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梓萌
八云塔,一直以俯瞰的姿態(tài)在這方土地的西南角守護z這片土地。
據(jù)史料記載,此塔最早建于公元708年,即唐中宗景龍二年,歷經(jīng)千載風雨,看盡人間興衰。八云塔所在寺廟原叫瑞光寺,北宋更名為崇明寺,永樂年間改名為善勝寺,不知是不是機緣巧合,清朝時這寺院又叫了瑞光寺。
立于塔下,方形仿木結(jié)構(gòu)密檐式塔身清晰可見。在歲月的侵蝕下,塔頂已殘。每層塔的邊角都或多或少得長著些雜草,塔身上細微的裂紋,為這座古塔平添了幾分滄桑。偶有飛鳥在塔頂盤旋,余輝灑落,驚起我心中對這屹立數(shù)千年老者的敬畏。
在家中,我偶然翻出一本《周至文史資料》,此書中寫道“此塔因底層四面常有八塊祥云潮濕圖形,雨澇時消失,天旱時顯現(xiàn),因而得名‘八云塔?!蔽夷:挠洃浿写_實有這樣的潮濕圖形,以前見過,卻未曾留意,只當是后來修葺時粉刷的涂料。我重新審視了這座我已見過千萬次的塔,發(fā)現(xiàn)確實有圖樣,可惜的是,塔底只有兩面可以清楚的看見祥云圖樣。
后在與爺爺?shù)囊淮握勗捴?,我得知了另一件關于關于云塔的事。爺爺在數(shù)十年前目睹了修塔的場景。那是的八云塔向北方傾斜,人們在塔內(nèi)的四個角掛上線錘,在四個塔角各打一個可供一人通過的井,往井中灌水,直到塔身恢復正直。我想云塔祥云的消失可能與此次修復有關。爺爺說他還記得這次修繕是工商聯(lián)和個協(xié)組織的捐款。后來又修補了下面三層的塔角可我就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塔內(nèi)應該有樓板和樓梯,那是如何將線錘放下的?這件事又牽起爺爺對另一件事的回憶,我的曾祖父告訴爺爺,以前有一伙西班牙人侵入周至縣,就住在八云塔內(nèi),后來人民團結(jié)起來,在塔下燃起火堆,這群“紅毛賊”有的被燒死,有的從塔內(nèi)摔下來死了。從此這塔變成了空心的。我無法考證這件事的真?zhèn)?,只是覺得這塔又多了一分神秘色彩。
這塔對周至縣人民來說,已經(jīng)成了記憶中的一個坐標,與云塔廣場和最近新修的仿古街同時存在于心中。如今云塔被圍在鐵柵欄中,在這片不斷朝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的土地上守著一份悠然的古意。再沒有人對這塔頂禮膜拜,燒香祈福,可我相信這塔依然保留著他初次面對世界的記憶。塔被熱鬧的人群包圍,可他未受到感染,仍保持著一派肅穆。
這小小城中的古塔,默默承載著太多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