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對于小學兒童來說,生活就是玩樂,就是活動,在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活動就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qū)。活動可以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也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靈敏性,積極思維的心向,自制能力、組織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緒品質。它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在新課程改革觀念的引領下,各學校也在逐步落實相關的理念,特別是對引導學生學習方面有了具體的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勤于動手、樂于探究,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方法成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密切關注的重點,而且在活動中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充分發(fā)揮,真正體現(xiàn)數學的樂趣。
一、在活動中探究知識
剛上課,學生的頭腦還在浮現(xiàn)課間活動時的情景,注意力不能立即回到課堂上來,此時若把活動引入課堂,可以給學生強烈的刺激,引起它們興奮中心的轉移,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讓孩子們分小組用紙動手折角,每一小組的同學都折角,認真觀察所折的角,然后再用手摸一摸,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孩子們相互協(xié)作,認真觀察,主動探究。孩子們觀察后回答:“角摸起來尖尖的有些扎手,角的兩邊摸起來直直的,很光滑?!睅熢诤⒆觽冋鄣慕侵校x擇幾個大小不一樣的角貼在黑板上。緊緊追問:“你能說出這幾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孩子們比較后得出結論:“角是有大小的?!睅熯M一步設計活動:“如果給你一顆圖釘,兩條硬紙條,你能做一個活動角嗎?”孩子們踴躍參加做角活動,緊接著,教師組織孩子們做游戲:聽口令,變大小。孩子們在教師“變大”“變小一點”……的口令中拉動活動角邊。通過這個操作活動,為孩子們自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孩子們很容易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就會辨認角。
二、在活動中講清主要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手腦并用、學用結合,才能使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梯形的面積教學”這一課中,我們通常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即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的,這樣的做法當然也體現(xiàn)了轉化思想。問題在于學生如果沒有轉化意識,一拿到梯形就能這樣去操作嗎?答案是否定的。但若從轉化思想出發(fā),即當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如何尋求轉化的途徑,把學習的主要內容講解清楚,便是轉化思想的運用。面臨求梯形面積這個問題時,已有的知識基礎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已經知道計算方法了,于是我們努力考慮能否把梯形轉化成以上這些圖形來計算面積?若有了以上思考,將梯形面積計算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來處理就水到渠成了。學生在活動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
三、在活動中鞏固強化練習
對一些抽象化的知識,通過活動,可以加深理解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加法估算”后,我設計了一個生活案例:今天是小強爺爺的生日,爸爸帶領全家到飯店為爺爺慶賀,入座后爸爸請爺爺點菜,爺爺把菜單遞給小強笑呵呵地說:“今天我讓小強為我點菜,但有個原則——不能浪費,錢數控制在200元以內?!闭埬銕托妬睃c菜。
學生在幫小強點菜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數、家人的口味、菜價的高低、營養(yǎng)的搭配等。這樣的教學,學生參與意識強、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能將枯燥的估算知識,通過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同時也使學生不斷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認識周圍的世界。此項活動設計內容有情趣性、學生操作起來也容易,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關注和積極主動參與整個活動。
四、在活動中結束教學
實踐表明,在下課前的幾分鐘,學生身心疲憊,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在課的結尾設計一些帶有競賽性的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的結尾推向高潮。
例如,在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這一課的最后,可設計以小組為單位,先統(tǒng)計再畫圖的活動,讓學生先統(tǒng)計自己在本節(jié)課表現(xiàn)(優(yōu)、良、中、差)的信息,然后再畫圖?;顒忧袄蠋熆晒膭顚W生:“誰畫得又正確又漂亮就是優(yōu)勝者,大家為他鼓掌。”這時各個小組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小組一個一個地統(tǒng)計,有的小組干脆喊起來,誰也不甘示弱。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經常做一些活動,如“快速搶答”“神機妙算”“巧思妙想”“接力賽”等。在下課前穿插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收到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及時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而且可以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結束學習,并使學生迫切期望下一節(jié)數學課的到來。
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創(chuàng)造,為了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我覺得用活動貫穿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內容,而且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肖延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12(8).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