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摘要:隨著大學生網絡詐騙事件的頻發(fā)并屢禁不止,高校的網絡安全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網絡的雙面性從正反兩面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網絡詐騙信息,不良信息已經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網絡詐騙的特點,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有效提升改進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對策,構建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更好的推進高校網絡安全教育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詐騙特點;存在問題;提升對策
一、大學生網絡詐騙的特點
(一)方法簡單,容易得逞。網絡詐騙技術含量低,詐騙者只需會一些基本的上網技術就可實施詐騙。網絡信息紛繁復雜,加之中國巨大的網名數(shù)量,使得任何一條簡單的詐騙信息都會引起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地區(qū)的人注意,其社會危害程度之大,不亞于一般犯罪。
(二)成本低,傳播快范圍廣。由于互聯(lián)網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使得詐騙者足不出戶就可實施詐騙。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物力和資金。僅僅需要一臺電腦,會一點操作手法,就可坐地收錢
(三)作案工具智能隱秘。網絡詐騙為了增強騙子行騙的可信度,通過購買“來電任意顯”等網絡軟件,對方接收來電時可以顯示任意他想設置的號碼,有效隱秘詐騙者的真實身份,而且無法查出詐騙者的活動區(qū)域。
(四)作案范圍廣。與傳統(tǒng)詐騙不同,網絡的無國界打破了社會和空間的界限,使得詐騙者可以分布世界各地實施詐騙。不同的詐騙團伙也可分布在不同區(qū)域,給公安機關的抓捕帶來了很大困擾,而網絡的不真實性也給詐騙者的身份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五)作案手法多樣,翻新速度快。網絡詐騙形式的五花八門,手法多樣,使得防范意識不強的網民很容易中招,甚至一些防范意識較強的人一不小心也會掉進詐騙者埋伏好的陷阱。詐騙的形式已經從最初的中獎,購物等逐漸演變?yōu)槿藗內粘jP心的炒股,買車,房貸等詐騙,因為個人信息的嚴重泄露,詐騙者總能選在最合適的時機,人們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時候出現(xiàn),使得現(xiàn)在的詐騙防不勝防。詐騙手法翻新速度之快,使得每當一種新的詐騙方式出現(xiàn)時,總會有一大批網民受騙。
(六)詐騙者和被騙者多以青年為主。網絡的主力軍以青年為主,其中代表又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容易輕信別人,防范意識不強,使得詐騙者容易得手。另一方面詐騙者的身份也大多是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不斷推出新型網絡詐騙形式,但由于年齡問題,使得很多青年詐騙者沒有意識到后果的嚴重性。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認識滯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認識滯后現(xiàn)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經常是網絡安全事件發(fā)生后,高校再進行批評教育,未能把網絡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前面。說明高校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沒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教育方案。教育內容陳舊,沒有實時更新,網絡教育宣傳不足,管理經驗欠缺,是現(xiàn)階段網路安全教育存在的重要問題。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課程教育內容有待豐富,課程設置缺失,高校重視程度不夠。針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課程主要有三類,一是大學計算機相關課程,講解計算機使用規(guī)范。二是思修類課程,講解網絡道德方面的知識,三是通過各種講座,宣傳,講解真實案例,以達到敲響警鐘的作用。但是相關課程并沒有有機結合,很好的形成一套教學體系。高校目前的網絡安全教育內容不全,無法及時跟新社會上出現(xiàn)的新型詐騙方式,內容涉及面狹窄單一,被遺漏的安全知識往往是當今復雜社會形勢下最不可缺失的。同時信息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容易忽視的內容,個人信息對于本人是一種最有價值的資產,應該適當保護,不可隨意泄露。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缺失,應將知識,技能,實踐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的將所學知識、技能運動,避免詐騙事件在大學生群體中頻發(fā)。同時,因網路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網絡安全教育師資隊伍迫在眉睫。教師隊伍應不間斷開展網絡知識培訓,隨時跟新網絡安全知識,并及時有效的傳遞給學生,讓大學生在了解網絡風險的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上網習慣。
三、改進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增強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網絡安全事件的頻發(fā),對學生自身身心和家庭將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同時對地區(qū),高校的生活秩序也有一定負面影響,甚至對國家的安全維穩(wěn)產生副作用。[1]網絡安全是維護高校和諧穩(wěn)定校園的基本保障,增強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在網絡安全教育環(huán)節(ji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有效減少網絡安全事件的發(fā)生,對推進高校校園安全秩序有序發(fā)展,構建良好校園氛圍,促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只有真正提高認識,大力投入,才能將網絡教育成果落到實處,到達預期目的。
(二)豐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
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積極開展專題講座及相關知識培訓,做好心理服務工作,對大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疾病及早預判和處理。讓大學生保持健康心態(tài)理性對待上網。另外,對沉迷網絡的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關心和幫忙他們,積極疏導,防止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加強大學生對網絡不良信息防護意識教育,大學生在面對網上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時,要有警覺意識,大學生上網時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遠離黃色暴力,非法網站,選擇健康網站。在虛擬網絡世界,大學生更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做到文明上網,對網上不良信息要有辨別能力,不信謠,不傳謠,一旦發(fā)現(xiàn)不良信息,可第一時間舉報給相關管理部門。
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法制教育,高校大學生網絡法制意識淡薄,對法律法規(guī)知識不了解,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網絡世界迷失自己的方向,價值觀偏離。所以必須要求大學生加強學習網絡法律法規(guī)基本知識,明確權利和義務。自覺用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開展大學生網絡安全法制教育時,既要有相關內容的大范圍講座宣講,同時要注重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培養(yǎng),既要學習相關基礎知識,也要結合近年網絡安全案例進行實例教育,提高意識,努力保障自己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避免因意識淡薄而掉入網絡犯罪陷阱。
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務必將知識,技能和實踐有機結合,形成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高校要在開設理論課的同時適當配置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相關知識才能被大學生牢記掌握,運用自如。可以通過一些網絡競賽,案例模擬,調動大學生積極性;也可請公安警察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警示講座,進行互動演示,大學生在參與的同時真正掌握知識。
(三)建立健全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機制
建立健全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規(guī)章制度,各大高校應根據相關網絡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準則,明確大學生對于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2]建立高校與政府網絡安全聯(lián)動機制,加強高校與政府部門合作,建立完善的防護體系,共同維護高校的網絡安全,隨著高校大學生的增多,勢必給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加之高校沒有執(zhí)法權,對網絡犯罪無法處理,這時高校必須與政府部門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打擊不安全因素。建立網癮幫扶小組,由輔導員和學生骨干構成,對網癮大學生進行幫扶,對其真正關心和勸導,幫助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寢室,走向操場,擺脫網絡束縛。
構建完善的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第一,應加強大學生文明上網宣傳教育,倡導大學生自覺遵守網絡法律法規(guī)。定期查看學校網絡BBS論壇,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問題來源,清除有害消息和虛假信息,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第二,完善高校網絡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明確懲治辦法,對大學生信息傳播加強制度約束,防止有害信息的傳播,加強網絡道德,網絡風氣教育,促使大學生文明健康上網。第三,提升大學生對網絡不良信息的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大學生應自覺抵制網絡黃色暴力,腐朽文化對自身的侵害,堅定政治立場,規(guī)范行為準則,成為網絡不良信息的堅決抵制者。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隊伍建設。在目前高校詐騙事件頻發(fā)并呈現(xiàn)逐年增多的的背景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對于大學生做好網絡安全教育意義重大。各高校應結合自身情況,構建一支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的教師隊伍,積極主動開展網絡安全知識方面培訓,完善網絡安全教育教師的文化知識,學科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提升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這樣才能開展好高校的網絡安全教育,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李紅. 高校安全管理技術防范系統(tǒng)的構建[J]. 教育經濟 與管理, 2010, (10): 66-67
[2]陳耀輝, 游金輝. 論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4, 19(3):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