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边@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就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少女時代的我,只因癡迷于仰望星空而從這句名言里找到了精神依據(jù)。多年后,當讀到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中的句子:“他之所以崇高,并不由于他服從道德規(guī)律,而是由于他是規(guī)律的立法者,并且正因為如此,他才服從這一規(guī)律。……既不是恐懼,也不是愛好,完全是對規(guī)律的尊重,才是動機給予行為以道德價值”,我猶如五雷轟頂、不能自已。仿若一只井底之蛙發(fā)現(xiàn)了打開寶藏的鑰匙,我從此開啟了哲學書籍閱讀之旅,努力跨越對事物表象的認知,探究事物深層的奧秘。
這一“愛好”深刻影響了我的班主任生涯。其顯著表現(xiàn)在班規(guī)的制定上——我竭力探索屬于自己所帶班級的特色班規(guī)。多年來,我所帶班級不僅班風正、成績好,孩子們在開啟大學生活后,甚至工作后依然銘記當年自己定下的班規(guī),并不斷踐行。
又是一年母親節(jié),我收到了2010級(1)班孩子們的禮物——自制視頻《我們一班的堅守》。孩子們在序言中寫道:“我們本是沒有交集的小溪,因為一場挑戰(zhàn)(高考)相聚,而后分離,奔向各自的大海。但是我們有一段共同的經(jīng)歷,那是不同尋常的三年。那三年至始至終陪伴我們的,是萬老師……就像想象力豐富、不辭勞苦的雕刻家,她在雕刻心中的天使。三年高中生涯結(jié)束,天使們帶著一張張新面孔,離開了她,飛向大學。從迷茫走向堅定,從他律走向自律,從疑惑走向懂事,從索取走向付出。三年的熏陶,會是一生的堅守嗎?”孩子們堅守的便是當年我們一起制定的特色班規(guī)。
在此,我以原生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特色班規(guī)的一些條例,與同行分享。
一、我們的班規(guī)名叫“家規(guī)”
《我的班級我做主——一班家規(guī)》
家庭成員共同奮斗目標:
1.每個一班的學子都要通過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
2.每個一班的學子都要力爭成為善良、正直、有用的人。
將“班規(guī)”換成“家規(guī)”,一字之差,卻飽含了孩子們的深情厚意。正是每一個孩子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讓這個集體擁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高中階段的孩子們在校時間比在家里還長,尤其是住宿生,可謂以校為家。如果我們不能營造家的氛圍,給予孩子們家人一般的溫馨和關愛,又怎能激發(fā)孩子對班級的珍惜與熱愛呢?
許多老師習慣在學期初制定班規(guī),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作為一份充分體現(xiàn)民主治班原則——“我的班級我做主”的班規(guī),我認為不要急于在學期伊始制定,而是應該等一等。等孩子們彼此熟悉,了解彼此的優(yōu)缺點,有了共同發(fā)展的目標后,此時制定的班規(guī)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班規(guī),孩子們才能一以貫之地執(zhí)行。因為班規(guī)里的每一條內(nèi)容,都不是老師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枷鎖,而是孩子們在自省基礎上,根據(jù)自己期望自新的目標而設置的“自律”條例。正如康德所說:“他之所以崇高,并不由于他服從道德規(guī)律,而是由于他是規(guī)律的立法者,并且正因為如此,他才服從這一規(guī)律?!?/p>
而班級達成共識,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顯然是班規(guī)的核心價值所在。
我們一班的奮斗目標由“每個一班的學子都要通過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的短期目標,以及“每個一班的學子都要力爭成為善良、正直、有用的人”的長期目標組成。
第一個目標是顯性目標,可量化,可考評。它是家長、學校、社會最關注的目標,也是必不可少的現(xiàn)實功利的目標。第二個目標是隱性目標,難以考量和評估。但是,它卻是多年來身為一個熱愛教書,鐘情育人的老師從未改變的執(zhí)念,也成為一屆又一屆孩子認同并一起努力踐行的目標。善良是底線,正直是標桿,有用的人則是踐行善良正直理念的途徑。這也是歷經(jīng)三年的濡染熏陶與磨合融入,在一次次的集體活動中,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我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獲得孩子們逐步認可和推行的理念。
無論是小悅悅事件后,我們班及時召開的主題班會“拒絕冷漠傳遞溫暖”;還是五大主流媒體采訪幸福校園,臨時走進課室“突襲”的幸福班會;亦或是每一個假期,孩子們分組進行的“愛我家鄉(xiāng)撿山”活動(去學校周邊的龍洞森林公園、火爐山、鳳凰山撿拾垃圾),都不斷補充進入了我們的家規(guī),并演化為這樣的規(guī)則:
“拒絕冷漠,傳遞溫暖。不僅關愛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也要向需要我們幫助的陌生人施以援手,哪怕只是一個救助電話?!薄皭畚壹亦l(xiāng)從身邊小事做起,龍洞街街上的垃圾決不能有一張紙片是我隨意丟棄的?!?/p>
這也是同事所說的我所帶歷屆班級,孩子們身上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的原因。
二、我們的家風:立身處世 立志求學
我和孩子們一起,將大家提出的一百余條條例合并梳理,按照先“品”后“學”的原則,歸納為兩大部分:“立身處世”“立志求學”。立德在先,然后求學,先學會做人,再談做學問。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班家規(guī)的主體部分。
第一部分“立身處世篇”包括8條和23個分項,這也是一班家規(guī)的精華。在此,我擷取一二與同行分享。
第二條:一班學子多愛心,人人互助一家親。
(3)同窗情義需珍惜,有困有難及時幫——記得萬老師說過要多關心學困生,多關心內(nèi)向生,多關心“游戲生”?!?/p>
第八條:拒絕冷漠傳溫暖,爭做一班熱分子。
(2)同學之間要互助友愛,幫受傷或生病的同學打水打飯。如有不便之處應該委婉拒絕,道明理由?!∶鳌⒒菹?/p>
(3)與人為善、交往有禮。——宇翔
(每個同學每個星期至少和三個沒說過話的同學聊天?!砚?/p>
一個社會的安定不是取決于這個社會的上層有多好而是下層活得是否有尊嚴。同理,一個班級有多強不是取決于個別孩子有多牛,而是成績排在最后一名的孩子都不會差!諸如學困生、內(nèi)向生和游戲生等“特殊學生”歷來是我重點關注的對象,也常常懇請老師、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關注這三類孩子。尤其內(nèi)向的孩子,我一般以同伴互助的方式進行幫扶,讓其倍感集體的溫暖。
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一般比較難溝通,我們很難走進其內(nèi)心世界,有些孩子內(nèi)向是先天因素(如果其沉默內(nèi)向但神情安詳面露笑意,這是不必擔憂的),但大多數(shù)孩子內(nèi)向是后天養(yǎng)成?;蚴羌彝シ諊鼗虿缓椭C導致,或是其成長過程中遭遇特殊誘因而引發(fā)。他們大多神情凝重,少露笑意,獨處時會嘆氣。這些孩子尤其需要我們用班級的溫暖與愛去融化其心中的堅冰,還他們一個溫暖的春天。當然,適當了解其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更有利其成長。
正是經(jīng)過了這一番努力,才有了上述家規(guī)的條例。尤其是“每個同學每個星期至少和三個沒說過話的同學聊天”這條出自內(nèi)向孩子佳怡的班規(guī),讓我淚濕眼眶,沉默良久。這,才是有溫度、不浮夸、有分量的家規(guī)??!也因此,一班的孩子們親如一家,畢業(yè)后仍保持著深厚的情感。因為在共處的三年里,他們彼此真心相待,就連“學霸”也會毫無保留地幫助同學,一起進步。
三、我們的堅守:不讓一個家人掉隊
第四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既不盲目自信,又不妄自菲薄,樹立信心,激發(fā)潛能。尤其要克服不敢在公共場合展示自己的弱點,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提升自己表達交流的能力。
具體措施:每個人在一個學期內(nèi)至少有一次在班級活動中擔當主角?!姳颉⒏傱?/p>
為徹底實現(xiàn)這條班規(guī),三年來,我們每一次大型活動都是孩子們以毛遂自薦的方式組織和實施的。在畢業(yè)前夕的一次大型公開班會上,我讓一個從未擔當過主角的孩子做主持。孩子緊張地結(jié)結(jié)巴巴,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甚至一個領導說:“你怎么讓這個孩子來主持啊,簡直不是你們班的水準嘛!”我堅持的理由是,這是一班最后一次大型活動了,不能因為要呈現(xiàn)完美的班會,而讓這個孩子失去最后一次機會。那些已經(jīng)鍛煉充分的孩子不需要再展示什么了,而這個孩子必須要得到一次機會,克服不敢在公開場合發(fā)言的弱點。
如今,這個孩子已經(jīng)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全英班?;貞浉咧型?,他最感念的就是我愿意給他機會,并鼓勵他在那樣的大型活動中做主持人。四年后,一班的孩子們或考研或入職,進入了華為海外部、小米、中正事務所等一流企業(yè)、單位。孩子們驕傲地說,面試成績能夠這么好,與當年在一班得到的充分鍛煉分不開??!
視頻《我們一班的堅守》的結(jié)束語,孩子們是這樣寫的:
“遺忘了在孤燈下曾做過的試卷有多厚,遺忘了在靜悄悄的教室的考試有多艱難,甚至已忘了自己曾為心中熾熱付出過幾許,但不曾忘記的是銘刻于心的班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高考在即時,我們懷抱它;踏往大學時,我們留戀它;告別青澀時,我們笑對它;迎接成熟時,它已融入我們的心。
它,是我們的天路,我們一班人通往人生之美與愛的天路。
我們是一班人:我們所愛,乃是誠摯為人;我們所愿,乃是自強于世;我們所尋,乃是德厚心堅:我們是一班人,行不一般事,我們是不一般人,乘君子之風,我們一如既往的奮力前行著,我們是永遠的一班人!”
這就是鐫刻進孩子們生命里的班規(guī)!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