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崗
(甘肅省蘭州新亞中學 甘肅蘭州 730000)
摘 要:通過實踐,不斷的在教學中完善自我,在新課改中 不斷加強自身專業(yè)知識的提升,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教材的靈活運用以及合作學習,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本文僅就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及相應的對策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程 困惑 策略
教學是就是教與學兩部分,兩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學生是被教授的主體,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教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我對于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較深的了解,尤其是對于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基本情況有了全面性的了解,這對我在平常的教學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中有極大的幫助。[1]
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為較弱,授課采用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但是,對于已處于高一的學生,應該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他們學會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流。因此,在課上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口說英語,雖然成效并不是特別明顯,但從學生適應高中新課改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的實用性方面堅持下去時有好處的。
一、教學中的存在的困惑
困惑一:現行高中英語教材教學環(huán)節(jié)太多,教學時不易操作。有一些環(huán)節(jié)既不好設計,也不好操作,與教學目標聯系并不十分貼近,宛如“空中閣樓”。[2]
困惑二:評價標準不夠清晰。雖然英語課程標準對每一級別的評價標準作了具體的闡述,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缺少評價的載體,如合適的評價表格等。
困惑三:課程資源受局限。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要在較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需要一些輔助材料,如CD-ROM、磁帶、單詞卡片、課件等,課內資源可以說是相對充足,可是,課外資源顯得較匱乏,缺少與課內知識配套的材料。
困惑四:教材前后聯系不緊密。每個模塊一個話題,經常出現知識斷層現象,老師備課時就必須“思前顧后”,增加了備課難度。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課改的深入程度不夠。大多數教師對新課程淺嘗輒止,課上仍舊是講得多,讓學生練得少。往往過多地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
問題二:課堂問題的思維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認知問題較多;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讓學生答,而是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后,沒有等待時間或等待時間過短,尤其等待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較短;教師在公開課上,為了營造氣氛,有意識地降低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整體回答,這樣課堂的參與率高、氣氛好,就造成了講授內容被學生全部理解的假象。
問題三:生詞量大,學生難以掌握. 新課標要求的詞匯量: 修完1-5本必修課本, 詞匯量為2400-2500個,達到七級要求; 達到八級要求, 即修完1-8本教材, 詞匯量要求為3300個; 九級要求的詞匯量是4500個. 鑒于這樣的安排,每個單元的詞匯基本是在50-60之間。對于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說,難度頗大。
問題四:一個單元中每節(jié)課之間的銜接和前后呼應缺失,使得同一單元中一個共同的話題失去了應有的完整性。
問題五: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往往被忽視。有時因為課堂教學內容的關系,下課匆匆忙忙,作業(yè)布置的環(huán)節(jié)被遺忘了;有時因為事先沒有設計好就隨便布置一點,只是完成了作業(yè)的次數;作業(yè)布置沒有一個全面合理的安排,導致學生學習時間分配的不合理。另外,習題性作業(yè)較多,開放式、探究式、分工協作性作業(yè)極少,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空間不大。
問題六:英語教學課內課外的結合還未做好。課內學,課外丟的現象普遍存在。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上有些問題不一定能當場解決,還需要學生查閱大量資料,準備素材。學生的課外學習還只停留在應試性的作業(yè)上。學科興趣小組、研究性、探究性的活動尚未開展好,學科的趣味性、知識性被削弱。
問題七:教學內容多,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進入高中,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期待,對英語學習也是如此,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剛開始都是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墒且粌蓚€星期的教學過后,發(fā)現學生們的精神狀態(tài)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難度大,內容多,應接不暇;2、課堂所學的內容似乎和考試脫節(jié),試題不會做,沒有成功感;3、學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難極易退縮。
三、解決現有問題的策略
1.從小處入手,從高一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但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強矯正和強行入軌。教師可以從學生良好的筆記習慣、收集錯題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入手來慢慢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堅持每天的復習和預習。
2.鼓勵、引導學生利用并發(fā)掘學校的一切資源,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氛圍。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去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通過熟讀課文進而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感,增加詞匯量。
3.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自己的教學。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設問的難度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后能正確回答為宜;問題要清晰、簡潔,不能模棱兩可;設計問題要注重問題的啟發(fā)性,問完問題要有等待的時間或稍作停頓,特別要注意因人施問;提高提問的科學性,合理使用復習提問、過渡提問、重難點提問、總結提問等,學生回答后,教師要及時作出評價。
4.全面了解教材體系。教材的知識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來設計的,教師需要充分理解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編排體系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把各個階段知識講解到科學、適度的程度。另外,還要充分了解初中的教材,補充初、高中不銜接的部分,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
5.合理、科學地使用電教手段。電教媒體的使用豐富了課堂,給學生以直觀的、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容量大、節(jié)奏快的特點,使用不當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關注教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控制好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6.作業(yè)布置多樣化;分層布置作業(yè)。對于我校的學生來說,我每天布置預習作業(yè)、背誦作業(yè)、教輔作業(yè)等類型的作業(yè)。要根據本班的學生情況,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每次布置適合他們層次的適量作業(yè),通過這樣,就會有效的防止抄襲作業(yè)的情況發(fā)生,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
7.合理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重組. 新課標對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議: 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的需要,靈活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教材內容, 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地取舍或調整。實際操作過程中, 對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應調整:
參考文獻
[1]《新高中英語教與學》劉道義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 《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陳琳 程曉堂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