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秋 李莎莎 張夢熒 曹勤偉 金嘉欣
摘 要:目的 研究國內兒童意外傷害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為減少和規(guī)避兒童意外傷害的發(fā)生提供參考建議。方法 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國內2010—2015年發(fā)表的534篇兒童意外傷害研究文獻進行綜合分析。結果 兒童意外傷害男高于女,家是兒童傷害的多發(fā)地,且兒童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與兒童自身、家庭和社會有關。結論 兒童意外傷害的特征明顯,影響因素較多,預防與控制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相互配合,以是降低兒童意外傷害的發(fā)生。
關鍵詞:兒童 意外傷害 特征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c)-0237-03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mestic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y ,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suggestions of reducing and avoiding the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y. Methods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534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2010 ~ 2015 domestic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y to mak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literatures.Results Boys are more likely to happening accidents than girls, home is where the occurrence of harm to the child the mos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ldren's accidental injury related to children themselves, family and society.Conclusion Obvious traits of children's accident harm,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a long-term and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mutual cooperation, to is to reduce children's accidental injury.
Key Words:Childhood;Unintentional Injury;trait;Influence Factors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兒童意外傷害已成為全球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全球疾病數(shù)據(jù)顯示[1],每有1名兒童死亡或者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殘疾,對兒童家庭經濟與情感、個人發(fā)展及社會負擔均產生較大的影響。意外傷害是指外來的、突發(fā)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件。孫媛媛[2]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意外傷害總體的發(fā)生率呈“雙峰狀”分布,其中一個高峰期是2~5歲。慈溪邵麗文[3]調查結果顯示2~5歲的兒童因頑皮好動,智力發(fā)育較迅速,接觸社會事物漸多,尚不能認識周圍的危險性,是意外傷害發(fā)生的高峰年齡段,需重點加強看護。藉此,該研究將對2~5歲的兒童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以分析該年齡段發(fā)生意外傷害的流行病學特征、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
1 流行病學特征
1.1 男童的傷害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女童
有研究表明[4],創(chuàng)傷性傷害的男女性別比大概是3∶2,而跌落傷的性別比則是2∶1。美國調查顯示兒童意外傷害男女性別比為1.53∶1[5]。愛爾蘭兒童意外傷害的男女性別構成分別為66.1%和33.9%[6]。澳門地區(qū)兒童意外傷害男女比例為2.44∶1,我國中小學生兒童意外傷害男女比例為(2.05~3.34)∶1[7]。綜上,研究均認為男童更易發(fā)生意外傷害,且隨年齡增加逐漸增大。究其原因可能與男孩生性好動、活動頻率高、范圍廣、喜愛嘗試新鮮事物和愛冒險的個性有關。
1.2 家是兒童傷害發(fā)生最多的地方
黃兆勝[8]研究發(fā)現(xiàn)2~4歲組兒童傷害56.94%發(fā)生在家,公路/街道占24.71%,這與邵麗文[3]的調查結果相同。家是兒童、家長認為安全而又容易發(fā)生傷害的地方,因此,家長應對容易引起兒童傷害的因素予以重視。
1.3 兒童意外傷害常見的原因
浙江省2007年的監(jiān)測結果顯示,受傷原因前幾位分別為:交通傷、跌傷/墜落傷、鈍器傷、硬物擊傷[9],這與歐麗君[10]對寧波兒童的調查結果類似。有研究顯示[11],5歲以下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致傷原因和類型也在發(fā)生不同的變化,排在前3位的致傷原因依次是燒(燙)傷占19.04%、跌(摔)傷占16.55%和銳器傷占14.41%。總之,傷害最嚴重的是由于跌倒和墜落引起的挫傷擦傷及銳器刺傷等開放傷。分析其原因與小兒自身的防范能力不強,家庭和托幼機構的教育、管理及看護不夠有關。
1.4 兒童傷害與季節(jié)有關
武漢市向兵[12]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意外傷害以秋季多發(fā),夏季次之。在夏秋季節(jié),尤其暑假期間,農村家長重點要預防兒童溺水,城區(qū)家長重點預防孩子車禍和墜落。有研究表明[11],溺水、交通意外亦容易導致車禍和墜落。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長放松警惕,允許小兒從戶內走到戶外,增加了接觸水(糞)池、水井和在河邊玩耍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因為城鎮(zhèn)經濟發(fā)展、交通發(fā)達,小兒在公路旁玩耍的機會增多,而看護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淡漠,小兒不能及時規(guī)避危險,導致此類意外傷害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