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張文濤
(天水市中醫(yī)醫(y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一例獨圣、丁桂散穴位貼敷治療中風后二便失禁的護理
郭媛媛,張文濤
(天水市中醫(yī)醫(y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目的 探討五倍子、肉桂、丁香等自制中藥方劑的穴位貼敷在治療腦梗死恢復期二便失禁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將藥物磨粉用蜂蜜攪拌成膏體,使用穴位貼敷的常規(guī)護理操作方法配合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位進行貼敷。結果 患者經(jīng)過為期12天的治療,從二便失禁的狀態(tài)恢復到能夠較好的控制大小便。結論 自制方藥利用穴位貼敷的方法能夠成功的治療二便失禁,具有簡單、方便、易操作、能夠有效的治療二便失禁的作用。
自制中藥;穴位貼敷;二便失禁
中風病又名腦卒中,其死亡率高,致殘率高[1-2]。腦卒中是目前致死率與致殘率較高的疾病,約90%的患者有二便失禁的后遺癥[3]。為了探討五倍子、肉桂、丁香等自制中藥方劑的穴位貼敷在治療腦梗死恢復期二便失禁的護理方法及應用效果,我科于2016年收治1例腦梗死恢復期二便失禁的患者,其治療效果明顯,二便能有效控制?,F(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80歲,右側肢體癱軟不能活動,失語,飲水嗆咳,胃納差,睡眠可,大便失禁,留置導尿,尿色淡紅,有大量絮狀物,伴有異味。體檢: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暗紅,苔白厚膩,脈弦滑,記憶力,計算力,理解力,定向力無法配合,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射靈敏,口唇發(fā)紺,生舌不偏,懸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頸軟無力,右側肢體肌力0級,肌張力減低,生理反射存在,右側霍夫曼證(+),右側巴氏征(+)右側查多克征(+)。輔助檢查:頭顱CT:左額顳葉改變,考慮腦梗死,腦萎縮。入院血常規(guī)結果:白細胞:8.8×109/L,中性粒細胞:83.4%;尿常規(guī):細菌:1884.4 UL,白細胞:5827.6 UL,紅細胞:3779.6 UL。
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療二便失禁方藥(五倍子、肉桂、丁香)按一定比例配方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膏體,貼敷與關元、氣海、雙側三陰交等穴位,1次/d,4 h/次(貼敷期間還應注意觀察有皮膚無藥物過敏)。7天為1個療程。
2.1 基礎護理
由于患者半身癱瘓,使用氣墊床減輕皮膚受壓力,每2 h翻身1次,并按摩皮膚受壓部位。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無碎屑,床單位平整,室內通風良好,溫度適宜,避免汗出,保持尿道口,會陰部,及肛周的干燥。飲食護理。由于患者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且吞咽功能較差,采用雙途徑進行營養(yǎng)支持,一方面給鼻飼患者低鹽低脂,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另一方面遵醫(yī)囑使用18種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進行靜脈營養(yǎng),給患者補充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保持電解質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肛周與尿道口護理。由于患者二便失禁,大便對肛周皮膚的刺激使周圍皮膚破潰,污染留置尿管,出現(xiàn)尿路感染。首先應做好肛周皮膚的護理,常規(guī)進行尿道口護理和肛周護理,2次/d,清理大便時使用棉質紙張輕拭,再用溫水清洗,待干后用石蠟油涂抹肛周皮膚,對于皮膚破潰處使用碘伏消毒處理,再均勻涂抹百多邦。每日使用生理鹽水250 mL進行膀胱沖洗。
2.2 心理護理
患者為老年女性,因突然右側肢體偏癱,失語出現(xiàn)排斥治療,厭食,哭泣等癥狀,應鼓勵家屬多陪伴,運用親情溫暖和關懷去克服患者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展開針對性的護理,給患者建立自信心,使其能在封閉的、消極的、痛苦的思索中解脫出來,重新看待自身的疾病,列舉成功康復的典型病例,從而度過排斥期。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發(fā)病原因,總結發(fā)病規(guī)律,制定康復訓練措施,運用多種溝通技巧鼓勵其卸下思想包袱,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患者經(jīng)5天治療后,二便失禁次數(shù)減少,至第7天能完全控制二便,效果顯著。
穴位貼敷治療歷史悠久,自古以來都是我國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一種常見方法。當藥物貼敷于穴位之上時,通過藥物的刺激,可以起到活躍經(jīng)脈[4]。此法具有方便,效果佳,價廉,不良反應小等特點。在穴位的選取上根據(jù)疾病診斷,以臟腑經(jīng)絡學說為基礎,通過辯證論治選取相應經(jīng)絡的腧穴[5]。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失禁為應激性失禁,是中風患者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臨床護理中常見的問題,特別是老年女性患者,大便失禁容易引起尿路的感染,肛周皮膚容易遭受大便刺激而紅腫,破潰,反復的浸蝕,使肛周皮膚難以愈合,感染難以控制,所以治療的關鍵是讓患者恢復控制大小便的能力?,F(xiàn)代醫(yī)學已經(jīng)證明,中藥可以從皮膚吸收,通過角質層的轉運和表皮深層轉運而被吸收,進入動脈通道促進血液循環(huán),穴位貼敷治療法的特點就是將藥物直接作用于體表穴位,達到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此外,藥物還能通過穴位滲透到腠理,起到溝通表里,暢通血脈的作用。正如《理瀹駢文》所言:“切于皮膚,徹于肉里,攝入吸氣,融入滲夜”。穴位貼敷途徑直接,作用迅速,通過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并通過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較為直接,直達病所,直接發(fā)揮藥效,作用較強[6]。我院自制的二便失禁方藥取自獨圣散和丁桂散,采用五倍子、肉桂、丁香組成方劑。五倍子和丁香止腹瀉;肉桂治濡瀉水里久不止;利用此方藥的功效,結合關元、氣海、三陰交主治泄瀉的功效,運用穴位貼敷的傳統(tǒng)方法,在臨床應用中簡易方便,價格低廉易于操作,給患者未造成痛苦,且治療效果明顯,適合推廣于臨床應用。
[1] 劉巧鳳.中藥丁桂散穴位貼敷神闕穴對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2):173-174.
[2] 石學敏,李 軍,閻 莉,等.針刺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1992,11(4):4-7.
[3] 楊泉魚,孫建峰.醒腦調便散神闕穴貼敷治療中風后二便失禁98例[J].河北中醫(yī),2006,28(10):752-752.
[4] 萬艷芳.中醫(yī)穴位貼敷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配合[J].全科護理,2015,8(8):725-726.
[5] 馬天蕓.中藥穴位貼敷在冬病夏治中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6):275.
[6] 王珊玉,林友平,萬長秀.三伏天中藥穴位敷貼治療過敏性鼻炎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6,21(07):22-23.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A
ISSN.2096-2479.2017.28.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