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汐
由于現代社會學習工作壓力不斷增大,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失眠的行列。晚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第二天白天就容易犯困,進而直接影響學習和工作,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有數據顯示,全球超過25%的人飽受失眠的困擾,在我國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導致失眠的原因很多,精神疾病、軀體疾病、藥物及環(huán)境因素等均可引起失眠,情緒性失眠和飲食性失眠尤其具有典型性。
情緒性失眠是指由情緒而引起的失眠,特別是一些負面情緒會直接導致失眠的發(fā)生。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精神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周伯榮介紹,臨床經常遇到一些失眠患者稱自己患上了“睡眠恐懼癥”,睡覺時一躺下就擔心自己睡不著,有的害怕半夜醒來后難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越清醒就越緊張。受此情緒影響,失眠也越來越嚴重。周伯榮稱,失眠本身其實遠不如對失眠的恐懼與擔心所造成的危害大。情緒性失眠因情緒而起,若失眠程度較輕,可以通過自我調節(jié)和管理情緒來使自己恢復正常。
不良飲食習慣同樣會導致失眠,晚餐過飽是大忌。結束一天的繁忙工作,吃頓大餐犒賞自己是很多人的選擇,但這樣做的代價極有可能是失眠。晚上吃太多會延長胃腸的消化時間,從而直接影響睡眠。所以有專家建議,把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安排在早上或者中午,晚上盡量吃得少一些、清淡一些,且最好選擇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類、雞肉或瘦肉等。
失眠的痛苦很多人都領教過,面對失眠我們該怎么辦?也許有人條件反射會想到安眠藥。
不可否認,安眠藥的確對部分失眠有效,但并不針對所有失眠。實際上,只有單純性失眠才適合服用安眠藥。這類失眠即原發(fā)性失眠,特指沒有合并其他身心疾病導致的失眠。
據了解,根據作用時間,安眠藥分為三類:短效(0.5~3小時),中效(6~8小時)和長效(12~15小時)。短效安眠藥適合入睡困難的患者,中效安眠藥適合時睡時醒的患者,而長效安眠藥可以緩解容易早醒的癥狀。需要注意的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慎用安眠藥。同時,煙酒會影響安眠藥作用,煙草會減弱安眠藥效果,酒精可能增大其副作用,甚至引起中毒。
除了使人體身心疲乏外,有專家指出,長時間的失眠還將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發(fā)病風險的增加等。因此,我們決不能對失眠掉以輕心。
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國際精神衛(wèi)生組織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于2001年發(fā)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正式把“世界睡眠日”引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