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對世界農業(yè)用地的管理做出簡單改變,使用農地減排增匯的有效途徑,包括有機肥料的施用、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土壤肥力管理、在農用地上種植林木及輪流放牧等,每年可以減少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世界走向低碳未來將有助于避免全球氣候變暖。最新的研究顯示,到2030年,全世界有139個國家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占比能達到80%,而到2050年,100%的供電需求都能由清潔能源提供。其中,太陽能發(fā)電占比高達57%,海陸風力發(fā)電也達到37%左右,余下約6%則來自水力發(fā)電、波浪能、地熱能和潮汐能。
近期,研究者利用新澤西州海岸的沉積物巖心,重建了紐約市公元850年到近代的洪水事件。在1800年之前,超過海平面2.25米以上的洪水、略低于桑迪的2.8米的涌浪,平均每500米發(fā)生一次。從1970年到2005年,這一高度的洪水每25年發(fā)生一次。數學模型預測顯示,從2030年到2045年,每5年就會出現(xiàn)一次海拔超2.25米的洪水,足以造成數百億美元的損失。
作為地球上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產量直接關系到地球近一半人口的溫飽。日前,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水稻的穗發(fā)育基因在自然界中發(fā)生變異,可顯著增加水稻每穗的粒數和輕微降低每粒的粒重,使水稻產量增加15%。
近期,科學家已經開發(fā)出一種新型"堿基編輯器",可以保證DNA雙鏈在不斷裂的同時,高效地替換DNA特定的堿基。這一腺嘌呤堿基編輯器在細菌細胞和人體細胞中均能工作。在人體細胞中,它的效率為50%,且脫靶率很低,幾乎不會造成隨機插入、刪除或其它突變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