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奕椰
一課三學:構建自主式學習課堂
——以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
婁奕椰
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難度較大。為提高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效率,有必要探究更為有效的古詩詞教學策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課前自學”“課堂共學”“課后固學”的全程引領,構建自主式學習課堂,有助于培養(yǎng)中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古詩詞教學;一課三學;自主式學習
古詩詞作為我國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豐富知識、開拓思維、陶冶情操,因此,語文教學中重視古詩詞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但是,隨著以文言文為載體的古典詩詞教學和寫作日漸式微,傳統(tǒng)文化已難以為繼。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難度較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學生的閱讀量有限,理解和掌握古詩詞存在一定難度,大部分學生對古詩詞缺乏興趣。第二,古詩詞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從教學上看,古詩詞教學還只是停留在局部研究上,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多背誦,弄清字、詞、句的特殊用法,重在翻譯、分析以及高度工具化、技術化的訓練講解,以保證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這些做法致使古詩詞的文化底蘊流失嚴重,最具感染力、想象力的文學欣賞課變成了枯燥無味、死氣沉沉的技術課。如在鑒賞過程中,教師以自己的解讀來替代學生的解讀,看似講透了詩歌,實際上忽視了詩歌的意境之美。還有一些所謂的教師“引導”,實際上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第三,古詩詞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不科學。古詩詞鑒賞應是一種最具個人見解的情智活動,但現(xiàn)行古詩詞教學效果的評價是以考試的標準答案為準,難免有所缺失以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是不能合理評價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的。
因此,為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達到古詩詞教學的目標,我們有必要對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反思,探究更為有效的古詩詞教學策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構建自主式學習課堂,“一課三學”教學策略成為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新思路。所謂“一課三學”,即課前自學、課堂共學、課后固學,學習并不只是課堂的事情,課前、課中、課后是一個整體。通過這種整體教學,激發(fā)學生與古詩詞文本對話的興趣、欲望,讓學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為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讓學生從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中走出來,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就會由被動變主動,從而獲得終身受益的自學本領。以學習柳永的《雨霖鈴》為例,課前,筆者將詩詞鑒賞方法、寫作背景、意象分析、詞人情感賞析等要點制成微課讓學生自學。再要求學生熟讀本詞,通過誦讀感知詞人的情感,并思考本詞的表達方式和思想感情,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通過課前自學,學生學會了詩詞鑒賞的方法,了解了本詞的主要內容,對本詞的難點有了初步的思考。學生帶著課前自學的成果、收獲、疑問走進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對作品理解得也更透徹。
課堂共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和學生討論、交流在課前自學中遇到的問題,深入解讀文本,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情入境,自主品味古詩詞的內涵。以學習李白的名篇《將進酒》為例,筆者請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搜索詩中以酒寄情的句子,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在朗讀中體會、在體會中朗讀,品讀李白的“酒中情”,并向全班同學做一介紹。
這一階段,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感悟較多的詩句整理出來加以討論。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盈滿詩意的對話碰撞中,通過反復誦讀涵泳、知人論世、多元解讀等鑒賞方法,李白這些詩句中承載的人生易老的悲哀、好友相聚的歡樂、懷才不遇的激憤、豪情萬丈的愁憤等復雜情感,都被一一解讀出來。
以學生品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一句為例,有學生說自己喜歡這一句是因為品出了李白對權貴的蔑視。教師問學生“何以見得”,學生答:“從‘不足’二字看出?!苯處熂皶r肯定學生把握關鍵字詞的能力,追問:“李白為何‘但愿長醉不復醒’?”學生答:“因為李白此時心中痛苦,借酒消愁?!苯處熢賳柪畎状藭r有何愁,學生介紹了自己課前自學所了解到的李白生平志向和寫作此詩的背景。教師推波助瀾提示全班同學“知人論世”是品讀詩歌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師進而追問學生“鐘鼓饌玉不足貴”是李白的由衷之言嗎?引導學生理解李白此時人生目標不能實現(xiàn),借酒麻醉自己,以減輕痛苦,可見這杯酒里裝的是懷才不遇的激憤。
這一階段的教學是基于師生對詩歌有共同認識所開展的“對話”式教學,采用學生品關鍵字、誦讀感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點撥的方式。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課堂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得益于對學生課前自學內容的梳理。同時,教師教哪些細節(jié)是根據(jù)學生反饋的問題來確定的,并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調整。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詩歌的鑒賞不再停留在粗淺的表面,而是有深層次的感悟,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達到課堂共學的最終目標。
古詩詞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僅靠課前自學、課堂共學是不夠的,濃厚的興趣往往來自于精彩無比的世界,在廣闊的課堂之外。課后固學是課堂自主學習的延伸,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加強。在學完一首詩詞后,可以“以一帶多”進行相關鏈接。如學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便可以鼓勵學生去誦讀蘇軾其他的豪放詞作品,通過比較閱讀,深入品味蘇詞開闊的氣象、高遠的意境、隨意揮灑的筆法、直率透徹的格調、瀟灑狂達的性情。學生在延伸閱讀的同時,一定會潛移默化地把課堂中學到的鑒賞方法加以實踐和鞏固,把這些鑒賞方法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語文能力。當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鼓勵學生點評詩詞,甚至創(chuàng)作詩詞,開展研究性學習,突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創(chuàng)古詩詞教學新天地。
古詩詞教學如果能實現(xiàn)課前自學、課堂共學、課后固學的全程引領,構建自主式學習課堂,則既有助于培養(yǎng)中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又有助于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G712
A
1005-6009(2017)36-0041-02
婁奕椰,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蘇州,215200)教科室干事,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