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梅 李伯海 王建華 劉子罡
[摘要]目的探討烏苯美司聯(lián)合TP方案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9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進行全身化療治療,觀察組在化療的基礎上每天加服烏苯美司膠囊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免疫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及NK細胞等水平均明顯升高,而CD8。指標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的改善趨勢更為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提高率為60.00%,顯著高于對照組2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烏苯美司聯(lián)合TP方案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烏苯美司作為化療的輔助性用藥,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烏苯美司;順鉑;非小細胞肺癌;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96-04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情惡化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機體免疫力下降,目前臨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最主要的方法是予以化學藥物治療,但治療中對正常細胞會產生一定的細胞毒性,進而再次損傷機體免疫力Ⅲ。烏苯美司是從鏈霉菌屬的培養(yǎng)液中分離所得的化合物,能夠促進集落刺激因子合成,進而刺激骨髓細胞的再生與分化;同時本藥可對腫瘤細胞代謝進行干擾,使腫瘤細胞增生受到抑制,逐漸凋亡,并且有利于激活人體免疫功能,增加細胞因子的分泌,提高抗腫瘤效應細胞的增殖。據(jù)相關研究表明,烏苯美司屬于免疫調節(jié)劑的一種,可直接影響CD13的活性,抑制惡性腫瘤的代謝活性,阻止腫瘤細胞生成與侵襲,使腫瘤細胞出現(xiàn)凋亡,且不損傷機體免疫力。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烏苯美司聯(lián)合TP方案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9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齡41~78歲,平均(63.5±7.2)歲;病程1~13個月,平均病程(5 87±3.28)個月;其中18例鱗狀細胞癌,26例腺癌,1例腺鱗癌;腫瘤分期:18例Ⅲb,27例Ⅳ期。對照組患者:男30例,女15例;年齡43~81歲,平均(65.4±6.8)歲;病程1~14.個月,平均病程(5 64±3.17)個月;其中19例鱗狀細胞癌,25例腺癌,1例腺鱗癌;腫瘤分期:19例Ⅲb,26例Ⅳ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且無法進行手術治療;(2)總側肺的呼吸音降低;(3)初次治療,在此之前未接受過化療;(4)患者出現(xiàn)咳血痰或呼吸困難;(5)易于疲勞,上臂及頭部出現(xiàn)水腫;(6)所有患者年齡均超過40歲;(7)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研究。
1.2.2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異常者;(2)伴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者;(3)精神狀態(tài)異常,無法進行正常溝通;(4)患者依從性較差。
1.3方法
對照組進行全身化療治療,采用順鉑(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H20143124)聯(lián)合紫杉醇(福建南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153214)治療,順鉑用法:25mg/m2,紫杉醇用法:150mg/m2,均連續(xù)用藥6個療程,每個療程21d。觀察組在化療的基礎上每天加服烏苯美司膠囊(四川綠葉寶光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123287)治療,30mg/d,每天清晨空腹口服,連續(xù)用藥半年。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生活質量及不良反應。通過美國BD公司生產的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中T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及NK細胞),并進行比較。采用全國腫瘤協(xié)作組制定的生活質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提高:治療后積分增加超過10分及以上;降低:積分降低超過10分及以上;其余均可視為穩(wěn)定。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減少情況,觀察出現(xiàn)嘔吐、腹瀉、肌肉關節(jié)痛等不良反應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免疫功能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免疫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及NK細胞等水平均明顯升高,而CD8+指標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改善趨勢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生活質量
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提高率為60.00%,顯著高于對照組26.67%,差異顯著(P<0.05)0詳見表2。
2.3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1例白細胞減少,2例嘔吐,1例肌肉關節(jié)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89%(4/45);對照組出現(xiàn)4例白細胞減少,1例血小板減少,7例嘔吐,4例腹瀉,2例肌肉關節(jié)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18/4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1.791,P<0.05)。
3.討論
據(jù)臨床大量數(shù)據(jù)顯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年齡>65歲,確診時的平均年齡為70歲,對患者的老年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首次對腫瘤患者的心理反應進行研究,之后相應的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衡量方法也逐漸增多,加強了人們對腫瘤患者精神上、心理上等認識,目前臨床愈加重視治療、護理中的生活質量,已成為臨床衡量預后的重要指標。目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化學治療,其中最有效的方案為以鉑類為基礎的雙藥方案,被臨床列為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但因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年齡過大,患者自身的藥物代謝及相關器官功能均已衰退,給治療帶來了難度,同時化療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并且化療期間患者的生活質量會顯著降低,對化療的順利完成及生存預后均會帶來較大的影響。有學者認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病情惡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為自身機體免疫力下降,因此治療時選擇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意義重大,同時還能降低化療時所產生的毒性作用。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化療治療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減輕癥狀、延長生命期限、盡可能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化療時常使用聯(lián)合藥物共同治療,以往臨床最常用的聯(lián)合藥物為紫杉醇。紫杉醇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干擾微管,使微管與微管蛋白二聚體失衡,使腫瘤細胞分裂,進而造成細胞死亡,抗癌效果已得到臨床認證。紫杉醇聯(lián)合化療治療期間,重創(chuàng)癌癥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細胞及機體功能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使白細胞大量流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同時化療藥物也會殺死正常細胞,化療過程中產生的毒性反應及腫瘤本身會使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進而降低治療效果,影響治療結局。而烏苯美司作為一種有效的化療輔助用藥,能使T細胞功能、NK細胞活力增強,以CDl3為靶點,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同時阻斷CDl3的傳導路徑,避免腫瘤細胞侵襲或轉移。烏苯美司可減輕化療所引起的血液性毒性,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減少化療對骨髓抑制的發(fā)生率,盡可能的提高外周血CD4+等細胞數(shù)量及CD4+/CD8+的比值。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及NK細胞等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CD8+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提高率明顯較高、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較低;由此可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烏苯美司聯(lián)合TP方案治療不僅可以減輕因化療對機體免疫力造成的損害,還可以進一步保護機體免疫力,提高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較少,有利于促進患者獲得較好預后。劉玉華等研究員在其研究中表明,烏苯美司聯(lián)合紫杉醇與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化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同時可起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上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證實了烏苯美司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烏苯美司聯(lián)合TP方案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烏苯美司作為化療的輔助性用藥,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