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界牌初級中學 李 海
夯實基礎(chǔ),內(nèi)化能力
——初中作文教學的思考和實踐
江蘇省濱??h界牌初級中學 李 海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和教師最難的板塊就是作文。《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文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因此,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在初中作文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積累材料、夯實基礎(chǔ)、指導批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筆者將從初中作文教學的思考和實踐展開闡述,望與廣大教師進行共同交流與進步。
1.教學方法單一
作文教學是一項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涉及了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諸多方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謂是“難中之難”。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正處在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但是,許多教師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中沒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學方式往往較為單一,這可能是其心理對于作文反饋量大“吃力不討好”,因而望而生畏所造成的,往往指導、講評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久而久之也覺得無趣枯燥,因此,學生沒有打好寫作基礎(chǔ),其寫作質(zhì)量和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2.缺乏生活化與真實性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的作文中最常見到的一個寫作問題就是文章結(jié)構(gòu)混亂,主題不明確,表達不清,而且存在著“假、大、空”現(xiàn)象。學生在寫作時思路不清晰,喜歡將句子相互借鑒,沒有注意句式、短語之間的混雜,以至于關(guān)系套疊,表意不清;同時,在作文表達中往往不敢表達真實情感,或是故意編造一些不存在的內(nèi)容來充當寫實作文,容易形成作文中的浮夸之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獨生子女容易受到家長的你還,缺少對生活的正確理解與感受,忽視了詞匯、句子等的合理使用,使得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作文缺乏生活化與真實性。
3.閱讀量不足
在初中學生的作文中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文章都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表達錯誤的現(xiàn)象,以至于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主題等往往不被人理解,就造成了文章混亂,使得寫作這一塊的分數(shù)不高。這是因為學生的閱讀量嚴重不足。閱讀是學生提寫作水平的有效渠道,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大量閱讀中體會到優(yōu)秀的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學習其文章結(jié)構(gòu)與句式,開闊自身的視野,培養(yǎng)語言文字的興趣,從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水平。但是由于許多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wù)或是提高其他板塊的分數(shù),逐漸將閱讀的時間壓縮,或是讓學生快速閱讀記憶等,沒有真正的理解文章,這就使得學生的閱讀量逐漸減少,使其寫作能力發(fā)展受到限制。
1.激發(fā)興趣,增加閱讀量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能夠提升寫作能力,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愛好,介紹能夠激發(fā)起興趣的作品、文章等閱讀,提高閱讀量,從而逐漸提升寫作興趣。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增加閱讀量無疑是一條練習寫作的重要捷徑。教師在了解學生愛好之后,可以選擇《讀者》《萌芽》《求學》等圖書雜志,或是一些國內(nèi)外的文學名著,將其介紹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等良好習慣,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不斷的積累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素材等。教師還可以每周選擇一個課時,與學生共同評析一篇美文佳作,引導學生閱讀方向,使學生更加有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得以情感與文化的升華,并在賞析中開拓思路,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
2.觀察生活,注重積累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還會回歸于生活。其實,真正是作文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是與同學間的交流,或是行為、言語上的表達,也可能是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心得體會,或是朋友間有趣的事情等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一篇作文的素材,真正體現(xiàn)了“一花一木一世界,點點滴滴皆文章”。初中學生在寫作時,其作文往往顯得空洞,沒有真實感。就是因為平時對生活沒有多加觀察,注重積累,少了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向觀察生活等方面引導,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其與大自然的花、草、樹、木等,以及大社會中的農(nóng)、工、商、士等想接觸,能夠感受生活,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在這過程中不斷積累,學會在作文中記錄實景、語言、行為以及思想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動機。
3.加強交流,夯實基礎(chǔ)
如何能在作文中表達清晰,能夠清楚明白寫出來呢?這就要求要先學會“說”。所謂的“說”,就是我們的日常表達能力,會聽說讀是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要不問,也是寫作中重要的訓練途徑。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或?qū)W校存在著重讀寫,輕聽說的不良現(xiàn)象。而事實上,“說”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在“說”做文章,才能提升學生“寫”的技能。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可以種安排課堂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課堂中盡可能的表達出來。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加入辯論、演講、班會的多種口頭表達形式來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以及說話訓練,并給予學生正確的聽說讀寫方向,引導學生有重點、有條理的具體描述,這樣,才能更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書面表達水平,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4.作文講評,內(nèi)化寫作能力
批改是評講的前提,修改是評講的目的。做好學生作文的評講是作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使得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的不出之處以及可發(fā)揚的優(yōu)點,能夠?qū)ζ渌麑W生的構(gòu)思、技巧等加以借鑒,從而內(nèi)化寫作能力。在以往的初中作文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在逐篇批改之后進行必要的評講,再返回去讓學生修改。由于一堂課的時間受到限制,往往不能將問題一一列出評講。因此可以在作文評講基礎(chǔ)上,將學生自改、互評等方式相結(jié)合,不僅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在評講過程中,要注意抓住重點,挑出全班同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多褒少貶,多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并對于學生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自我找出問題所在,并指導解決方案,以達到作文講評的最終目的,內(nèi)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初中作文教學要求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會觀察生活,將生活化融入作文,并正確指導和訓練學生的寫作,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更好地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chǔ),內(nèi)化其寫作能力,最終定會有創(chuàng)新的佳作涌現(xiàn),使學生的寫作之路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