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郭海寶
摘 要:楞次定律演示實驗是電磁感應部分重要的實驗,在現(xiàn)行教材中關于螺線管外導線繞行方向存在學生不能直接觀察繞向的缺陷。本文從改進實驗儀器入手,結合教室中的投影儀,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清導線繞向,從而清楚感應電流的流向,促進學生掌握演示實驗,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楞次定律。
關鍵詞:楞次定律;演示實驗;繞向;改進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1-0060-2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無論是教育科學出版社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選修3-2第一章《電磁感應》第四節(jié)《楞次定律》中均采用了如圖1 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感應電流方向判斷。在教學中有學生對于螺線管外漆包線的繞制方向提出了想法,認為所用的漆包線太細根本就看不清繞線方向,雖然螺線管外部用較粗的導線標識了漆包線的繞制方向,認為這是老師設計好的繞制方向,畢竟不真實。筆者根據學生的提議,對該實驗做了一些改進(如圖2所示)。用到的器材有:
(1)3米長的截面積為10平方毫米的銅導線一根;
(2)保鮮膜紙筒一個;
(3)直徑為25 mm的釹鐵硼強磁鐵15片;
(4)帶有塑料蓋的小磁針;
(5)紅、黑水筆各一支;
(6)J0409型靈敏電流計一只;
(7)導線若干;
(8)1.5 V干電池一節(jié)。
實驗步驟:
(1)通過小磁針判斷出釹鐵硼強磁鐵的N極和S極。用紅水筆在N極端涂紅,在S極端涂黑。
(2)將3米長的銅導線繞制在保鮮膜紙筒上,約20匝。
(3)用試觸法檢測出電流流向與電流計指針偏轉關系。
(4)用導線將用銅導線繞制的螺線管直接與靈敏電流計相連。
(5)用帶有標識的釹鐵硼強磁鐵插入或抽出自制的螺線管(如圖3所示)。
以下實驗步驟和教材中給出的一致。這樣的改進方便學生直觀地判斷出螺線管中電流的流向,有利于學生利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改進后雖然磁通量的變化率比較大,但由于匝數(shù)少了,造成產生的感應電流比較小,不能采用J0401型演示電表,只能用J0409型靈敏電流計。由于J0409型靈敏電流計比較小,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利用教室里投影儀的放大功能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到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方向。改進后的實驗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對楞次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陳熙謀,吳仁祖.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2)(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張大昌.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2)(第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正吉.《楞次定律》的教學設計探究[J].物理教學探討,2015,33(5):37-39.
(欄目編輯 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