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昕宇
枯燥無味的歷史課本,風趣幽默的通俗讀物,卷帙浩繁的官修正史,婦孺皆知的傳奇故事……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歷史呢?
許多學生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高中歷史課本上的內(nèi)容枯燥無味,考試又不好得高分,這讓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產(chǎn)生了退避三舍的心態(tài)。但《康熙大帝》這種通俗性讀物卻是廣大“吃瓜群眾”所喜歡的,因為它沒什么閱讀門檻??蓺v史學就是研究這個的嗎?
當然不是。所謂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有其發(fā)展、演變的過程,這是相當大的一個概念。歷史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分支,從研究方法來看,它既重視以史料為基礎的分析,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也有一定的以事實為依托的想象、推理;從研究對象來看,它主要研究人還有與人類社會密切相關的事物變化發(fā)展的過程。古代的史書多以人物傳記為主,以政治為綱,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在除了政治史、經(jīng)濟史,女性史、環(huán)境史、體育運動發(fā)展史也是歷史學的研究內(nèi)容。
或許這些高大上的概念并不是你們所關注的,那么請看下面的干貨。
學歷史,到底有啥用?
學歷史,一可使人明智,明是非,知得失。歷史是人類智慧的寶庫,包含了社會發(fā)展進程的種種變革和奧秘,包含了人類數(shù)千年來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和知識。二可作為談資。學好歷史,可以讓你有和人談天說地、坐論天下大勢的一點本錢,實在是居家旅行、出門必備之技能。這個技能其實并不難學,難就難在如何顯得和別人不一樣——在對事情發(fā)生的內(nèi)外因素的分析上不是簡單地敘述趣聞軼事,而是從趣聞軼事中闡發(fā)一些別的東西出來。三可算是一個謀生的手段。本科畢業(yè)后,歷史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可在科研單位從事教師、研究員工作,可在黨政機關工作,可在新聞出版部門從事記者、編輯工作,亦可繼續(xù)深造。近年來,歷史學專業(yè)畢業(yè)生的一次就業(yè)率均保持在90%以上。
當然,對于什么都不聽的,我也只能用右邊這張圖來表示我的心情。
歷史學到底怎么學?
多讀書
對經(jīng)典之作、原始史料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要關注當前的學術動態(tài),對古今中外的思想成果都要有所了解。買書一定要買好的版本,比如《二十四史》,買書時首選中華書局的點校本,而其中的《史記》《遼史》等在近年出了新的點校本,當以新版做最佳選擇;至于外國學者的著作,有條件的自然要買外文原版??磿耐瑫r也要看書評,自己再進行思考,總結其長處與不足。
用腳學歷史
學歷史不能只坐在書屋里苦讀,閑暇時也該多去看看一些歷史遺跡,結合存留的文獻資料,想象歷史事件的情境;體察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各地的自然、社會變遷狀況。應該記住,學歷史不只是為了記住過去,更是為了理解現(xiàn)在,把握未來。
注意品質的培養(yǎng)
1.真誠。觀點可以不高明,但堅決不能為了完成作業(yè)或是論文而進行學術造假。
2.敢于提問。有問題才有看書、思考的動力,哪怕是一個很經(jīng)典的理論也未必是完美無缺的,要敢于質疑,但要有充足的論據(jù)來支撐自己的說法。
3.大局觀念和細處著眼結合。既要有“從世界看中國”的目光,也要有深挖小問題的能力。
4.史實與史觀結合。二者恰似骨骼與血肉的關系,不可分離。
5.耐心?!鞍宓室昀??!睔v史研究的過程其實談不上有趣,但傾注了耐心,多少可以有些收獲。至于收獲多少,就要看個人的悟性了。
//學長體驗//
學長A:歷史學,可以說是精英文化,帶有極強的學術性。這有利于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產(chǎn)生,但也使歷史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人員的范圍過于狹窄,造就歷史很熱但歷史學依舊遇冷的尷尬處境。事實上,歷史學作為一種性情之學,具有言志、載道等社會功能,因而歷史學的大眾化應該是學科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學長B:歷史學是一門厚重而需要靈性的學科。說厚重,是因為想要學好它需要閱讀大量的資料,沒有一定的史料積累,很難將一個歷史問題講好、講正確。做歷史研究又需要靈性,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非易事。史載真?zhèn)坞y辨,要對它們進行事實考證。由于時間的不可逆性,歷史不能再現(xiàn),考證工作也就成了盡可能接近歷史真相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