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尊銀
摘 要:復習課都認為難上,要講“藝術”。最終要達到將“點”連成“線”,將“線”連成“面”,將“面”構成“體”的目的,就得下功夫,想辦法。本文用對照的方法將兩種大分子物質(zhì)蛋白質(zhì)和核酸的“相似點”找出來,條理清楚,便于記憶,容易形成整體印象,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關鍵詞:復習課 蛋白質(zhì) 核酸 基本單位
中圖分類號:G633.8
引言;從高中生物教學和幫助學生應對高考選拔人才的定位分析,迫切需要高三生物教師從專業(yè)角度出發(fā),遵循以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創(chuàng)新思維,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到新鮮不乏味,易接受,好記憶,會做題。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有水、無機鹽、糖類、脂質(zhì)、蛋白質(zhì)和核酸六大類。其中蛋白質(zhì)和核酸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是復習該部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的重要內(nèi)容。在高一高二教學時,該部分內(nèi)容要花較長時間進行初次學習。進入高三復習時,應換一種“口味”和方式,既能使有新鮮感,又能使必修一和必修二教材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還能使學生記憶深刻。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按以下思路復習效果較好。
首先,把兩種大分子物質(zhì)蛋白質(zhì)和核酸在含量、元素組成、基本單位及種類、基本單位的結構通式及結合方式、連接鍵、基本單位結合后產(chǎn)物名稱、合成場所、高分子物質(zhì)形成過程及規(guī)律、分子結構多樣性原因、鑒定試劑、物質(zhì)功能等方面進行立體型綜合對照,列表如下。
接著小結:(1)生物性狀或種類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zhì)結構的多樣性,其根本原因是DNA結構的多樣性。(2)巧計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蘇(蘇氨酸)纈(纈氨酸)亮(亮氨酸)異亮(異亮氨酸),苯丙(苯丙氨酸)屬芳香,還有色(色氨酸)賴(賴氨酸)蛋(蛋氨酸),缺一人遭殃。(3)DNA、RNA及蛋白質(zhì)之間的關系:
(4)20種氨基酸只是R基不同;只有連在同一個碳原子氨基和羧基才能參與形成肽鍵,R基上的氨基或羧基不參與肽鍵的形成;由n個氨基酸構成一環(huán)狀肽,則形成肽鍵數(shù)=失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在蛋白質(zhì)中,至少含有的游離氨基或羧基數(shù)=肽鏈數(shù);游離的肽鍵數(shù)或羧基數(shù)=肽鏈數(shù)+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數(shù);在蛋白質(zhì)中,N原子數(shù)=肽鍵數(shù)+肽鏈數(shù)+R基上的N原子數(shù)=各氨基酸中N原子數(shù),O原子數(shù)=肽鍵數(shù)+2×肽鏈數(shù)+R基上的O原子數(shù)=各氨基酸中O原子總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平均分子量-水分子數(shù)×18=蛋白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其次,再將兩種核酸進行比較,見下表。
小結;5種堿基構成8種核苷酸,進而構成2種核酸,8種核苷酸是堿基和五碳糖不同;核苷酸數(shù)=磷酸基數(shù)=五碳糖數(shù)=堿基數(shù);在雙鏈DNA中,互補堿基相等,非互補堿基之和也相等且各占50%,嘌呤之和也等于嘧啶之和且各占50%。即A=T,C=G,A+C=T+G=50%,A+G=T+C=50%;在DNA復制時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轉(zhuǎn)錄時R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當DNA受到破壞時由DNA連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RNA有4種:mRNA(傳遞遺傳信息)、tRNA(識別密碼子,轉(zhuǎn)運氨基酸)、rRNA(構成核糖體的成分之一)、少數(shù)RNA是酶(催化作用);RNA中有時有局部雙鏈現(xiàn)象,如tRNA。
生物復習課要求精講多練,講練到位。還要堅持面向多數(shù)學生因材施教,使中學生物教學內(nèi)容與高考應考緊密結合,并服從總體教學需要,增強課程學與用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至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三年高考兩年模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