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潔
【摘 要】政治課比較枯燥,說教性比較強,理論比較抽象,雖然新教材的編寫是以生活邏輯為主線,但是淡化了知識的體系,同時在高一、二的教學過程,基本上都是采用小步子按照“部分——部分——整體”的順序進行,結果造成知識之間缺乏聯(lián)系,這不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影響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關鍵詞】政治教學;新常態(tài);效益
縱觀這些年高考方案,雖然幾經(jīng)修改,但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考查要求不但沒降低,反而有提高的趨勢。面對這種種問題,作為政治教師該如何應對呢?我結合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了初步探索。
1.“雄心”是成功的關鍵!明確奮斗目標,為備考提供動力支持
進入高三復習后,學生普遍產(chǎn)生倦意感,很難保持較長時間的學習興趣,總覺得“學海無涯苦作舟”,往往產(chǎn)生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況。很多學生會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教師。這種被動學習的態(tài)度與行動,顯然與“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呢?
法國有個人叫巴拉昂,曾經(jīng)是窮人,后來從推銷裝飾畫起家,最終成為法國首富。臨終前,他說不想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就立下遺囑:誰若能答對“窮人最缺少什么”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他留下的100萬法郎專項資金。消息通過媒體傳出后,許多人給出了答案,這些答案包括:金錢、機會、技能、幫助、關愛,等等??墒?,打開巴拉昂的保險箱后,最終發(fā)現(xiàn)答案卻是:雄心??吹竭@個答案,我們不難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奧蘇貝爾“動機理論”中得到啟示:要改變學生學習現(xiàn)狀,就需要學生產(chǎn)生自我實現(xiàn)的動機——考入理想的大學。
2.為高考磨礪意志,調整心態(tài),“享受學習”
學習是苦中求樂、先苦后甜的過程。如果學生只認為“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話,那只能說忽略了學習的另一面——“享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新知識,發(fā)展了新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成功的享受過程。高三這一年,既是漫長的,又是短暫的,只有調節(jié)好心態(tài),才能在決戰(zhàn)中笑得甜、笑得久。
3.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達爾文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那么,學好政治應掌握這些方法呢?根據(jù)這些年的教學來講,必須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1)首當其沖——制定復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焙侠淼挠媱澥敲考虑槿〉贸晒λ夭豢缮俚牟襟E。有了計劃,事情的進展才會有條不紊,時間的利用才會更加高效。
(2)萬變不離其中——重視并吃透教材
從歷年高考主觀試題的參考答案中可以發(fā)現(xiàn):答案=教材語言(約占80%)+時政語言(約占3-5%)+材料語言(約占15-17%)。政治要得高分必須對教材內容很熟。面對四本教材怎樣才能牢固地掌握呢?奧蘇貝爾認為,能否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是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lián)系才能防止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
4.爭分奪秒——利用好課前、課中與課后的時間
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把好課前預習關。
課前預習很重要,想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并保持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視課前預習。那么,怎樣預習?建議按下列三個步驟去嘗試:首先是縱覽章節(jié)、引言和子目。了解基本內容,明確學習方向,還易于整體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據(jù)高考考綱,來了解教材的要點、難點,并把重要的知識目標劃下來。最后是把不懂的知識點確定下來,以便在上課時關注老師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②引導學會高效聽課,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
我在一輪考點復習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流程包括:重點知識回顧(提問或默寫)→考點梳理→考點練習(用往屆高考題、模擬題)→易錯點對比→本節(jié)問題歸類→學生時事點評。40分鐘稍縱即逝,建議學生根據(jù)教師授課流程,有針對地聽課,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③督促學生及時做好課后復習。
艾森浩斯的遺忘規(guī)律啟示我們要及時復習。因為遺忘是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復習則是戰(zhàn)勝遺忘的利器,應當連續(xù)不斷地進行。應嘗試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綜合能力考試多以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對事物的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變化發(fā)展過程的分析理解。例如,對于《哲學常識》的學習,必須根據(jù)各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然后再從宏觀上形成對哲學的整體印象,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另外,綜合能力測試既反映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又注重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對于規(guī)定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滿足于簡單的記憶,還要挖掘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弄清每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為此,對于每個知識內容,我們必須懂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然后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內跨教材的知識滲透,把不同內容的政治知識融合起來。
5.加強反思——促進能力的深度發(fā)展。
在復習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學”與“思”的關系?!八肌卑ê芏喾矫妫梢允菍滩慕Y構的反思,也可以是對一道題的反思或者是考后反思、階段反思等等。時時反思將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此重點談談考后的反思??荚嚱Y束后,首先要反思考試得失??偨Y本次考試進步的方面,同時更重要的是找出失分的原因。失分是由于“基礎不夠扎實”、“思維不夠靈敏”、“表達不夠清楚”、“根本不懂”、“考時忘記了”、“掌握不準確”還是“粗心大意”、“審題錯誤”、“書寫不夠規(guī)范”等原因造成的。這些原因的更深層次又是什么呢?一般而言,各種具體原因大體都可歸入知識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心理與身體素質和考前準備五個方面。如“審題錯誤”是眾多學生失分的重要原因,要進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還是時間不夠用造成的?是心理緊張造成的還是根本就沒有讀懂題目造成的?當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維定勢造成的。只有在要找到失分的根源,才好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