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
摘要: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運用直觀形象的具體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設障布疑,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和求知需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可以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huán)境、氛圍,以激發(fā)誘導學生的情感。目前,音樂課堂中情境創(chuàng)設內(nèi)容偏向教師本身,教材和情境脫節(jié),不同音樂課程類型情境的目標性不明確,價值性不大,有效性不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音樂課的情境教學則是運用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教師通過聲光圖等各種教學手段,感染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參與音樂。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情境創(chuàng)設內(nèi)容偏離學生
課堂教學中應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體活動,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互相交流。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研究者與引路人,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管理、引導、促進、激勵與點撥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筆者曾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寫的,題目是《園丁與導游》,她在作文中寫到,從小人們就說教師像園丁,學生像花草,教師這個園丁辛勤的澆灌學生這些花草,剪去他們不聽話的枝椏,可是教師真的要像園丁那樣嗎?她還寫到,她希望教師像一位導游一樣,帶領他們?nèi)タ床煌拿利愶L景,而不是像園丁那樣把學生變成只會聽話的植物。這篇作文一經(jīng)上傳,引發(fā)了眾多人的思考,確實,長期以來,人們幾乎把教師和園丁對等了,可是教師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按其想象的發(fā)展,這樣真的好嗎?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教師為了豐富課堂所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也同樣偏離了學生,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認知水平,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意識并沒能很好的融入到每個教師的內(nèi)心,于是,情境教學所呈現(xiàn)的實際效果往往和預想效果有很大的出入。
2、情境創(chuàng)設內(nèi)容脫離教材
情境教學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但是,那些過于形式化的情境,脫離了教材的情境,與教學脫軌了的情境,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例如筆者在學習過程中,就聽過這樣一堂課,授課老師是一名實習老師,她教的是小學三年級音樂課本中的第九課《擺手舞》。老師在一上課就運用了問題情境的方法,想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于是提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下面的同學很積極,有答“50”的,有答“60”的,老師把學生說的答案一個個寫在黑板上,好不容易有個學生答了“56”,老師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后又繼續(xù)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這樣持續(xù)了五分鐘左右。然后老師公布正確答案“56”個,接著向?qū)W生提問:“同學們,這56個民族里你們都知道哪些民族呀?”整個課堂又開始熱鬧起來,有答“漢族”的,有答“滿族”的,有答“維吾爾族”的等等,這樣的回答又持續(xù)了幾分鐘,老師好像突然意識到學生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回答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節(jié)奏,然后她說道:“今天呢,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煌良易宓男∨笥?,她要為我們跳一支美麗的舞蹈,但是呢,她需要我們?yōu)樗槌覀兿纫黄饋砺犚宦犨@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吧?”
在這堂小學音樂課中,老師想用問題情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去主動思考。但是,上課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有點脫離教材了,再往下就得拐幾道彎才能說到這首歌曲是土家族歌曲,這樣的問題創(chuàng)設太過于形式化了,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情境創(chuàng)設最初的設想。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過程中的對策
1、從學生角度出發(fā)
情境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營造出一個適合學生的學習氛圍,用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果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內(nèi)容偏離了學生,那么,又怎能使情境教學達到這一目的呢?因此,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之產(chǎn)生情感共鳴。而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不一樣,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也大不相同。所以,教師在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的同時,應做到因人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去開展教學活動,對所要授課的對象進行了解,尋找適合于他們的有效情境,這樣才能成功地發(fā)揮情境教學的目的和作用,也才能成功地做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個體的因材施教。
例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對一切出現(xiàn)的新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喜歡動畫,喜歡游戲,喜歡獎勵,因此在學唱歌曲時,教師就應從他們這些特點出發(fā)去創(chuàng)設情境。筆者曾聽過一節(jié)一年級的音樂課,授課內(nèi)容是學唱歌曲《其多列》,這是一首哈尼族的童謠,在這節(jié)課中,需要了解哈尼族的相關文化,并學唱歌曲。在學唱歌曲之前,教師用動畫的形式請出幾位哈尼族的小朋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向?qū)W生介紹:“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孜惶貏e的小朋友,你們仔細來看看他們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呢?”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xiàn)哈尼族和漢族的服飾不同,教師接著補充相應的哈尼族的風俗文化,并接著向?qū)W生提問:“哈尼族是個這么美麗的民族,那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那里旅游呢?”學生越來越期待,于是,教師說到:“可是呢,要想去哈尼族旅游就必須得學會他們那里的一首童謠,不然哈尼族的小朋友們就不愿意歡迎我們做客了,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學會這首童謠呢?”用完成任務才能得到獎勵的形式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唱活動中。在整堂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都是從學生本身出發(fā),結(jié)合他們的生活體驗、性格特點去創(chuàng)設的情境,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中與音樂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
2、從教材本身出發(fā)
《音樂新課程標準》教材編寫原則中有一條原則就是以學生為本原則,其內(nèi)容是: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為中心,提供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及學習音樂文化知識的機會,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及提高音樂審美素質(zhì)奠定基礎。同樣,在音樂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絕不能脫離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材,不能單一的追求情境教學的形式化,不能讓情境教學只是虛有其表。情境教學本身就是為了給課堂錦上添花而不是畫蛇添足的,如果創(chuàng)設了情境卻不能成功施展它的“魅力”,那這一切都將是徒勞的,那情境創(chuàng)設就失去了意義,失去了價值。
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必須使情境內(nèi)容歸根于教材本身,從教材本身出發(fā),結(jié)合教學目的,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出適合學生的情境,才能體現(xiàn)情境教學的必要性,從而使學生既有效又輕松的學習、體驗與參與。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53-154
[2]彭劍飛,龍亞君,高麗萍. 音樂心育藝術[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5:30-31
[3]梅汝莉. 多元智能的教學策略——設計·原則·方法·問題解決·情境·技術(二)[M].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