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芬,李 偉
(1.江蘇省溧陽市中醫(yī)院,江蘇 溧陽 213300;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29)
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汗證療效觀察
董桂芬1,李 偉2
(1.江蘇省溧陽市中醫(yī)院,江蘇 溧陽 213300;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29)
目的:觀察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汗證的療效。方法:4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2例,治療組予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對照組予谷維素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5.45%、對照組54.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汗證療效顯著。
汗證;當歸六黃湯;對照治療觀察
筆者用當歸六黃湯治療汗證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44例,均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2例。治療組男13例,女9例;年齡16~78歲,平均55歲;病程14天~5年,平均8.5個月。對照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16~77歲,平均54.5歲;病程14天~5年,平均8.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yī)辨別為陰虛汗證。表現(xiàn)為手足熱,骨蒸潮熱,咽干口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療組給予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當歸12g,生地黃12g,熟地黃12g,黃芩12g,黃連12g,黃柏12g,黃芪24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糯稻根15g,癟桃干15g,浮小麥15g,白芍10g,防風6g,炙甘草6g。加水400mL,浸泡30min,煎30min,取汁150mL,2煎加水300mL,煎30min,取汁150mL,兩煎混合,分2次溫服,日1劑。
對照組:給予谷維素(天津亞寶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91)10mg,日3次,口服。
兩組均7天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1]。顯效:出汗停止,每天基本不需要更換衣衫。有效:出汗減少,每天更換衣衫1~3次。無效:出汗未減少,每天更換衣衫4次。
治療組顯效15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45%。對照組顯效3例,有效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54.5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盜汗為機體陰陽失調,陰液虧虛不能斂陽,陰虛內熱、迫液外泄所致。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汗》謂:“陰虛盜汗,治當補陰以營內。”衛(wèi)氣行于肌表,有開合汗孔作用,有賴于陰陽互根,若陰液虧虛,“陽在外,陰之使”關系失調,開合功能失司,陰液外泄而發(fā)生自汗?!毒霸廊珪ず棺C》謂:“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說明自汗也有陰虛。
當歸六黃湯出自李東垣《蘭室秘藏》,由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連、黃柏、黃芪組成,其中黃芪用量加倍,《醫(yī)宗金鑒》認為“蓋陽爭于陰,汗出營虛則衛(wèi)氣亦隨之而虛,故倍加黃芪者,一以充既虛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陰”。其配伍特點一是養(yǎng)血育陰與瀉火除熱并進,養(yǎng)陰以治本,瀉火以治標,使陰固而水能制火,熱清則耗陰無由:二是益氣固表與育陰瀉火相配,以使營陰內守,衛(wèi)外固密。方中當歸養(yǎng)血增液,血充則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腎而滋腎陰。三藥共為君藥,使陰血充則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以黃芩、黃連、黃柏瀉三焦之火以除煩,清熱以堅陰。君臣相合,熱清則火不內擾,陰堅則汗不外泄。倍用黃芪為佐,益氣實衛(wèi)以固表,固未定之陰,且可合當歸、熟地益氣養(yǎng)血。配以白芍、煅龍骨、煅牡蠣、癟桃干、浮小麥、糯稻根等和營斂汗。防風走表助黃芪固表之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瀉火,固表止汗之效。
綜上所述,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汗證療效顯著。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
R255.98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7)09-1028-01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