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華
(南京市鼓樓醫(yī)院高淳分院,江蘇 南京 211300)
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
張芝華
(南京市鼓樓醫(yī)院高淳分院,江蘇 南京 211300)
目的探討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方法 選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產科行剖官產術的產婦1758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圍手術期針對其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進行積極干預。結果采用積極的護理干預后,無1例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結論剖宮產圍手術期易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而疤痕子宮二次剖宮產、妊娠合并糖尿病、高齡、子癇前期等有產科并發(fā)癥是其高危因素。應用護理措施進行積極干預,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能保證產婦生命安全,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剖宮產;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由多種致病機制導致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嚴重時DVT血塊脫落沿血液循環(huán)至肺部,引起肺栓塞(PE)()危及生命。孕產婦DVT的發(fā)生率,外國學者研究結果為0.1%~0.2%,國內報道妊娠期DVT發(fā)生率為0.013%~0.050%,產褥期為0.050%~0.061%[1]剖宮產后因盆腔、子宮切開創(chuàng)傷引起盆腔靜脈不同程度損傷、狹窄,[2]易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發(fā)病給產婦帶來心身痛苦,嚴重者可致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anefi embohsm,PE)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3]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產科行剖宮產術的產婦1758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41歲,平均年齡29.1歲。其中妊娠合并子宮瘢痕(二次剖宮產)832例,妊娠合并巨大兒236例,妊娠合并妊娠肝損119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178例,雙胎妊娠57例,輕度子癇前期32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48例,妊娠期糖尿病11例。
1.2 方法
對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按照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評估表進行評估,中度危險患者每周評估一次;高度危險及以上患者每3天評估一次。新病人入院24 h內、術后即時完成;根據危險程度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預防。
1.3 結果
對所有研究對象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無1例深靜脈血栓發(fā)生,出院隨訪及42天門診復查也未發(fā)現異常和預防性治療護理并發(fā)癥。
2.1 手術前護理
2.1.1 術前評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對高齡、肥胖、糖尿病、吸煙、小腿腫脹、下肢靜脈曲張、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嚴重外傷史患者,要詳細詢問病史并進行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出凝血時間、血脂、血糖、血常規(guī)等測定。根據Autar評分法 進行評估,Autar評分評分≤6分,無危險;Autar評分評分評分7~10分為低危險,Autar評分11~14為中危險,Autar評分評分≥15為高危險。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1.2 健康教育
(1)將有關DVT的病因、危險因素、后果等健康知識制作成展板張貼在病區(qū)的走廊內便于患者及家屬隨時查閱,同時在科室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此健康宣教知識。
(2)責任護士重點講解發(fā)生DVT的病因、危險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
(3)建議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禁煙禁酒,控制血糖血脂,進低脂、高纖維素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4)向患者講解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鼓勵并幫助患者勤翻身、教會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2.2 手術后護理
2.2.1 病室環(huán)境
保持病室安靜、整潔、舒適,禁止患者及探視家屬在病區(qū)抽煙,給患者創(chuàng)造無煙環(huán)境,防止尼古丁對血管的損害。病房保持適宜的溫濕度,以利于靜脈回流。冬季時注意保暖,控制室溫應保持在25℃左右。
2.2.2 護理觀察
重視病人的主訴,觀察患者下肢有無腫脹、疼痛、壓痛,及早發(fā)現DVT;觀察尿量,了解機體是否處于缺水狀態(tài)(因缺水可致血液高凝);當病人出現氣急、咳嗽、呼吸困難、發(fā)熱、上腔靜脈分布區(qū)域內皮下點狀出血等癥狀時應立即處理。
2.2.3 護理措施
根據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評估表對患者進行評分后,Autar評分7~10分低危險,給以基本預防:抬高患肢,做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將如何做編成五節(jié)DVT預防保健操,以便于患者掌握。首先,第一節(jié)為麻醉未清醒前,足踝部被動運動:由護士或家屬幫助患者一手固定于踩部,另一手握住,足做踝關節(jié)屈伸運動、足內外翻運動和足環(huán)轉運動,雙下肢交替,各2O次。第二節(jié):按摩下肢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方法:由護士或家屬幫助患者進行由跟腱起自下而上地做比目魚肌、腓腸肌擠壓運動,使其沿靜脈血管血流方向形成壓力梯度,雙下肢交替,各20次。第三節(jié)為患者清醒后,行早期臥床足踝部主動運動。方法:指導患者在床上做足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足內外翻運動和以踝關節(jié)為中心的足環(huán)繞運動,雙腳交替,各2O次,3次/d。第四節(jié)為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方法:指導患者在床上做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雙下肢交替,各20次,3次/d。第五節(jié)為深呼吸活動:全麻手術清醒后即進行,10~12次/h,增加膈肌運動,促進血液回流[4];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或吹氣球及咳嗽動作,戒煙戒酒,每日飲水量≥2000 mL以上,保持大便通暢;剖宮產術后第二天責任護士評估患者的情況后協助產婦下床活動。Autar評分11~14中高危險者,除了做好基本預防外,剖宮產術后回房后立即給予空氣波壓力循環(huán)治療儀2次/d,通過空氣波擠壓雙腿,促進靜脈回流,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靜脈血栓形成;建議患者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使用時注意壓力及彈力大小合適,做好皮膚護理,觀察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避免造成止血帶的作用,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華法林口服等抗凝藥物防止血栓形成。用藥期間密切觀察出血傾向,注意有無術切口的血腫出血,注射部位出血,泌尿、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手及皮膚發(fā)紺、瘀斑等,如有應及時匯報醫(yī)生進行血液凝血分析檢查,以便做出及時處理。
2.2.4 飲食、排便
術后6 h給予流質飲食,肛門排氣后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多飲水達到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腹壓增加,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2.2.5 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
剖宮產婦患者,盡量選擇上肢進行靜脈穿刺及注射,避免做下肢靜脈穿刺,尤其是左下肢,避免反復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現紅、腫不適等立即重新停止輸液并重新更換輸液部位。
2.2.6 心理護理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術前、術中、術后做好心理護理,幫助其解除焦慮緊張的心理,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因為良好的心理可調節(jié)自主神經與內分泌功能,可引起機體反應性增高、血壓增高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患者安全度過圍產期。
2.3 出院指導
向患者發(fā)放出院愛心聯系卡,將科室的電話號碼,微信公眾平臺的二微碼告知患者,讓患者用手機掃描科室微信公眾平臺的二維碼,關注科室做的如何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措施健康宣教,有問題隨時可以咨詢到科室相關人員;再次告誡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禁煙酒。清淡飲食,以低脂肪、低膽固醇為主,多飲水補充水分,有助于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告知患者不要穿緊身衣服,以免因靜脈壓升高而致血液淤滯,站立時間不宜過長,坐時經常腳部著地,加強腓腸肌收縮,出院后,要定時復查,如有異常及時來院就醫(yī),以免延誤治療。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運用Autar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評估表對剖宮產患者1758例進行評估后根據評分的危險分度做好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制定如何預防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規(guī)范,是有效防止剖宮產后DVT發(fā)生的關鍵,規(guī)范的護理能有效預防剖宮產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 蒙秀林.孕產婦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預防性治療[J].中國醫(yī)學文摘:老年醫(yī)學,2008,3(17):i75-176.
[2] 王亞琴,馬晨霞,劉煥巧.孕產婦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8):721-722.
[3] 黃紅健.下肢靜脈栓塞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5):339-341.
[4] 萬 青.J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37.
[5] 胡雅萍,羅玉賢,顧福杭,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8):48.
本文編輯:劉欣悅
表1 護理人員培訓前后防UEX護理知識知曉狀況 [n(%)]
2.3 對比實行干預前后患者家屬對防UEX知識知曉狀況,見表2。
表2 實行干預前后患者家屬對防UEX知識知曉狀況 [n(%)]
ICU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是臨床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問題之一。在全民法律和維權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UEX的發(fā)生會增加醫(yī)療糾紛的隱患。因此,應充分認識到UEX的危害性及其對醫(yī)療護理質量的影響,注重過程與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我院成立??谱o理小組以來,專科護理質量得到提升。危重癥專科小組的活動不僅提升了我院危重病人的護理質量,更提高了年輕護士的專科知識與技能。
參考文獻
[1] 黎笑樂,陳肖敏.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養(yǎng)實踐與效果評價[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8,6(5):504.
[2] 胥小芳,張海燕.我國??谱o士的發(fā)展現狀[J].護理學雜志,2008, 23(18):78-80.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02.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