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霞
高校學術期刊封面設計的思考
牛曉霞
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雜志作為一種傳統(tǒng)媒體也在不斷革新中謀求生存,生活、娛樂、時尚類雜志力求采用全新版式設計風格來博取讀者的眼球,而學術類期刊的封面大多數(shù)仍受固有傳統(tǒng)觀念的限制,無論色彩還是版式設計都缺乏獨特的視覺效果。封面不僅具有保護期刊的作用,它也是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賞心悅目的封面設計和版式設計不僅體現(xiàn)著期刊的辦刊特色、學術層次、審美理念,也是讀者閱讀過程中的精神和視覺享受。因此,要將學術期刊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必須對封面設計給予足夠的重視,實現(xiàn)期刊藝術性與學術性的相結合。
學術期刊;封面;辦刊特色;視覺享受
[作 者]牛曉霞,山西農業(yè)大學期刊社。
目前,多數(shù)高校的學報存在“重內容、輕形式,重學術、輕藝術,重模式、輕特色”的問題[1],這種狀況也體現(xiàn)在學報的封面裝幀上。大部分學報封面設計的定位是嚴謹莊重、簡樸穩(wěn)定,而這種設計理念往往導致封面單調呆板,刊物的影響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這種審美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編輯審美觀念的模式化,設計者將封面的裝飾美化同期刊學術性對立起來,認為學術期刊應該是一副嚴肅的面孔。其實,賞心悅目的封面設計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內容,使內文的價值得到提升。如果把學報比作展示高??蒲谐晒拇翱冢敲磳W報封面則是這個窗口的窗框與窗葉。房屋窗框與窗葉外觀的藝術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能否引起觀察者進入屋內的興趣與探究心理口。[2]可見,學報不只是一本論文集,同時它更是一件藝術品。另外,地域文化對封面設計也會產(chǎn)生影響。[3]地處內陸的高校,文化環(huán)境相對封閉,在封面設計上仍以莊重、嚴肅、簡單為主,而東南沿海地區(qū)由于經(jīng)濟的開放,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這種開放性體現(xiàn)在期刊封面的設計上,呈現(xiàn)出多樣性。期刊封面設計的藝術性對于期刊的內容有著重要的增值作用,要達到學報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的確值得我們探索與研究。
(一)立意要明確
高校學術期刊不同于娛樂類的期刊,它集學術性、理論性、知識性于一體,因此期刊封面的設計理念還是要以理性、簡潔,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為主,要體現(xiàn)期刊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突出反映深層次的知識內涵。應以長期吸引讀者閱讀為目的,將美學理念融入設計中來,實現(xiàn)學術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
(二)風格要穩(wěn)定
學術期刊是根據(jù)卷、期等特性依照一定周期進行排序的,因此在封面設計上要保持階段的穩(wěn)定性,封面設計的基調要與期刊的總體風格保持一致,一般不隨意變動。當然這并不是說封面設計不可以改變,在基本設計風格確定的前提下,應該根據(jù)期刊發(fā)展的需要、社會熱點的變化等,對封面設計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調整的頻率不要過于頻繁,一般以一年為周期適度調整為宜。
(三)色彩要合理
學術期刊的內容多為研究型和學術性文章,封面色彩的運用不易過于花哨,單一用色是目前多數(shù)高校期刊封面設計的選擇。但是單一的色調又顯得呆板,因而需要在保持主色調的基礎上相輔以創(chuàng)意圖形并合理地搭配其他色彩,使得畫面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更具親和力。色彩搭配方面可以采用漸變色排列法、同色系搭配法、間隔排列法等,色彩的選擇盡量以溫和、安靜的色彩為主。
(四)成本要適度
期刊封面的紙張材料與印刷工藝的選擇要本著經(jīng)濟實用的原則,這不單純是考慮期刊的成本,同時也是學術期刊內涵的要求,與娛樂性的刊物相比,學術期刊的封面不要過度奢華,否則會帶來華而不實的反面效果,學術期刊的封面選材、裝幀、印刷等,應本著嚴謹、質樸的原則,既經(jīng)濟實用又體現(xiàn)學術期刊特有的風格。
(一)美學性原則
期刊的美學性主要是指其封面設計、版式設計及裝幀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學效應。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不僅需要有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同時也必須有較高美學效果的封面版式等與之相適應。按照這一原則,高校學術期刊對于期刊的美學必須以足夠的重視,期刊編輯要強化審美意識,提高審美水平,樹立審美理念,積極挖掘學術期刊中的美學成分,努力提高期刊的美學效果。
(二)學術性原則
學術性永遠是高校學術期刊的首要任務,任何時代背景下高校學術期刊的封面改革都不能逃脫其學術性的原則。學術期刊以弘揚學術精神、傳播科學知識為主,在封面設計上要體現(xiàn)儒雅、大方、書卷氣,同時不得違背其科學性、嚴謹性的原則。設計者要充分了解高校學術期刊的定位,把握好設計的“度”,將封面的學術性和美學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時尚性原則
雖然學術性期刊不同于娛樂性期刊,但科學的發(fā)展始終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學術性論文也應該是與時代同步的。因而,學術期刊也需要有一定時尚性,但必須把握好尺度。在設計當中,可以采用簡潔流暢的視覺符號激發(fā)人們以無窮的想象力,如流暢的線條光束、色彩的明暗交替過度、幾何體的交錯等,這類簡單抽象的元素都可以代表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體現(xiàn)設計的時尚性。
(四)主題性原則
目前多數(shù)高校的學術期刊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主題,這兩類版本的封面設計既要體現(xiàn)統(tǒng)一又要彰顯各自特色。社會科學版在封面圖案上要更具人文氣質與感性色彩,可以運用獨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圖案、圖紋、漢字等作為底紋;自然科學版則要突出理性化特點,可以將數(shù)字符號、公式等藝術化處理后作為底紋再做其他設計。
(五)個性化原則
期刊個性化主要是高校期刊有別于其他期刊獨有的特點,封面設計是這種個性最直觀的體現(xiàn)。期刊的研究方向、風格特色、學術特點及地域文化等都會通過期刊的外觀設計表現(xiàn)出來,因而學術期刊進行封面設計時,既要注重嚴謹規(guī)范,又不能設計過分單調;既強調審美性,又不能太過媚俗;既要實用,還不能落入俗套失去個性,在設計中應顧及其地域文化和期刊內在學術研究的個性特征,使封面的個性特征和獨特創(chuàng)意在有限的版面資源中無限制地彰顯,使其更具特色化。
(一)插圖的意蘊美
在封面中恰當?shù)夭迦雸D片不僅能夠比文字更直觀快捷地提供給讀者信息,而且能產(chǎn)生獨特的藝術韻味。近年來許多高校學術期刊有了不小的改變,封面的藝術性不斷增強,有些期刊的封面堪稱藝術品,一些優(yōu)秀的封面創(chuàng)意就是通過恰如其分的圖案語言準確而清晰地表達了設計主題。在高校學術期刊的封面設計中插圖的運用占據(jù)了很大比例,設計者通過運用數(shù)字技術對攝影作品、繪畫等圖片進行再創(chuàng)作,達到表現(xiàn)設計者設計意圖的效果,增強了期刊封面的整體藝術性。如《廣西科學》采用一些與刊物內容相關的科學研究與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圖線、模擬圖像等作封面插圖,直觀地反映出期刊的內容。荊楚理工學院主辦的《荊楚學刊》以楚人的圖騰鳳凰作為封面,將“荊楚”二字、荊楚文化和荊楚理工學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赌暇┺r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華南農業(yè)大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采用具有代表學校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古建筑圖片,彰顯出該校悠久歷史獨特韻味。
(二)色調的協(xié)調美
色彩在視覺傳達中有著優(yōu)先于圖形與文字的優(yōu)勢,不同的色彩可以傳遞不同的信息,表達不同的象征意義,并且對人產(chǎn)生的心理作用也不相同。在期刊的封面設計時,合理選擇和搭配色彩使封面產(chǎn)生和諧的美感,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期刊的風格特色。如《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采用藍色和黃色構成的海上日出圖片做封面,藍黃搭配象征了廣闊、無窮、高深、溫暖,用海洋做封面又賦予了期刊明顯的地域特色。此外,設計者在準確把握色彩的同時還要重視挖掘高校的歷史背景、文化底蘊以及辦學理念和專業(yè)特色,將所獲信息融入封面色彩設計中,更好地實現(xiàn)期刊的風格定位?!吨袊r業(yè)大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中國傳媒大學(自然科學版)》(2016年),兩者分別采用純色紅色和白色作封面底色,看似單一的色彩中體現(xiàn)出簡約時尚之美,烘托出一種寬松開放的辦學理念和學術氛圍。
(三)字體的結構美
期刊的封面中文字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如刊名、副標題、出版年份、卷、期等,都是封面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文字的呈現(xiàn),需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和編排,通過字號、字體或藝術字的運用以及變化和搭配形成設計上的結構美,再與封面其他內容相融合,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刺激。在刊名的設計上,不少學術期刊喜歡采用名人名家書法作品作刊名,這不僅能產(chǎn)生名人效應,而且書法字體的線條融合了音樂和舞蹈的特質,張弛變化中賦予人們更多聯(lián)想和情趣,極具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獨特個性。如《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年)就采用了書法“加”印刷體的形式,其中“山西農業(yè)大學”借用彭真為學校題的校名原跡,不僅具有書法美感而且蘊含著山西農業(yè)大學及期刊的厚重歷史和文化底蘊?!皩W報”二字,配以協(xié)調的印刷字體,并在字體上產(chǎn)生變化,形成錯落有致的結構美。
(四)地域文化特色美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很多高校所在地都有明顯的地域文化或民族特色。因此,處在這些地區(qū)的高校,期刊的封面設計就可依據(jù)所在地的地域特色進行設計,通過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人物、字畫、圖形等等,從中獲取靈感,并加以提煉升華。如《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5年)、《忻州師范學學報》(2015年)、《西南民族大學報》(2016年)、《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2016年)等封面設計都有明顯地域的文化元素。把地方特色同刊物的宗旨結合起來,將期刊的文化性和藝術性統(tǒng)一起來,既有突破創(chuàng)新,又有文化個性。
高校可以說是學術研究的主陣地,學術期刊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高校的學術氛圍和文化內涵,形成社會影響力。高校期刊是學術的風向標,封面是讀者和期刊之間傳達信息的視覺橋梁,好的封面不僅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因此,我們要致力于將學術期刊打造成為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品牌期刊,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相輔相成,做到學術性與藝術性兼容并行。
[1]余朝暉.高校學報封面設計的美學審視[J].科技與出版,2006(1):30-32.
[2]龔維忠.視覺沉悶的突圍——高校學報裝幀的變革與突破[J].中國編輯,2003(6):48-51.
[3]周巧姝.學術期刊封面初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33(1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