三、措施及對策
(一)轉變學生落后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以教師行為變化為前提的,因而教師必須認真反思自身的教學,逐步使教學行為符合新課程的理念。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原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認為,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對某一件事感興趣時,他才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參與,而不覺得是一種負擔。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進其學習的效率。
2.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數學習慣
據了解,不少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成績差,從而對數學產生畏懼或焦慮不安,甚至喪失信心。據廣西省抽樣調查465名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結果表明:目前11.5%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力不從心,對學好數學缺乏信心。因此,在方法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掌握有效的記憶預習、聽課和復習方法,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科學有效;在習慣上教師要強調學生的作業(yè)書寫必須做到格式規(guī)范化、步驟完整化、條理清晰化、邏輯嚴謹化,并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復習計劃,督促鼓勵其逐漸養(yǎng)成并長期保持良好科學的學習習慣。
3.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信心
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一個受到激勵的人,其能力可以發(fā)揮至80%一90%,因此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進步,及時給予階段性評價,通過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評價成為激勵和引導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二)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1.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加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互相取長補短。
目前,我們整個柳州新課改正處于探索階段,缺乏成熟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經驗的借鑒。因此,組織教師集體備課的意義和作用重大。通過集中備課,教師之間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次去認識和理解課改新理念,確保準確、全面的理解和領悟現代素質教育的本質。從云南孟照彬教授“EEPO有效教育理論”課改實驗開始,我們學校把實行備課組集中備課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學習課改新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的要旨;通過學習教學大綱,正確審視教材的功能,合理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通過教學反思,轉變教學理念,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教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推向新臺階。
2.鼓勵教師結合班級個性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學活動,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一句至理名言,鼓勵教師結合本班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學活動是集中備課的最好補充。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曾經出現這樣的一幕:開展探索實驗活動前,學生由于好奇心大,急于動手,對教師的教學意圖和操作要求不耐煩聽,最終導致探索過程耗時低效甚至根本沒法達到探索認知的目的。針對本班這種現象,經過反思,我在課堂上設計了聽力訓練,每個問題教師分析完后都要學生復述分析過程。對于學生本人而言,由于聽過之后要復述,學生聽課的時候不得不認真。這樣一來,學生對教師的意圖和方法相對清晰,大大提高課堂質量。
(三)課后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狀態(tài)。
現代素質教育的成敗關鍵,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交往狀態(tài)。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而糟糕的師生關系也可能成為素質教育的絆腳石,甚至令教育寸步難行?!案腥诵恼吣群跤谇椤?,教師應關愛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真正喜愛數學,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傊?,農村中學雖然條件相對落后,但只要在教學中乘著課程改革的春風,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出點子,一定能給我們的學生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