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祿
科舉,即分科舉人,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隋煬帝時設(shè)置明經(jīng)、進士二科,明經(jīng)科重在經(jīng)義,進士科重在試策,這是科舉制度的開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變,明經(jīng)考試重帖經(jīng)墨義,進士考試則注重詩賦。明經(jīng)科只要熟讀經(jīng)傳便可以考中,進士科則需要具備相當(dāng)?shù)奈膶W(xué)才能,所以進士及第很受人推重,“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绷硗?,由于進士科錄取的名額極少,所以黜落的士子相應(yīng)較多,唐代詩人孟郊就遭遇過落第的厄運,并寫下了不少落第詩。
孟郊,湖州武康人,一生窮愁潦倒,作詩多苦吟。其苦吟的內(nèi)容主要是生活的貧苦、世態(tài)的炎涼以及科場的失意。據(jù)現(xiàn)代學(xué)者范新陽的研究,孟郊曾“十七年間六落第”。有道是悲憤出詩人,孟郊落第的痛苦轉(zhuǎn)化成了源源不斷的詩情。在《落第》詩中孟郊說道:“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雕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棄置復(fù)棄置,情如刀劍傷?!泵辖家缘聩樧栽?,卻不料科舉落第;而那些“鷦鷯”般不學(xué)無術(shù)之徒,通過旁門左道卻時運亨通。所以孟郊覺得天地失色,曉月無光,連萬紫千紅的春花都帶著嚴(yán)霜,這種表述從側(cè)面折射了孟郊落第后的痛苦;而“情如刀劍傷”一句,則是正面陳述其撕心裂肺的傷痛。
第二次落第后,孟郊寫下了《再下第》一詩:“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睆脑姼杩磥?,這次落第之后,孟郊徹底失眠了,想起從家鄉(xiāng)到長安路上的顛沛和困頓,不禁流下了悲傷的淚水?!翱諏I見花”,是以樂景寫哀的典范,王夫之曾經(jīng)說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边@首五言絕句雖然短小,所寫的痛苦卻頗為深長。
孟郊落第后所賦詩作,還有《下第東南行》《下第東歸留別長安知己》《失意歸吳因寄東臺劉復(fù)侍御》等,所抒發(fā)的情感與上面兩首詩并無差異。另外,孟郊的《贈崔純亮》一詩,宋代彭乘在《墨客揮犀》一書中認(rèn)定為“下第詩”,大概是孟郊落第后贈別崔純亮所作的。
“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孟郊受盡了命運的撥弄。好在四十六歲那年,孟郊時來運轉(zhuǎn),終于考中了進士。需要指出的是,唐代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之說,可見孟郊考上進士的時間其實并不算晚。
孟郊在困境中的極度壓抑,進士及第后便有了強烈的反彈。假如說他落第后所賦的詩歌可以稱為“苦詩”的話,那么他及第后所賦的詩歌則可以稱為“快詩”。如《登科后》一詩道:“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甭涞诤偷堑?,不啻是天淵之別,前者意味著沉淪蒿萊,后者則可能青云直上,這首詩反映了孟郊魚躍龍門后的狂喜心情,但是詩歌缺乏含蓄,頗有幾分貧兒驟富光景。也正因為如此,彭乘在《墨客揮犀》中略帶譏諷地說:“東野下第詩曰:‘出門如有礙,誰云天地寬。晚登第,乃作詩曰:‘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夫名利之重輕,人所不能免,東野尤甚?!币话阏f來,進士及第后便進入了一條超越社會階層的垂直上升的通道,但是孟郊及第后只是被授予溧陽縣尉,仕途并不順利,地位更談不上顯赫,所以又有人認(rèn)為其“一日看盡長安花”堪稱詩讖,好花既然一日看盡,那么前程也就到此為止了。
孟郊的落第詩,緣事而發(fā),新生硬瘦,可謂力透紙背,情寓其中。千載之下仍然不難體會到其“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的藝術(shù)魅力。
(常朔摘自《光明日報》2016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