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漁是我國戲曲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他的《笠翁十種曲》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風箏誤》。《風箏誤》歷來被視為喜劇中的經典,無論是戲劇結構、情節(jié)設置、人物形象的勾勒,還是語言技巧的使用,無不彰顯喜劇特性。李漁極具喜劇性的戲劇觀,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享譽中外的佳作。
【關鍵詞】李漁;《風箏誤》;喜劇性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022-02
作為明末清初富有盛名的戲曲家李漁,其創(chuàng)作的劇本有前后八種和內外八種之多,現(xiàn)留存并仍活躍于戲劇舞臺上的作品多屬喜劇。李漁的喜劇作品屬《風箏誤》最膾炙人口,如今,該劇仍在昆曲、京劇等地方戲舞臺上搬演。對于《風箏誤》的影響力,李漁在《答陳蕊仙》中提及:“此曲浪播人間幾二十載,其刻本無地無知?!雹儆纱丝梢?,當時該劇廣受人們追捧,熱度極高。李漁的喜劇大都具有情節(jié)離奇、結構緊湊、排場熱鬧、曲文淺顯易懂的特征,在其結構、情節(jié)、語言方面都盡顯喜劇特色。在《風箏誤》的終場詩中,李漁這樣寫道:“惟我填詞不賣愁,一夫不笑是吾憂?!雹谟^眾的熱愛和喜劇效果是作者的追求。此劇也因此收錄于《中國十大喜劇集》中。
一、縝密的結構是營造喜劇性之基
《風箏誤》以其關目設置新奇縝密著稱,巧妙的結構編排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李漁《閑情偶寄》中“結構第一”的主張,針線細密而新奇巧妙。全劇以風箏為線索,一個“誤”字引出兩條情節(jié)線,一條寫由風箏引發(fā)的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另一條則寫詹烈侯為國平亂、沙場點兵的場面。兩條線交替發(fā)展,一個個戲劇沖突將人物性格層層撥開,將情節(jié)不斷推向高潮。
【顛末】用兩曲交代了全劇內容,【賀歲】立馬交代人物,明確戲劇主題。他曾在《閑情偶寄》中指出,“一本戲中,有無數(shù)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雹廴珓∫皂n琦仲貫穿始終?!鹃|哄】和【郊踐】皆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五出之前都是全劇的開端部分?!玖晳?zhàn)】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后圍繞風箏的故事才剛剛拉開序幕,通過【糊鷂】【題鷂】【和鷂】【囑鷂】巧妙組織關目展開故事,其中兩次“巧”的安排,是創(chuàng)作喜劇不可或缺的訣竅。
【請兵】又是承【習戰(zhàn)】而來,【鷂誤】又是一巧,用誤會來達到喜劇效果。【冒美】雖為過場戲,也寫得十分精彩。全劇的第一個小高潮在【驚丑】一出產生,【遣試】則為全劇的轉折。第十五出又是承第二條線索的情節(jié)發(fā)展,為勝利剿寇作鋪墊。
【夢駭】【媒爭】【艱配】呈現(xiàn)出的喜劇場面,為全劇營造了重要的喜劇效果。【議婚】又與【郊踐】相照應,為大團圓結局作鋪墊。而緊接著【婚鬧】是全劇的第二個小高潮?!具\籌】起到了過渡交代的作用,【敗象】則盡釋戰(zhàn)場上的詼諧之氣,此出也預示著第二條線索的終結。
【導淫】【拒奸】通過對反面人物的刻畫,盡顯喜劇效果。【逼婚】是促進大團圓結局的關鍵。【詫美】是全劇的高潮,誤會在此全部消除,在場面的安排上也極具喜劇效果。至【釋疑】,一切真相大白。
整部戲的關目編排得十分縝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切巧合、誤會營造出的喜劇效果顯得合情合理。
二、錯綜復雜的喜劇情節(jié)
《風箏誤》通過兩條線索講述了一個“家?!毕矂?。詹烈侯正夫人早喪,二夫人梅氏和三夫人柳氏不合,終日爭吵不休。為防止她們繼續(xù)爭吵,詹烈侯在起官上任之前,將一宅分為兩院。梅氏、柳氏各有一女,愛娟和淑娟,雖為同父異母姊妹,但性格、相貌卻大不相同。愛娟貌丑無才、言談舉止粗俗;淑娟貌美端莊,舉止典雅有才學。戚補臣兒子戚友成在清明時節(jié)要放風箏,托韓琦仲作畫,韓琦仲偶有詩興,便題詩風箏上交與友成。不料風箏斷線落于柳氏院內,柳氏硬要女兒附詩一首,借題抒懷。戚生書童索回風箏后,又恰巧交給韓生,韓生見詩后驚于淑娟的才華并詢其相貌,對她心生思慕,于是又特意做一風箏,附求婚詩于其上。然而這次風箏卻誤入梅氏院內,被貌丑的愛娟撿到,通過乳母的設計,愛娟約韓生夜間密會,韓生誤把愛娟當淑娟,喜而赴約,卻看到了一個舉止粗俗、丑陋無比的女子,驚駭之下狼狽逃走。
隨即又生出一個誤會,即愛娟誤把韓生當戚生。戚補臣給詹家下聘禮將愛娟許與自己兒子,淑娟許與養(yǎng)子。兩對青年都被蒙在鼓里,洞房花燭夜戚生大失所望,而韓生卻陰差陽錯娶得思慕之人。另一條副線則寫詹烈侯圍剿敵寇大快人心,以及韓生高中狀元之事。在一片笑聲中,誤會圓滿解除。
喜劇情節(jié)的安排串聯(lián)了各種巧合、誤會?!绢}鷂】中韓琦仲偶生靈感,題詩風箏上,為后面的巧合埋下伏筆。緊接著風箏恰巧落進柳氏院內,正好淑娟問母親索題作詩,風箏上的詩給淑娟創(chuàng)造了和詩的機會,此為一巧。找回的風箏又落入了韓琦仲手中,此為二巧。韓琦仲放風箏又巧遇西風,風箏落到愛娟的手中,此為三巧。這一系列情節(jié)的巧設,是塑造戲劇喜劇性的必勝法寶,通過一個個巧合將劇中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增添了喜劇效果。
巧合是喜劇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所謂“無巧不成戲”,用巧合來產生各種誤會,而各種誤會又使情節(jié)達到了喜上加喜的效果。愛娟約會韓生,韓生誤以為愛娟是貌美才高、德行高尚、舉止端莊的淑娟;洞房之夜,戚生誤以為愛娟為淑娟;韓生又誤以為新娘是貌丑好色、行為粗俗的愛娟,種種誤會使戲劇生發(fā)出獨具特色的喜劇魅力。以巧合、誤會來編排喜劇情節(jié),這是作者的高明所在。
三、人物形象盡顯喜劇本色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加生旦以美名,原非市恩于有托;抹凈丑以花面,亦屬調笑于無心;凡以點綴詞場,使不岑寂而已?!雹荏椅淘谒茉烊宋镄蜗髸r只單純?yōu)閯霭l(fā)聲,為了喜劇效果而已?!敖渲S刺”這一戲劇主張,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風箏誤》中令人捧腹的喜劇人物其一當屬戚友先,一出場便幽默盡顯。他開場白說道:“小子名喚戚施,家君原在藩司,做官不清不濁,掙個本等家私,只養(yǎng)區(qū)區(qū)一個,并無同氣連枝。沒撻煞受人妻之托,甚來由養(yǎng)個趙氏孤兒,與我同眠同坐,稱他半師半友,誰知是個四方鴨蛋……清客有何受用?是不是便教人燒香對棋。好衣袖被香爐擦破,破物事當古董收回;……說起女色,也自垂涎咽唾;見了婦人,偏要作勢裝威。學生連日去嫖姊妹,把他做個俊友相攜,又不要他花錢費鈔,他偏會得揀精擇肥。難道為你那沒口福的要持齋把素,教我這有食祿的也忍餓熬饑?我從今誓不與他同游妓館,犯戒的是個萬事烏龜……”⑤
這段說白交代了戚生和韓生的關系,同時也反映了戚生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愛賭好色的特性。戚生對韓生好讀書是一百個不順眼,“四方鴨蛋”是他給韓生的標簽,而自己則沾書便困,其懶饞、貪戀女色、游手好閑的丑陋嘴臉與韓生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相對照,美與丑相映襯,增添了許多趣味。
另一丑便是梅氏之女愛娟。愛娟不僅相貌丑陋、沒有才學,而且德行鄙陋、舉止低俗,是個好色之女。在那個封建綱常嚴肅、倫理道德森嚴的時代,她竟然沒羞沒臊地盤算男女之事。她提到同齡人張家小姐已經做親,李家小姐已經生子,而自己卻還在苦等,由此可見她的風流之氣。在與戚生的洞房之夜,兩丑的丑惡言行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雖俗不可耐,但確實也為營造戲劇的喜劇效果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此外,詹烈侯的怕妻、梅柳二人的爭風吃醋等,都具有喜劇色彩。
四、喜劇性語言的運用
除了結構、情節(jié)、人物富于喜劇性之外,《風箏誤》的語言中也飽含喜劇意味。其幽默、詼諧、風趣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個富有個性的人物,彰顯了戲劇的喜劇色彩。李漁強調戲曲詞采應“重機趣”,“所謂無道學氣者,非但風流跌宕之曲、花前月下之前,當以板斧為戒,即談忠孝節(jié)義與說悲苦哀怨之情,亦當抑圣為狂,寓哭于笑,如王陽明之講道學,則得詞中三昧矣?!雹拊凇堕e情偶寄》中,李漁不僅在結構上強調戲劇的調笑打趣作用,在語言方面同樣也重視笑,即便是哭戲、苦戲也要用笑來呈現(xiàn)。“機趣”是喜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它則難以營造良好的喜劇效果,所以《風箏誤》中語言所蘊含的喜劇性也是必然的。
作者采取多種方式制造幽默氛圍。首先,通過人物極具生活氣息的語言,直接表現(xiàn)喜感。如上述戚生的開場白,樸實、直白的語言為戲劇制造了濃厚的鄉(xiāng)野趣味?!八姆进喌啊薄叭f世烏龜”等詞的使用,盡顯戚生粗魯、惡俗的形象,達到滑稽、逗樂的表演效果。其次,李漁多次運用烘托的手法,將美與丑、善與惡、智與愚、惡俗與高雅進行對比,使得兩好友與兩姐妹的形象在作者筆下形態(tài)各異。
在【驚丑】中,愛娟形象丑陋、不守貞潔、舉止惡俗,與風度翩翩的韓生相差甚遠;【拒奸】中,戚生貪戀美色、丑態(tài)畢露,與不懼淫威的淑娟形成強烈反差。四個青年的對比,烘托了戲劇的喜劇魅力。
此外,劇中還運用諧音詞營造詼諧諷刺的喜劇效果?!菊埍恐绣X有用、武不消、聞風怕,俞敵跑等人名,辛辣地諷刺了官兵的無用。值得一提的是,有學者認為,李漁在《風箏誤》中運用諷刺的語言抨擊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對于這點筆者不能茍同。李漁明確強調戲劇作品要“戒諷刺”,這些語言的運用只為調笑打逗,都為無心之談,所以說笠翁借戲諷刺社會,實屬不妥。
《風箏誤》是中國古典喜劇不可多得的精品,它的喜劇性是由內而外生發(fā)出來的,李漁就是善于利用平常事來編織逗人一笑的作品,雖無華麗的高格調,也足以讓觀眾發(fā)笑后回味無窮。
注釋:
①李漁.《李漁全集》第一卷《笠翁一家言文集·答陳蕊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176.
②王季思.《中國十大喜劇集》之《風箏誤》[M].濟南:齊魯書社,1991,777.
③李漁.閑情偶寄[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9.
④李漁.閑情偶寄[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6.
⑤王季思.《中國十大喜劇集》之《風箏誤》[M].濟南:齊魯書社,1991,680.
⑥李漁.閑情偶寄[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20.
參考文獻:
[1]王季思.中國十大喜劇集之風箏誤[M].濟南:齊魯書社,1991.
[2]李漁.閑情偶寄[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3]齊鄭艷.《風箏誤》的喜劇藝術分析[J].名作欣賞,2015(8).
[4]姜學軍.李漁《風箏誤》的喜劇特色[J].戲劇文學,1999(4).
[5]卜文紅.從《風箏誤》看李漁的戲劇觀[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2(2).
作者簡介:
王思錦,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