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海
【摘 要】本文分析BIM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BIM技術能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有利于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化,更易于學生理解。
【關鍵詞】BIM技術 建筑施工技術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C-0150-02
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專業(yè)必修課程,具有實踐要求高、專業(yè)性強、內容多等特征,該課程教學要求理論聯系實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單純注重講解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導致學生對施工中涉及的各項流程難以理解,仍然無法掌握建筑施工技能。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入BIM技術,該技術能模擬建筑施工過程,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中掌握施工技巧。
一、BIM技術概述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它具備動態(tài)仿真、信息處理能力,在建筑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應用價值較高。BIM技術可使書面信息變成立體施工場景,防止出現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jié)現象,該技術應用能使建筑工程集成化程度提升,促使其生產方式發(fā)生變化,提高施工效率與質量。
BIM技術源于美國,它能分析建筑結構構件及其所在位置是否合理,便于提前發(fā)現建筑施工設計問題所在,及時調整設計方案,防止出現設備安裝難、結構開孔等現象。該技術能通過計算機軟件達到虛擬施工目的,直觀把控施工過程,可重復操作,不存在風險性、破壞性,能將施工安全隱患消除,防止發(fā)生安全事故,同時便于施工團隊調整施工進度,降低成本。虛擬施工能模擬各種類型的施工環(huán)境,例如生活區(qū)域、辦公區(qū)域、道路施工等,便于施工人員按照施工規(guī)范、動態(tài)圖紙完成整個施工過程,避免出現質量問題。
二、建筑施工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專業(yè)必修科目,是一門專業(yè)課程,所涉及知識點復雜、知識面廣,具有較強實踐性,且知識更新速度非???。建筑物建設工作涉及內容較多,如混凝土結構、結構吊裝、土方工程等,均屬于建筑分項工程,所有工程項目需根據先后順序完成,建筑施工技術也要按照施工順序進行教學。目前,社會對建筑施工人才需求量較大,與此同時,人才競爭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建筑人才提出了更嚴格要求,不僅需要建筑人才掌握施工技能,而且要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及時發(fā)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確保施工質量與安全。然而,從現階段建筑施工技術教學情況上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模式比較落后
我國多數高校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講授課程內容,學生聽課為主,雖然部分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到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施工內容,但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對實際建筑工程接觸少,因此,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在具體教學中,教育人員需引入工程實例,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促使師生互動性增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其將施工方法掌握。
(二)缺乏實踐機會
部分院校與施工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爭取實踐機會,不過實踐機會有限,學生數量較多,施工實習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在實習時,學校主要按照班級為單位實習,一般以2-3周為實習期限,實踐時間較短,學生并不能深入了解每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無法將實踐與理論結合。
(三)師資結構不合理
從院校師資結構上看,大部分為青年教師,缺乏施工實踐經驗,僅將施工技術理論知識掌握,教學內容設計與實際工程出現脫節(jié),學生無法理解老師所講內容。
三、BIM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建筑識圖中BIM技術的應用
建筑識圖屬于建筑施工技術中的基本內容,建筑院校對建筑識圖教學非常重視,不過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原因在于教學項目與實際工程無法結合。部分院校使用二維形態(tài)施工圖紙講課,要求學生運用空間想象力將施工圖紙與施工現場聯系起來,然而學生想象力有限,尤其對初學者而言難度極大,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缺乏學習積極性。
BIM技術能使平面施工圖紙變成三維模型,重新設置建筑施工技術教學模式。首先,老師通過BIM技術,建立鋼筋、土建模型,模型可任意切剖,或對旋轉角度進行調整。其次,學生可按照三維角度解讀建筑工程,并將其與二維圖紙相結合,采用二維圖紙與三維施工圖對照模式進行學習,更易于理解所學內容。最后,老師可指導學生應用BIM技術建立三維施工模型,這實際上是一種模擬實踐方式,有利于對學生圖紙檢驗能力、識圖能力進行培養(yǎng)與鍛煉。
(二)施工技能學習中BIM技術的應用
施工技能學習是建筑施工技術的核心部分,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看,大多首先由老師對理論知識(如施工技術、施工流程等)進行講述,然后向學生播放建筑施工視頻,使學生了解基本施工環(huán)節(jié)和內容。然而,施工視頻內容并不完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能運用PPT展示學習內容,不過施工中涉及的關鍵技術難以用語言表述。
BIM技術能融合數字三維建模、虛擬現實、BIM三種技術,可數字化模擬建筑建造過程,將施工順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明確建筑施工順序,了解施工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猶如置身于施工現場,有利于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升建筑施工技能教學效果。
(三)土方工程施工中BIM技術的應用
土方工程施工學習難點在于計算土方工程量、明挖法施工流程等,老師要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相關內容,包括地質勘探報告、工程概況等,然后引入問題,如:“土方工程包括哪幾個施工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引入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完成書本內容講解后,老師可進行案例分析,于地圖上指出工程位置,結合地質勘查報告、地形圖,明確現場地層情況。當學生對工程性質有所了解后,老師需利用BIM技術模擬施工現場。
模擬施工現場流程:將工程信息導入Civi13D中,設置放坡曲面,使原始地形曲面、放坡曲面兩者融合,獲取三維效果、二維圖紙。設置放坡場地,對放坡投影輪廓線進行繪制,完成放坡繪制操作后,利用對象查看器對放坡曲面進行觀察,獲取三維模擬效果。利用BIM技術虛擬建筑施工后,老師需布置課后作業(yè),如要求學生采用不同方式對土方工程量進行計算,并對比計算結果準確度。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中BIM技術的應用
所謂混凝土工程施工,就是指根據建筑施工要求,采用模板澆筑將混凝土、鋼筋材料制作成各類構件的施工過程,具有工藝復雜、施工內容多等特點。在學習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教師首先要把施工圖導入BIM軟件內,從而得到混凝土三維結構,并對其透明度進行調整,顯露隱蔽鋼筋,將各種鋼筋構造展示出來,如門框墻、框架梁、框架柱等。學生可利用BIM技術觀察鋼筋節(jié)點構造情況,便于將鋼筋混凝土施工環(huán)節(jié)與技巧掌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建筑施工中。
(五)基坑施工中BIM技術的應用
基坑工程施工難度非常大,它涉及土力學穩(wěn)定性、典型強度、支護結構等知識點,若單純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并無法理解透徹?;庸こ淌┕ぞ褪侵稿^桿、鋼板樁、地下連續(xù)墻、土釘墻等支護方案施工,是建筑施工技術中的重要內容,實踐性較強,采用BIM技術對學生進行基坑施工教學,有利于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施工過程。
在上課之前,老師需將基坑施工圖紙導入BIM軟件內,對三維模型進行構建,向學生講述各種基坑工程的適用條件以及結構類型。BIM技術能完成動畫、渲染、建模等功能,便于師生從直觀角度觀察基坑施工環(huán)節(jié)。除此之外,老師還可對基坑支護形式進行更換,補充混凝土標號、土層容重等教學內容?;邮┕W習難度相對較大,教師在該課時上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有條件情況下,可結合工程實踐輔助教學。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單純講述抽象理論知識,學生無法理解所講內容,教學效果較差。BIM技術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可模擬建筑施工過程,獲取三維圖像,使抽象知識更具體化,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技術教學質量與水平,使學生將施工技能掌握,為日后工作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劉占省,趙明,徐瑞龍.BIM技術在建筑設計、項目施工及管理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3(3)
[2]翟越,李楠,艾曉芹,等.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施工技術,2015(12)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