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 內蒙古興安盟 1374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由于人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的偏差,以及實施者缺乏相關經驗,課堂教學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缺失,其主要表現在:“三維目標”割裂;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層次低下。教學有效性的缺失,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這嚴重制約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發(fā)展。今天,教學的有效性又重新獲得了人們的重視[1]。有效性課堂教學,其實質是對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尋求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中學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課堂教學有效性取決于教學目標、教學行為、教學輔導、教學環(huán)境等的有效性。下面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的幾條措施:
目前,數學教學目標的定位已趨于全面——既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同時還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tài)度,弘揚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數學教學目標的準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三維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
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有一定的層次。在教學中,要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xié)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表現在直接的促進和間接的促進這兩方面:
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快、更好、更深。這也就是教學生什么,如何教學生什么的問題。實際教學中應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體現有效性:
(1)有效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前提。通過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體現,教學效果得到充分肯定。
(2)有效的提問
如何“問”得自然?“問”到點子上?“問”出效果來?這就需要我們分析學生的現有發(fā)展水平,根據潛在發(fā)展水平,創(chuàng)設“最近發(fā)展區(qū)”,把“問”定位于“跳一跳,摘得到”,通過“問”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引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沖動。
(3)有效的合作、交流
現實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教學模式單一,不善于依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程度和教學內容選擇和應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典型的有兩類:一是單一的灌輸接受式。另一種只片面強調探究教學與合作學習,形式上熱熱鬧鬧,這樣的教學,即使單純從是否教了知識來考慮,它也是低效或無效的。
(4)有效的其它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中,有效的環(huán)節(jié)還包括“有效的例題”、“有效的思維訓練”、“有效的歸納”、“有效的評價”等[2]。
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這也就是教學生如何學什么的問題。
教師通過再創(chuàng)造,并把握時機,展現數學家的思維過程(創(chuàng)造過程),讓學生感受、親歷數學家真實的思維過程,看到數學家當初是如何進行分析、歸納、抽象、論證的,是如何進行判斷、繞過障礙、走向成功的。
教師通過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尤其是錯誤的思維或無效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評價錯誤的原因、無效的原因,引出問題: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思維或無效思維?如何提高思維的有效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勇于拷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要勇于查找,反思課堂中無效、低效的行為。
教學反思有多種形式,如:回憶課堂、錄音、錄像、日記、同伴互助、專家診斷、案例研究等多種方法,教師可以個性化的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①反思成功的經驗。②反思失敗的原因與不足。③捕捉瞬間靈感。④珍視學生見解。⑤進行再教設計。
學習過程是一個內部加工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在外部環(huán)境中,心理環(huán)境對學習的影響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環(huán)境(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課堂教學氛圍)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課堂要高效率,就應充分發(fā)揚民主教學思想,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所以說,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也是課堂教學高效率的一個必要條件。
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間,既要注重提高課堂實用時間,也要重視各種學習時間的比率,還要科學分配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教學目標任務的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項任務。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在新一輪課改中,只有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展現有效教學行為、合理高效運用教學時間、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教學環(huán)境、加強有效教學輔導、自覺開展教學反思等,才能切實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鄭毓信.考試高壓下的中國數學教育:現狀與對策[J].數學通報,2007(5)
[2]張國棟.課程的深化與發(fā)展---關注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通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