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關慶
摘 要:當今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相當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教學形式還多局限于教師講學生聽,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在“導”,做好“導師”這一角色。
關鍵詞:拒做講師;爭做導師;角色
在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還多局限于教師講學生聽,在語文課上串問串講,甚至“一講到底”,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講師”?!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認為,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閱讀教學中要重在“導”,做好“導師”這一角色。
一、導讀
1.加強范讀
在農(nóng)村小學,朗讀一直是語文科的“硬傷”“永遠的痛”。有些教師不注意發(fā)揮示范作用,不范讀,不領讀,簡直做起了“不下水的游泳教練”。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以聲傳情,形神兼?zhèn)?,能夠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感情,從而與教師、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這就需要老師有過硬的朗讀水平,在朗讀中“以情煽情”,學生才會讀出豐富的情感。通過教師精心的指導,學生刻苦的練習,朗讀才能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它的藝術魅力。
2.注重理解、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雖然注意了讀,但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分開的現(xiàn)象常??梢?,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對課文不理解,就無法讀出感情,談不上培養(yǎng)朗讀能力,也就沒有深入探究可言。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在朗讀中要注意加強體驗,使學生置身于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嘴巴代替作者說話,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調(diào)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而且要留有評議的時間。
3.慎用齊讀
在農(nóng)村小學,有相當部分教師“鐘情”于齊讀的氣勢,朗讀多采用齊讀的形式,結(jié)果造成部分學生“濫竽充數(shù)”。當教師指名學生個人讀時,往往讀不通順或根本讀不下去。我建議多些個體讀,個性化朗讀,少用齊讀。
二、導思
1.注意思維訓練的層次性
在閱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由字、詞、句到段到篇;從能思考“是什么”一類淺層問題,到能思考“什么怎么樣”的一般問題,再到能思考“為什么”一類深層問題。
2.注意通過詞句的比較,鍛煉學生思維的精確性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一些關鍵的詞句,通過作比較的形式,進行揣摩、推敲,使學生領會到運用詞句的準確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3.利用文中的“留白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課文中往往有許多“留白處”,我們可采用“補白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內(nèi)容加深理解。
三、導說
1.多給學生說的機會
把教師繁瑣的分析讓位于學生的說,多給機會學生說,能讓學生說的盡量讓學生說,并注意指導學生說完整、說具體。
2.仿句式說話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訓練價值,我們要充分借用文本提供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仿這些典型句式說話,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觀潮》中的“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笨勺寣W生仿說夸張句:A.教室里太安靜了,靜得____。B.他長得太瘦弱了,好像____。C.____,____。我們要重視句式的捕捉和運用,重視訓練過程,細化訓練環(huán)節(jié)。
3.利用情境圖說話
很多教師往往只重視對文章的講解,卻忽視了插圖的利用,導致很多學生將課本中的插圖“涂鴉”得十分搞笑,嚴重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畫面,說出作者給我們的“無聲語言”;也可以探究畫面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可憑借插圖,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插圖上課文中所沒有寫到的內(nèi)容。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插圖中父親在廢墟里找自己的兒子,而文本中對這些畫面卻沒有具體的描寫,可以讓學生觀察想象,把場景說具體。
四、導練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托文本,以文本語言為基礎,從學生學習的實際與需要出發(fā),適時、精心地設計課堂練習,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我們要重視設計好兩類練習:一是基礎性練習,可以圍繞課后練習該動筆的字詞句,語文百花園前后出現(xiàn)的、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或本班有缺憾的知識點等進行設計練習;二是感悟性練習,以感悟文本為主,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我們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重兼顧全體學生,否則就會出現(xiàn)學困生“吃不了”、優(yōu)秀生“吃不飽”的現(xiàn)象。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要有一定的梯度,有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選擇,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作業(yè)權。事實證明,沒有精心設計過的練習,既不能很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又體現(xiàn)不出教學的分層,難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導寫
農(nóng)村學生作文時普遍存在文思枯竭、語言枯燥、空洞無物等現(xiàn)象。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學生閱讀時沒有學習寫作的意識,不能做到一邊閱讀一邊感悟其寫作方法。課文是例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歸納總結(jié)出作者的寫作法。如學了《詹天佑》一課,可歸納寫法:(1)“照應”手法的運用;(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活動來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3)寫人的文章要注意選擇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zhì)、性格特點的典型事例來寫。掌握方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直接模仿運用,遷移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布置寫片段、寫周記或?qū)懽魑牡男问阶寣W生運用所學的寫法。寫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就逐步養(yǎng)成勤于動筆、樂于表達的習慣。
只要我們農(nóng)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做好學生閱讀的“導師”,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盡是滿園春色”,讓我們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和學生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吧!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