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城中小學 吉彥祥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研究
江蘇省寶應縣城中小學 吉彥祥
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掌握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通過這一能力的增長進入到社會社交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在內容上小學語文教育總結了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所接受的相關知識,并為學生制定了其他相關知識的學習計劃,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知識與能力基礎。同時,為了達成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目的,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嚴格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更新,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具有相當的社會適應性。
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知識容量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本身而言,是極富有科學性與體系性的,并嚴格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年級劃分。從這一點看小學語文的教學板塊設計可以說是為小學階段的學生“量身定制”的。但這不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就是完美的,教師往往會為了平衡教學難度與課程容量在內容上做出了一定的取舍。主要問題有:詩歌教學以古詩詞教學為主,但教學內容又過于單調;童話內容選材過于低齡化;人物形象刻板等,這都使得語文教學在某些問題上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無法使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質量。
從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上看,詩歌教學是學生最為苦惱的學習內容。一方面,學生剛開始建立合乎現(xiàn)代社會語言規(guī)范的語法詞匯體系,對于古詩詞所具有的古典文化體系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注意力還是放置在童話、散文、兒歌等內容之上,這些內容相比于古詩詞而言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這就使得古詩詞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得到學生的學習青睞。但這并不意味這古詩詞的教學就難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古詩詞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相較于其他知識板塊確實存在有相當的劣勢,但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是可以轉化成教學優(yōu)勢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限制其語言知識與語文學習水平提高的最大因素就是學習習慣。而教師可以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將古詩詞的劣勢發(fā)展為教學優(yōu)勢。例如:由于古詩詞的內容單調,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學生明顯會對具有文本韻律性的詩詞更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從此入手,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學習興趣。在《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的教學中我就用平實的語言及恰當的背景音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陷入到古詩詞的美妙意境中。通過之后多次重復這一教學,使學生逐步地掌握了古詩詞的學習要領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使學生通過語文教學學得語文的相關知識,更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相關知識及內容,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成為一名具有相當的語文知識儲備的相關人才,更是要通過六年的語文教學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符合社會需要、具有一定社會規(guī)則觀念與意識的“人”。這就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單純是學科教學,更是有一定思想教育功能的教育工具,要注重“以人為本”這一學習教學原則。而教材中這類與社會、風土人情相關聯(lián)的課文篇幅并不稀少,其他思想內涵的文章則是較多。但在這些內容的教學中教師最易常犯的問題是過于說教,使得學生在進行這些文章的學習時有抵觸情緒。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不要只顧著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輸出,還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教學內容與價值輸出易于被學生接受。如:在《憫農》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珍惜糧食、勞動光榮又辛苦的思想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背景拓展教學,如采用多媒體播放農民勞作時的場景,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如果學校有條件,更是可以組織學生真實地參與到農耕中,使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這樣的共情教育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才是尊重了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實際感受的良好學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漢字基礎知識的重視是不言而喻的,一到六年級都有著漢字筆順的教育教學,并隨學生的年級增長對學生的要求也逐步增加。事實上這對于語文學習與教學是利好性的,對于漢語而言筆順是其精華,當學生對漢語漢字的筆順了如指掌時,就標志著學生對于漢語的基本功是有著相當程度的掌握的,這就可以使學生鞏固好自己的語文學習基礎,而這一基礎性的知識鞏固好之后,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學生而言這些基礎的提高會使其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自信,從而反饋到語文教學中。
【結 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來都不是直線上升的過程,它的發(fā)展是充滿曲折和反復的。這就要求小學一線語文教師要經常性反思總結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通過分析和整理,進一步解決問題,將教學問題通過反思轉化為教學方式的整理升級。想要使自身教學理念占據主流前線、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然要自己改善教學方法,不能實行“拿來主義”,要經過辯證批判,進行提煉,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經驗儲備,從而使課堂輕松愉快還兼具自身教學特點,從而進一步促進語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沈瑞,劉權華.教科書中性別問題的分析和研究——以新課改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基礎教育,2013(6)
【2】劉春.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主題類型與教學策略研究——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