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華
(福州理工學院,福建 福州 350506)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會計人才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
方秀華
(福州理工學院,福建 福州 350506)
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越來越多行業(yè)加入到互聯網+計劃中,在此背景下,會計行業(yè)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本文通過介紹“互聯網+會計”的定義,以及互聯網+下新技術的革新,對目前會計人才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財務會計;互聯網+;傳統會計;管理會計
伴隨著2017年高考錄取進行中,在排名前十的財經院校中會計專業(yè)受考生青睞程度均排在前三位.在今年河南大學的招生中會計學專業(yè)報考率更是達到了1000%,由此可見會計專業(yè)火爆程度.與會計高考的火熱程度相反,近年來許多企業(yè)對其的會計崗位進行大規(guī)模的裁員,例如:在2016年沃爾瑪大規(guī)模的裁員中,主要是針對基礎會計和開發(fā)收據等崗位,而今年伴隨著網絡技術的投入,沃爾瑪準備削減約1000崗位,其中300個位記賬部門和會計部門.武鋼股份,2016年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的變動,近四萬人需要另找出入,而且一個部門內近三成的會計人員被裁員.海爾公司從2006年至今將企業(yè)原本1800規(guī)模的基層會計人員縮減到260人,近八成的財務人員被裁員.經過研究這些大量的裁員背后的原因是由于互聯網+下大量基礎核算會計的工作被機器所取代,在此環(huán)境下,未來更多的會計人將面臨職業(yè)危機.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正式提出了“互聯網+”概念,從其字面就是要求把互聯網融入到各個行業(yè),從而對各個行業(yè)進行資源整合優(yōu)化.而互聯網+會計,主要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會計信息和數據通過終端設備進行處理取代人工處理環(huán)節(jié),然后將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
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需要購買紙質發(fā)票,開具紙質發(fā)票以及黏貼紙質發(fā)票.但是在2012年5月,我國重慶,杭州,南京,深圳,青島獲批開展電子發(fā)票試點城市,伴隨著電子發(fā)票的推廣,現在很多公司,已經大面積的使用電子發(fā)票.顧客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直接下載PDF格式的電子發(fā)票,而對于商家而言,只需要開電子發(fā)票而不要人工購票開票,也無需對紙質發(fā)票進行人工裝訂工作,可以大量的減少基礎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
對于會計而言,報銷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的繁瑣,大量的單據需要整理匯總,然后通過填制匯總憑證,然后對憑證進行審核報銷.而隨著無紙化報銷系統的應用,企業(yè)只要將其系統和其他的商旅系統,電子商務系統等相集成,財務人員只要通過和這些平臺進行相互計算,然后系統審核,可以大規(guī)模的削減報銷的工作.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指的是通過一個共享中心將不同國家,不同地點的會計業(yè)務進行記賬和報告,在此模式下企業(yè)可以按照自己公司需求自行決定是否設置會計崗位.而對于一些大型的集團公司,也可以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將其不同分公司的某些事務進行集中處理,從而大幅度的減少人工的支出,并且最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中興通訊作為我國財務共享中心第一品牌,2016年底該財務服務已經跨越六大洲四大洋,遍布116個國家地區(qū),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海外當地的財務管理人員可以釋放精力從事管理工作.
自從1956年在dartmouth學會上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概念,研究學者開始對這一概念進行研究,在2015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小組將人工智能系統和人類IQ進行對比,測試結果目前人工智能系統已經達到了四歲兒童的水平.阿法狗作為人工智能程序的代表,2016年阿法狗和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機對戰(zhàn)中,阿法狗完勝.2016年3月德勤會計事務所和KiraSystems合作,將人工智能引入到財務工作中,推出了德勤機器人,該機器人執(zhí)行高度重復的會計工作,并且準確性相對人工來說較高,對企業(yè)業(yè)務可以做到全覆蓋,而且還可以連續(xù)工作,相對來說縮短了公司業(yè)務流程時間,減少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互聯網+下的技術革新主要針對的是會計工作中大量重復的核算工作,因此在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中從事簡單核算工作的會計工作將被技術所取代,大面積的財務會計人員將面臨下崗危機.屆時企業(yè)所需要的人才應該是能夠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做決策,參與企業(yè)的管理的中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對此中國財政部在2016年的十三五規(guī)劃中將管理會計作為緊缺人才,做出300萬管理會計人才人員缺口的判斷.
根據統計,中國目前會計從業(yè)人員約2000萬人,但是85%從事的是財務會計崗位,且大多數財務會計崗位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主要接觸的都是一般的會計數據的錄入、憑證的填制、財務報表編制等基礎的會計工作,一般都只具備目前工作所需的基本賬務處理能力.而相反在美國共有將近500萬的財務人員,從事管理會計的人員高達90%左右.而且在這些會計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資格水平來看:,截止2016年底,我國初級、中級、高級職稱會計人才數分別為404萬、169萬、13萬.雖然每年不斷有從業(yè)人員參加職稱考試,但是從我國職業(yè)資格考試通過情況來看,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報名人數為186.68萬人,但是通過率不到20%.2016年注冊會計師報名人數已經達到了92.4萬人.各科平均通過率為:會計23%、審計24%、財務成本管理22%、稅法22%、經濟法25%、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24%、綜合階段63%.2016年報名人數為83萬,通過率在10%左右,其中棄考率高達50%,整體來說通過率都比較低,在本身中高級人員基數較低,通過率較低的情況下,我國具備中高級職稱的會計人才嚴重短缺.
首先,在“互聯網+”新形勢下,會計信息化得到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軟件逐步替代著人工,但是軟件在財務中的運用不能離開財務人員的操作,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軟件的使用能力,雖然很多軟件公司在進行軟件推廣的時候會對軟件的使用進行操作培訓,但是短時間的操作培訓與“互聯網+”模式下要求的會計信息處理專業(yè)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無法獨立的對互聯網進行維護、更新、開發(fā),
其次,隨著互聯網+的推行,我國財務會計信息出現了高度的共享性,一旦出現數據的被黑客攻擊,則會出現企業(yè)整個財務系統癱瘓,從而對企業(yè)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在此情況下,會計人員不僅僅要具備基本的財務工作能力,還應該具備網絡安全防控能力,計算機的基本使用能力;而目前,我國現階段很多的財會人員的綜合水平比較低,對黑客攻擊等不能有效的識別,例如2016年臺州路橋區(qū)一個公司,由于財務電腦中了木馬病毒被黑客所攻擊,而財務人員未能夠及時發(fā)現,造成企業(yè)100多萬的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將走向世界,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涉及多個國家,而這些國家使用50多種官方語音,會計準則有11種.由于我國的會計教育過程中,主要針對的是我國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處理方法的講解,造成我國的會計畢業(yè)生對國際準則了解甚少,而且在后期的工作過程中,除了外企會涉及到國際準則的使用,一般的中小型企業(yè)未涉及國際準則.在外語水平方面由于我國非外語專業(yè)學生教學培養(yǎng)中主要培養(yǎng)的英語能力,從而造成目前掌握其他語言的會計人員緊缺.
目前中國的會計人才培養(yǎng)主要分為高校培養(yǎng)和后續(xù)職業(yè)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校的培養(yǎng).據統計,目前全國共443所本科院校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yè),但是在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主要注重了對中國會計準則下財務會計的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對參與公司管理,經營決策分析等能力的培養(yǎng)比較的薄弱,而且在高校的培養(yǎng)過程中,軟件操作能力也主要是通過某種軟件某些模塊的賬務處理進行操作培養(yǎng),而這些軟件大多數都是教學版本,和企業(yè)實際操作有所區(qū)別.
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會計工作很大部分均有可能被技術所取代,但是并不意味著會計人員會被完全的取代,只是當會計技術革新之后,由于設備、人工智能等只能取代的是相對低層次的會計工作,例如資料錄入、審核、打印、保管、簡單核算等,而由于設備以及人工智能等都是人類通過編程設置的,在一些的特殊的會計核算事項中顯得過于的死板,沒辦法進行有效的處理,因而這些工作必須要靠相關的會計人員進行人工識別.所以對于目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來說,面對這技術的革新對行業(yè)的沖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應對.
綜合上述討論,目前新技術主要是替代財務會計的基礎工作,而對于特殊繁雜的會計工作仍需要人工進行,高級的財務會計人才在我國仍處于緊缺情況.因此對于財務會計人員面對危機時應該不斷提升自己財務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目前300萬的管理會計人才缺口而言,財務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考取相關的會計會計師證書,例如我國今年剛剛啟動的MAT和美國管理師協會推出的CMA.
1、拓展視野
首先,隨著中國企業(yè)的國際化,企業(yè)所需會計人員不僅僅需要有專業(yè)知識和新技術所必須的操作能力,同時應該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對國際局勢有所了解,對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國際會計就業(yè)形勢有一定的判斷能力.
其次,隨著新技術的革新,會計人員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學習與新技術有關的科技知識,從而更好的掌握新科技的應用能力.
2、提高業(yè)務能力
其次由于技術的革新,企業(yè)所需會計人員是要對機器處理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能夠利用業(yè)余時間熟練的掌握互聯網、數據分析、預測、管理等能力.
3、加強人際交往能力
會計人員主要是為信息使用者服務的,在服務的過程中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企業(yè)逐步國際化的進程中,未來可能會涉及到和國外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交往,例如財務工作的匯報等,在此還需要會計人員能夠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從而更好的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好的掌握企業(yè)的財務狀況.
對于高校而言,在會計專業(yè)培養(yǎng)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對會計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其次應該加強學生計算機、軟件開發(fā)、軟件維護、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再次,學校的授課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關注國內外的財會新政,從而為學生適應未來的實際工作做準備.
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推行,新科技不斷融合到會計領域,我國傳統會計人才在新科技下,無論在會計人才結構、資格水平或者人才培養(yǎng)模式都處在比較落后的階段,在此情況下,會計人員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對自身進行轉型.
〔1〕史應梅.“互聯網+”時代會計人員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7(14).
〔2〕關欣.“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轉型路徑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19).
〔3〕左勝強.中國會計人才資源的資本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6.
〔4〕孫玉甫.“互聯網+”時代的技術運用與會計轉型升級——第十五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學術年會主要觀點綜述[J].會計研究,2017(02).
F231
A
1673-260X(2017)12-0096-03
2017-10-08
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會計存在的機遇、挑戰(zhàn)以及對策探討(課題號:JAS1607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