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紅
“三化”打造高中地理活力課堂
屈 紅
內容情境化;素材生活化;結尾巧妙化
1.教學內容情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要打造高中地理活力課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積極將教學內容情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筆者以為可采用以下兩種形式:①精心設計地理小實驗。地理小實驗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動手、動腦、動口,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魯教版高中地理(下同)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三節(jié) “地球公轉地理意義”中黃赤交角地理意義時,用飲料瓶固定一根鉛筆表示太陽光線,讓學生觀察并記錄 “地球儀位于飲料瓶不同位置時,鉛筆指向地球儀的緯度位置有什么不同”,從而非常直觀、形象地得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的規(guī)律,這樣就能輕松地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這個難點的理解。②靈活引用古典詩詞。將古典詩詞引入地理課堂,既能調動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例如,筆者在補充初中地理“中國地理”之“地形和地勢”時,讓學生自己搜集一些能表明我國大江大河東流的詩詞,如:大江東去浪淘盡;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課堂上師生一起吟誦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一起體會其中蘊含的地理原理,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學習熱情高漲。
2.教學素材生活化,提高地理學科的趣味性。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選取材料作為教學素材,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加深對地理知識、地理原理的理解。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三節(jié)“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時,就以“我校后排高三教學樓一樓六月份陽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陽光就被前排樓房擋住”作為教學素材。這些身邊的素材在某種程度上比課本的圖文材料更具有說服力。
3.課堂結尾巧妙化,加大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巧妙的課堂結尾,不僅能鞏固知識,檢查課堂的學習效果,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思維,開拓思路。筆者常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課堂小結:①列知識結構。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重難點,并讓學生在書上或紙上列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教師擇優(yōu)加以展示并點評,這樣可以使學生及時、系統地復習本節(jié)課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②畫思維導圖。高中地理課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綜合思維、形象思維。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思維,使得學習內容不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系統的知識網。③播放視頻。教師可以在枯燥的書本知識講解后利用多媒體為課堂增添一些色彩,提高課堂的活力。例如,筆者在執(zhí)教必修三第四單元第三節(jié) “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為例”這一課后,就播放了視頻新聞 《騰籠換鳥筑巢引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兩次產業(yè)轉移原因及影響,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產業(yè)轉移”這個重要知識點的理解。
G633.5
A
1005-6009(2017)83-0064-01
江蘇省寶應縣曹甸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