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霖
所謂度,就是事物保持其本質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圍,當我們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wěn)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制之內。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度,我們干任何事情都應該把握好度。不及。則缺乏火候。達不到目的;太過,則過猶不及,失之偏頗。政治教材始終相對滯后,課堂教學也有很多局限,要想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性火花,就必須借助課內外延伸,將有限的政治時空通向廣闊的甚至是無邊無際的天地。但不等于說某一堂課或某一章節(jié)只要延伸了就達到了拓寬政治天地的目的。也更不是說延伸的越多越廣就越好。事實上我們進行課堂內外延伸,是想借這個手段達到政治教學的深層的目的,即最大程度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因此,政治課延伸得恰當與否,好不好,不在于某一節(jié)課或某一章節(jié)向課外延伸得多與少,時間占有的長與短,而在思想品德素質培養(yǎng)和提高程度的深與淺。那么,怎樣把握課堂教學中延伸的度呢?
一、抓住教材的“根”
思想課延伸是針對教材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外延伸。因此,怎樣延伸?向哪個方向延伸,延伸多少?確定什么樣的延伸角度,達到什么樣的延伸目的,都要根源于教材。例如:關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的延伸,應緊扣住教材中以下幾點: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把民族精神同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二是民族精神的內容,既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基本民族精神,也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新時代條件下形成的諸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三是如何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特別是如何結合新的時代特點把民族精神發(fā)揚光大。
二、瞄準延伸的“靶”
我們要冷靜思考,針對教材特點,教學情況以及實施教學目標的需要,確定延伸的角度、方向,我們要向課內外延伸,不僅僅在于讓學生知道有哪些,而且著眼于要具備什么,能夠怎么樣,從而在某一方面從狹小走向廣闊,從少知走向多知。例如: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一是要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性質、地位。二是運用這一觀點和原理去分析,理解黨和國家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采取的各項措施的正確性,加深學生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黨和擁護黨的情感和意識。
我們進行課堂延伸,不僅要方向明確,角度恰當,視野開闊,而且要著眼于在延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具備哪些素質。正所謂“透過一片綠葉,擁有廣闊的綠洲”,真正讓學生懂、信、用。
三、選好延伸的“材”
就某一知識點或某一延伸的方向而言,可供延伸的材料真是星羅棋布。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受益最大,必須精選延伸的內容。
1.選材要精
即要精確,精當和精要。鑒于課堂時空的局限,我們應該當眾多材料中選擇最能為教學目的的服務的內容作為延伸的材料。選材要有典型性,富有時代精神,富有思想想,同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
2.單一性和綜合性結合
所謂單一性是就某一章節(jié)的某一知識點而言,我們不要貪多求全,只求在一點向課外延伸從而達到某一教學目的即可。如:社會公平的教學,只需選擇身邊的典型事例,明確公平的一般含義。維護公平的重要意義,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綜合性是就整套教材而言,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內容確定不同的教學目的,向不同角度延伸,這樣綜合起來擴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3.以正面為主,正反并舉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選擇延伸的材料時也要堅持辯證地取舍。堅持以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為主,但不可忽視反面典型的選擇。比如:關于維護社會正義這一內容的教學,要充分選擇那些挺身而出,舍己為人,扶貧濟困,奉獻愛心的正面典型教材,認識我們這社會是充滿正義的。也可適當選擇身邊所熟悉的反面典型案例,讓學生認識講正義,維護正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拓寬延伸的“路”
1.課內外延伸的方式要多樣性
思想政治課體系是開放的、發(fā)展的、不是封閉的、靜止不變的。政治課要打破自我封閉觀念,實現(xiàn)知識,能力,素質統(tǒng)一,確立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理論實踐結合,因而政治課延伸的方式也應該多種多樣。例如:課堂可以引入討論會,辯論會,模擬法庭,演講比賽;課外可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重大熱點報告會,開展社會調研,參觀,訪問,撰寫政治小論文;還可以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如:投影、多媒體等,開闊學生視野,訓練相信思維,提高學生能力和覺悟,真正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前面提高其素質。
2.化有限為無限
學生學習時間、空間是有限的,我們不僅要教給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教給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造,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化為有限為無限,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終身受益。
總之,只要把握好思品課延伸的度,才能真正給思品德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達到思品德教學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