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信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fā)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負著樹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時、度、效”的論述對于思政課教學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時:思政課教學的切入點
思政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日益完善。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的成熟期。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思想狀況的發(fā)展變化,從而決定了教學的切入點要因“時”而動。
1.突出時代主題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工作,先后出臺了“78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對思政課的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教材編寫、教學方法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目前思政課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四門必修課組成。從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軌跡可以看出,突出時代性是思政課課程建設的重要特征。由于教材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和體現(xiàn),比如近期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這就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要求,教學內容必須突出時代主題,及時對黨的方針和國家戰(zhàn)略做出回應。當前就是要做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三進”工作。
2.抓住有利時機
思政課的教學對象是處于身體和心智成長中的大學生,他們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有了解教學對象,掌握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多元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失范問題等社會發(fā)展中的共性問題和90后大學生的鮮明個性特征、個人實際困難等個性問題需要在思政課教學中進行解讀和闡釋,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提高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只有把現(xiàn)實問題和書本理論結合起來進行辨析,才能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比如針對校園“低頭族”現(xiàn)象,可以結合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進行分組討論,讓大學生在辯論中掌握理論的精髓同時檢視自己的行為,起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3.把握時間節(jié)點
主要節(jié)日和重大紀念日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實踐表明,利用節(jié)日紀念日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載體。思政課教學中如果善于把握時間節(jié)點進行課堂設計和教育引導,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包含的民俗文化、愛國情操、尊老愛幼等傳統(tǒng)美德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七一黨的生日、憲法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展現(xiàn)了黨和新中國的發(fā)展歷程,飽含著民族苦難史、奮斗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生動載體。
二、度:思政課教學的著眼點
度從哲學意義上來講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只有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才能保持事物的性質穩(wěn)定。思政課首先是一門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理論灌輸,樹立正確觀念,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基礎性課程。思政課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了教學的嚴肅性和原則性。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必須堅持適度性原則,準確把握課程的邊界,正確處理理論和實際問題。
1.加大教學力度
思政課作為公共必修課,在高校普遍重視專業(yè)課教學的語境中處于邊緣性地位。思政課教師不足、年齡結構不合理、大班授課效果差、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等現(xiàn)實問題彰顯出思政課的尷尬處境。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噪聲和雜音頻現(xiàn),社會思潮日趨多元,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形成較大沖擊。加強思政課教學,堅守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前沿陣地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全面深化課程建設綜合改革,編好教材,建好隊伍,抓好教學,切實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币虼?,思政課教學的力度不能減,強度不能弱。
2.課堂講授適度
思政課屬于哲學社會科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于大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點困難。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政治意識與經濟意識此消彼長,功利性思想日益抬頭。受此影響,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的政治屬性既感到隔膜,又不滿于思政課的非實用性。如何提高課堂講授的吸引力成為思政課教學的短板。有些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眼球,放棄了講課的尺度,一味迎合部分大學生,把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堂變成了散布西方思想的道場。2014年11月14日,《遼寧日報》發(fā)表《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老師的一封公開信》,文中批評了一些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在課堂上“呲必中國”的失范行為?!蛾P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課堂講授有紀律,杜絕有損國家利益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思政課教師要嚴守課堂紀律,明確學術研究和課堂講授的區(qū)別,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必須守好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
3.增強情感溫度
思政課要贏得學生的喜愛必須能打動人。如何打動學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思政課的理論品格是以理服人的基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又有成功的社會實踐,如果講授得法,完全可以征服學生。從趣味性上來說,理論是枯燥的,而就思辨性而言,理論又是深刻的。思政課教師擔負著把高冷的理論化為有溫度的思想的重任。如何增強思政課的情感溫度,一要真懂真信。理論只有徹底才能說服人。教師自己對馬克思主義都弄不明白,講不清楚,講課流于形式,自然不能令學生信服。思政課教師要下工夫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掌握理論精髓,達到學以致用。二要情理并舉。教師要用心備課,帶著感情上課。當教師用深沉的話語講授跌宕起伏的中國革命史,用理性平實的聲音傳授法律知識,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描繪中國夢時,必定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三要關心學生。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更要解惑。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和確立時期,校園的純潔性與社會的復雜性形成比較強烈的反差和對比,極易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沖擊。思政課教師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回應大學生關切,對目前的環(huán)境污染、道德失范、貪污腐敗等社會問題進行剖析,幫助大學生解疑釋惑。
三、效:思政課教學的落腳點
如何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一直是困擾思政課教學和改革的核心問題,其難點就在于思想教育具有長期性、反復性和不易檢驗的特點?!八枷胝卫碚撜n若達不到預期教育效果而只是流于形式,就會喪失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币虼耍颊n教學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入手,不斷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1.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思政課教學效率關鍵在教師。首先,要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yè)務精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高校要嚴把思政課教師入口關,引進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背景的高素質人才充實到思政課教師隊伍中,改善學緣結構,形成人才梯隊,為建設高效課堂提供人才保障。其次,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備課,加強教學設計。思政課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是需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的。對教材內容要做到爛熟于心,對涉及的有關知識要深入拓展,對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緊密銜接,對學生要做到充分了解,每一節(jié)課都要精心設計,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提升教學效果
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得以直觀呈現(xiàn)。一節(jié)成功的思政課絕不是思政課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合奏的“交響樂”。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應在提高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上下工夫。一是思政課教師要把思政課的重要性講清楚。要讓大學生明白,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成才的首要條件,是黨和國家對人才的第一位要求。二是要改革思政課教學手段。當前,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互聯(lián)網+”已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政課教師要主動適應大學生的學習訴求,教學中積極運用新媒體,開發(fā)在線學習課程,將課堂教學向課下延伸,構建更加緊密的師生關系,贏得大學生的信賴和支持。三是要加強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內化知識的有效手段。要積極搭建思政課校外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大學生深入革命老區(qū)、偏遠山區(qū)、社區(qū)、企業(yè)等地開展社會調研活動,在實踐中提升思想境界。
3.增強教學效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思政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力量。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可以運用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當前環(huán)境污染問題;運用矛盾原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等。其次,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正確的“三觀”如同人生的第一??圩?,如果扣錯了就會一錯再錯。新形勢下,思政課教師要教育大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積極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課題:河南省教育廳201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ZDJH-116)、河南省社科聯(lián)調研課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SKL-2016-2428)。
(作者單位:河南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