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內容摘要:語文課標指出:“寫作要有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我們會時常感覺學生寫出的文章沒有真情實感,那么如何才能讓文章帶有真情實感呢?筆者就自己的體會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寫作 真情實感 策略
一.記敘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感悟生活,這是強調了記敘文的其中一種特性——生活的真實性。而記敘文還有另外一種特性——文學性。意味著記敘文中的人和事,是可以進行文學的剪裁、拼接、修補、提煉、加工、潤色等處理的。這樣一處理,就可能導致原本的生活素材面目全非。而記敘文也是作為一種文學作品的形式存在,有藝術的加工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選取生活中、身邊的題材,是寫出真實性記敘文的必要條件,在這基礎上,可以把真實的題材內容通過合理適度的藝術加工,使更具藝術美感,而又無礙表達出一份真情感,此為一篇成功記敘文。
二.記敘文命題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激發(fā)和喚醒學生情感的力量。如“----讓我感到幸?!?,對學生來說就很容易寫出真實感受了;相反,面對“什么是幸?!边@樣的題目學生就很容易矯情。老師還要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寫作情境,如訓練細節(jié)描寫,就讓學生寫寫自己的老師、同學;又如我還常常會結合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一些當下時事熱點,讓學生寫一些時事評論性的小短文。而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有許多可記之事。學生并不缺乏生活。需要提醒的是,枯燥就寫枯燥的生活,乏味就寫乏味的生活。作文不是要我們去粉飾生活,而是要寫出生活的現(xiàn)狀來,寫出生活的本質來。
三.“真實作文”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
1.要合理地運用事件,去粗取精。選擇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來詳寫,次要一點的環(huán)節(jié)略寫,與中心無關的干脆不寫。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隨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膽取舍,無用而多余的筆墨要刪之毫不留情。
2.要適當?shù)劁亯|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發(fā)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寫作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這就需要我們?yōu)槭录?chuàng)設必要的前提或環(huán)境。例如朱自清的《春》,作者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毕胂蟛粌H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抒發(fā)了作者對春花的喜愛,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3.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體,要讓他自己在讀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諸多方面,讓讀者感受到一個栩栩如生的血肉豐滿的形象。當然,描寫時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現(xiàn)其鮮明的個性,有個性才有生命力。如梁曉聲《慈母情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語段一借助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的辛勞,同時用一組排比句細膩的表達了我對母親真摯的愛。由此看出,結合文本中細節(jié)的理解并不復雜,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典型的細節(jié)。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籠統(tǒng)的、概括的敘述,即使是親身經歷的,也往往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4..激勵機制,激活學生寫真話的愿望。想要讓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敢于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就要讓學生想寫,讓學生有強烈的愿望。老師要多方面去引導學生,撞擊他的思想火花,使學生樂于說真話,形成一種人人說真話的氛圍。在閱讀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樸實、情感真摯的文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鑒賞文中的真實情感的傾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說真話,明白只有說真話的文章才能打動人,才是好文章。在作文指導訓練時,老師要注意激勵學生在作文中敢于說真話,敢于傾訴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所謂文學即人學,作文也應該是心靈世界的展現(xiàn)。在作文中我們能真誠的敞開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的與讀者交流,就不會擔心作文寫得不好,看上去令人頭疼。在作文講評時,對學生習作中抒發(fā)自己真實情感,有自己獨特體驗的閃光點,都必須給予鼓勵、表揚,使他們嘗到說真話的甜頭,樂于在習作中說真話。在學生的作文中,既有現(xiàn)實生活中積極美好的一面,允許存在消極陰暗低落的一面,只有這樣,我們的作文才會遠離“假、大、空”,我們的作文才會有活力。
因此,要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應該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給予學生寫作心靈的自由,肯定他們在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提倡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強調寫作習慣、寫作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熱愛寫作,并且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總之,作文應將“人的境界目標”和“文的水平目標”有機融合起來,把作文的能力融入做人的生存、享受和發(fā)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做人的知、情、意、行之中,融入“人之為人”的語言特質的鑄煉之中,真正達到“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在做人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作文境界。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會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