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下規(guī)久朗
獅子
坐在書房看書的學者腳旁邊趴著一頭獅子,這位學者就是將《圣經》翻譯成拉丁文的圣哲羅姆。某一天,他幫獅子拔掉了腳上的刺,從此獅子成為他最忠實的朋友。連獅子這樣的猛獸都能被他馴服,更為他增添了圣人的榮光。
獅子身為“萬獸之王”,自古就是東西方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最佳題材,從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演變至今,出現過各種不同的造型,甚至成為常見的圖騰紋章。
老虎是貓科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但獅子或許是拜那圈鬃毛所賜,比老虎更受歡迎。公獅子臉上的那一圈鬃毛,就像人類的頭發(fā)和胡子,能展現堂堂風貌。加上狩獵和張羅食物都是母獅子的工作,公獅子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那一派悠閑從容的態(tài)度更顯王者風范。
獅子是《圣經》人物馬可的象征物,既有獅子伴隨馬可一起出現在繪畫中的情況,也有獅子單獨出現代表馬可的情況。馬可是《圣經》四福音書之一——《馬可福音》的作者,其他三卷福音書的作者分別是馬太(象征物是天使)、路加(象征物是牛)、約翰(象征物是老鷹)。如果這四位同時出現在畫作中,通過各自的象征物即可分辨。
將馬可視為“守護圣人”的意大利水都威尼斯,四處可見獅子像,尤其展翼的獅子更是威尼斯的象征,也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高榮譽“金獅獎”的由來。
獅子傳入中國之后,成了一頭卷毛的風獅。傳入日本的中國風獅被稱為“唐獅”,搭配上牡丹花便成為一種吉祥圖案。例如,日本畫師狩野永德最著名的屏風畫,上頭畫著兇猛強壯的獅子,深受武將的喜愛。幕府末期以后,唐獅牡丹更成為最受歡迎的刺青圖騰。
此外,羅馬時代的教堂入口大多會擺設巨型獅子像,教壇等重要場所也會放置獅子像,這個習慣是受東方的影響,據說是源自古印度守護圣地的鎮(zhèn)獸。
石獅子經由中國傳入日本后成了石犬。坐鎮(zhèn)于神社或寺院入口處兩側的可愛石犬,看起來不太像獅子。堂堂獅子東渡之后,竟然逐漸演變?yōu)楣返哪印?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4/07/dzxy201708dzxy20170858-1-l.jpg" style="">
牛
悠然地在海里泅泳的公牛斜睨仰躺在牛背上的女人,牛帶走女人的這幅畫描繪的正是希臘神話故事——劫奪歐羅巴。
神話內容如下:腓尼基公主歐羅巴與侍女在海邊戲水,宙斯化身白色的公牛出現在她們面前。當歐羅巴騎上牛背時,牛突然狂奔,渡海將歐羅巴擄走。后來,歐羅巴和宙斯生了三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偉大的君王。歐洲之名也源自“歐羅巴”一詞,所以,牛與歐洲的誕生有著密切關聯。
威尼斯畫派代表畫家提香將這幅畫獻給西班牙皇帝。后來,參訪馬德里王宮的魯本斯臨摹了這幅畫,西班牙宮廷畫家委拉斯凱茲也將這幅畫繪進自己的畫作背景中。這幅西班牙國寶級名畫在20世紀被美國富豪嘉納夫人買下,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波士頓,所以又被戲稱為“名副其實的劫奪歐羅巴”。
牛除了用于農耕之外,也是食物與皮革制品等的主要來源,但在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卻成為神圣的象征。在基督教藝術中,牛是《路加福音》作者路加的象征,但不常出現在畫作上。
牛和豬一樣,常以被屠宰的姿態(tài)出現在荷蘭的風俗畫中,荷蘭畫家倫勃朗就有以牛為主題的畫作。20世紀初,從立陶宛到巴黎發(fā)展的畫家柴姆·蘇丁在羅浮宮看到倫勃朗《被屠宰的公?!泛蟠鬄楦袆樱拥禺嬃撕脦追H獾膱D,他的畫作除了凸顯生命的意義之外,也促使人們思考人類食肉文化的意義。
在西洋藝術史上,最擅長畫牛的是保盧斯·波特。他是17世紀荷蘭繪畫黃金時代的天才畫家,以敏銳的洞察力完美捕捉牛的神情,逼真得仿佛能聽見牛的喘息。波特的代表作《小公牛》收藏于海牙的莫瑞修斯皇家博物館,畫中的牛為實體大小,可謂“牛的肖像畫”。這幅畫描繪了好幾頭牛,是展現以畜牧聞名的荷蘭充滿活力的大作。雖然波特年僅28歲便離開人世,但生前極負盛名。在19世紀之前,他的名聲與地位遠勝于維梅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