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慶華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是我國高等學校非常重要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從教育部到各個高校都十分重視,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其問題卻層出不窮,對其改革也從未停止,本文從該門課程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改革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以其找到更有助于該門課程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教學改革 思考
一、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高職院校學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學習主動性較低,學習興趣不濃,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師都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抵觸心理,這與其成長經(jīng)歷不無關系,也屬于較為正常的現(xiàn)象。但作為思想教育陣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堂,與其他課程相比,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低下,表現(xiàn)為上課睡覺、玩手機、聊天等等現(xiàn)象十分嚴重,且屢禁不止。
(二)教學內(nèi)容呆板
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內(nèi)容主要為馬克思原理,以及對原理的深入理解、分析,其教學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早已經(jīng)固定下來,且不能更改,這決定了該門課程內(nèi)容幾十年如一日,但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今天看來,有些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甚至有人也曾質疑過其內(nèi)容是否過于陳舊?,F(xiàn)代高職生作為微時代青年人,更容易接受短小精悍的微文化影響,而具有諄諄教導的較為固化的馬克思主義反而越來越不具有吸引力。
(三)評價結果不盡如人意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為期末總結式評價,多數(shù)是以試卷的形式開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考核之前會看見圖書館里、自習室里到處都是背誦該門課程內(nèi)容的同學,考完試后,也能隨處看見丟掉的小抄垃圾,即便如此,每年的考核評卷教師手下留情還得有一半左右同學無法通過,即便通過考試的同學,出了考場也基本上無法再回憶起考試的題目答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馬克思基本原理指導生活、學習的同學寥寥無幾。
有鑒于此,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不斷推行改革,歷經(jīng)十幾年歷程,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但卻收效甚微,不得不令人反思。
二、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
(一)教學內(nèi)容千篇一律
在教學內(nèi)容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內(nèi)容基本固定,這一點無可非議,由此,也導致了教材相近,教師講授基本一致的狀況。有人將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稱為“講壇哲學”,同時,將另一種活躍于網(wǎng)絡上的“哲學”稱之為“論壇哲學”,并對二者進行對比,認為“論壇哲學”吸引力遠勝于“講壇哲學”[1],但事實上二者之間不存在此種對比的價值,“論壇哲學”并非事實上的哲學,而是對基本原理的另類解讀,或尚未固化的理論,這種方式固然有趣,卻無法承擔起嚴肅的理論責任意義,但二者之間又具有可溝通處,當“論壇哲學”具有了理論支持力,能夠承擔起責任力量,其就會被納入到“講壇哲學”范疇中來,成為“講壇哲學”的有益補充。
(二)教學功能要明晰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非常明顯的功能,即其以指導人們認識自然、社會以及人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人類活動提供智力支持、實踐指導以及提高認知水平的認知功能;為人類認知及實踐提供價值體系、為社會進步提供價值導向的價值導向功能;以及其鮮明的政治功能[2]。無論哪種功能,其核心功能都指向了予人最基本的智慧的功能,這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課程建設的前提和條件。但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又承擔著“意識形態(tài)”教化的使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育者以及教材都更多的強化了其“意識形態(tài)”教化的使命,這無疑降低了對人智慧啟迪的功能體現(xiàn),同時也引起了學習者的反感,所以在改革教學內(nèi)容時,要注意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所具有的教學功能,相對弱化其“意識形態(tài)”教化的使命。
(三)呈現(xiàn)形式改革
我們面對的是微時代的大學生,他們已經(jīng)對枯燥無味的說教不感興趣,要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也要求在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上予以改革,比如將大量的文字及案例用微電影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也可以用微課的方式,改革長篇累牘的教學內(nèi)容,生動有趣的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及其應用展現(xiàn)給學生。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改革教學方法。
微課、慕課等教學方式都是目前學生比較喜歡的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的教學方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過程中都可以采取,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學生可以使用移動終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進行學習,極大的拓展學習的時空限制。
(二)以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翻轉課堂在基礎教育以及公用教育中已經(jīng)被廣泛采用,并取得了較好的實效,在高職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嘗試使用翻轉課堂,不但形式新穎,更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變學習方式,從而促進教學的完善,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高職院校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教育部到高職院校本身都十分重視這門課程,它可以啟迪學生智慧,指明正確方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但多年來,由于這門課程本身的理論固化的問題,以及其“意識形態(tài)”教化等問題使得該門課程越來越失去其本應具有的魅力,對當代高職生失去吸引力,導致教學過程出現(xiàn)各種問題,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對其改革雖從未停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本文從教學內(nèi)容改革以及教學方法兩個角度進行了一些思考,以給執(zhí)教者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汪信硯.對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的反思[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7).
[2]楊紅,邱世緒.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改革的思考[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
[3]范蓉.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建設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培訓,2016,(09).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jīng)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