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飛雪
這些“挑水果小秘訣”都是真的嗎
⊙風飛雪
一入夏,各種香甜多汁的水果大量上市,挑到汁多肉厚味美的水果,無疑是吃貨們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網(wǎng)上流傳著許多挑水果的“小竅門”,不過這些說法不一定那么靠譜……
瓜蒂是否彎曲和西瓜的甜度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我們看到的瓜蒂,學名稱為果柄,是西瓜雌花的花柄發(fā)育而來的。西瓜的花著生在葉腋處,因此,在開花期間受到藤蔓生長的影響,雌花在瓜藤上生長的朝向是不同的。當雌花授粉、開始膨大增重時,果柄受到逐漸增重的果實牽拉,開始變形:對于很快接觸到地面的果實來說,由于有了大地的支撐,果柄不會被繼續(xù)牽拉變形;而對于另一些果實來說,則要將果柄拉得彎彎的才能安穩(wěn)的接觸地面。在果實隨后生長過程中,果柄也在不斷加厚,產(chǎn)生更多維管組織來供應糖等物質(zhì),最后定型,成為了我們看到的瓜蒂。
由此可見,瓜蒂是否彎曲并不能影響果實本身的物質(zhì)儲存。西瓜在生長過程中,一般還要經(jīng)過幾次“翻瓜”——將西瓜著地的一面翻到上面,從而讓西瓜能夠更均勻的發(fā)育。在這個過程中,果柄可能由直變彎,也可能由彎變得更加卷曲。所以說瓜蒂彎曲與否,和西瓜的甜度真的沒有關(guān)系哦!
還有人覺得花紋整齊清晰的西瓜才好吃,這也沒有科學依據(jù)。西瓜表面的花紋是由果皮細胞中葉綠體密度不同造成的,是果皮的自身屬性。通常西瓜果皮的花紋是平行排列的。如果花紋整齊,其反映出的是西瓜是均勻膨大的。此外,如果西瓜沒有經(jīng)過人工“翻瓜”,著地一面的瓜皮顏色發(fā)黃,果皮厚,也會影響花紋的整齊度。
依靠花紋“是否清晰”來判斷瓜的品質(zhì),這個真的是非常不靠譜。不同品種的西瓜,花紋的深淺和分布千差萬別。比如,北京地區(qū)常見的“京欣一號”和華東地區(qū)常見的“8424”西瓜,是典型有著“清晰條紋”的西瓜。而“黑美人”,由于瓜皮顏色較深,花紋就不明顯了。更有甚者,例如在陜西、甘肅一帶種植較多的“陸地青皮西瓜”,其果皮上的花紋細小且分散在整個表面,幾乎看不出明顯的條帶。
很多種原因都會造成芒果果皮出現(xiàn)黑斑。出現(xiàn)黑斑并不一定代表芒果里面壞掉了。芒果果皮與香蕉皮類似,二者都含有多酚氧化酶類,在受到機械碰撞、冷凍等刺激,造成細胞破損后,細胞內(nèi)釋放出的酶將酚類物質(zhì)氧化為褐色的醌類物質(zhì),就會產(chǎn)生深色斑點。在運輸過程中如果沒有很好的包裝,芒果間彼此擦碰,也容易出現(xiàn)黑斑。
病菌感染也可能造成芒果黑斑。這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芒果角斑病(也叫芒果黑斑?。?。芒果角斑病是一種細菌病,由雨水傳播,通常危害植株的葉和嫩莖。在芒果掛果期若雨水較多,則病原可能會附著在果實表面,造成黑色潰瘍狀斑。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如果這一病害發(fā)生在芒果采摘前,那么只是使得芒果的賣相不好,而果肉則通常不受影響。這些芒果一般就成為了市場上的打折芒果。
至于“出現(xiàn)黑斑表明內(nèi)部壞了”的情況也可能發(fā)生:通常癥狀是在沒有外觀破損的情況下出現(xiàn)片狀的褐色斑塊,并逐漸加深,且變色部分觸摸起來失去了原有的彈性。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還是不要買為好。此外冷藏過的芒果,也容易產(chǎn)生黑點。
目前市場上,尤其是北方市場上的香蕉,都是經(jīng)過處理的,大家不必擔心。香蕉是一種呼吸作用很強的水果,在呼吸的同時產(chǎn)生大量乙烯,從而使果實迅速變黃和軟化。如果等到香蕉變黃再采摘,那么北方的吃貨們就只能吃“香蕉泥”了——在運輸?shù)倪^程中迅速軟化的香蕉很容易破損。
于是人們在香蕉青澀之時就將其采收,這時硬邦邦的香蕉就不怕長途運輸了。在到達目的地或是快到的時候,將少量乙烯利放入堿性溶液,使其釋放乙烯,香蕉即可迅速穿上黃色的衣服,軟化,達到可以食用的狀態(tài)。乙烯利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合法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一般催熟香蕉的用量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任何影響。
有時候由于溫度低或者處理時間不夠等其他原因,一些香蕉沒有完全被催熟,會產(chǎn)生“兩頭青”的現(xiàn)象。大多時候,兩頭青的香蕉已經(jīng)達到可食狀態(tài),若還是覺得不夠熟——將香蕉放在塑料袋中密封一兩天,青色即會被香蕉自己產(chǎn)生的乙烯褪去,香蕉會更加香甜。
“白屁股”和是否使用激素沒有必然關(guān)系。真正與之相關(guān)的是采摘時間。草莓的發(fā)色過程是光和內(nèi)源植物激素共同作用完成的。一般來說,越靠近尖端的部分發(fā)育時間越長、累積花青素越多,因此草莓會從尖端開始逐漸變紅。
大棚內(nèi)生產(chǎn)的草莓受光照較弱,發(fā)色過程偏慢;不同品種的草莓,有些品種(如多倍體等)果實較大,果實基部發(fā)色便會更為推遲。如果等到草莓完全變紅再采摘,過熟的草莓頂端非常容易損傷,導致整個果實霉變。因此,通常果農(nóng)不等到果實完全變紅就開始采摘,這就造成了很多草莓,尤其是大個草莓“屁股”發(fā)白的現(xiàn)象。此外,草莓畸形、果肉發(fā)白等情況也不能說明它們出了問題。
獼猴桃的這個“嘴”,是其開花時柱頭的著生部位。獼猴桃花的子房是由多個心皮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的。對于市面上常見的中華獼猴桃來說,如果獼猴桃的生長情況良好,呈現(xiàn)出圓周狀的均勻膨脹,那么就會形成圓錐狀的“尖嘴”;而如果因為授粉、環(huán)境等影響,造成子房不同方向上的膨脹不一致,那么就會形成扁的“鴨嘴”,甚至還會出現(xiàn)“畸形嘴”。此外,“嘴”的形狀和品種也有關(guān)系。一些獼猴桃品種子房發(fā)育在兩個方向上本身就不均等,這樣就會造成“鴨嘴”。由此可見,獼猴桃是尖嘴還是鴨嘴,取決于果實生長而成的外形(即截面是圓的還是橢圓的)。
如果想通過尖嘴和鴨嘴來辨別是否使用了膨大劑,挑選出未用過膨大劑的獼猴桃,那真的是不靠譜——膨大劑造成的是整個果的增大,和果實的扁圓關(guān)系不大。在獼猴桃中使用膨大劑本身是合法的,在標準范圍內(nèi)使用也足夠安全。不過膨大劑可能會影響水果的味道,如果不想買到使用膨大劑的水果,更靠譜(但也不完全可靠)的方法是看果實大小是否異乎尋常的大。
還有人說皮是土黃色的獼猴桃品質(zhì)更好。其實,這個說法也不靠譜。
在我們的印象中,獼猴桃的皮都是土黃色的,但這并不代表其他顏色的獼猴桃都不好吃。獼猴桃在植物學上是一個屬(獼猴桃屬)果實的統(tǒng)稱??杀皇秤玫墨J猴桃有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軟棗獼猴桃等好幾個種。前兩種獼猴桃分別在新西蘭和我國廣泛種植,通過雜交、選育等手段,產(chǎn)生了極多品種。這些獼猴桃從色澤、觸感、口感到果肉顏色千差萬別。所以說,那些不是土黃色皮的獼猴桃也許是非常好吃的其他品種。
其實,在網(wǎng)上流傳的挑水果小竅門中,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說法以外,其他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不過,挑選水果可不是光靠背背竅門就能掌握的,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吃貨,還是自己動手,挑一挑實踐一下吧。
(摘自果殼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