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盼
酉雞漫談
撰文/王盼
『無雞犬,不成家』,作為十二生肖和『六畜』之中唯一的禽類,雞對于中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它雖常見于百姓家,但卻出身不凡,長久以來被視為神鳥的化身。古往今來,在諸多神話傳說、古言舊語、詩詞歌賦中都有關(guān)于雞的留聲,形成了蔚為壯觀的雞文化。
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昴日星官
中國人養(yǎng)雞的歷史非常久遠(yuǎn),在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遺址中,便出土過許多雞骨。在3000多年前,雞的形象就出現(xiàn)在龜甲獸骨上。雞雖常見于尋常百姓家,但卻出身不凡,長久以來被中國人視為神鳥的化身。中國人更是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為雞日。這與雞“主呼旦、可辟邪”有直接的關(guān)系。
每當(dāng)東方拂曉,旭日微露,在金黃的光亮里,雞頭戴紅冠,身披彩羽,神采奕奕地登場,猶如神邸。于是,“雄雞一叫天下白”,新的一天開始了。
雞每日與太陽同起同休,在許多傳說故事中,它被視為陽鳥、光明的使者。神話中的三足鳥相傳就是雞的先祖。漢朝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曾記載:在遙遠(yuǎn)的東海邊,矗立著一棵神樹扶桑,樹枝上棲息著十只三足鳥。它們是天帝帝俊的兒子,每日輪流上天遨游。后來,它們不聽天帝的指示,搶著上天,于是天空中同時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人間變得酷熱無比。天帝知道后命后羿射下九個,只留下一個。后羿每射下一個太陽,天空中就會落下金色的羽毛。老百姓走進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太陽就是三足鳥。
《春秋運斗樞》曾記載“玉衡星散為雞”,即雞是由天上的星宿下凡所化成的?!段饔斡洝分凶≡谔焐瞎饷鲗m中的神仙昴日星官,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它是一只高六七尺的大公雞,神職是“司晨啼曉”。在《西游記》 第五十五回中,唐僧被蝎子精捉去逼迫成親,他的三位徒弟前去相救,均敗。后經(jīng)黎山老母指點,孫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現(xiàn)出公雞的本相,長叫一聲,蝎子精現(xiàn)出原形,再叫一聲,蝎子精渾身酥軟,死于面前。詩曰:“花冠繡頸若團纓,爪硬距長目怒睛。踴躍雄威全五德,崢嶸壯勢羨三鳴?!痹诘谄呤刂校瑢O悟空為救唐僧,又請來昴日星官的母親毗藍婆,來降服蜈蚣精。孫空悟也有提到:“我想昴日星是只公雞,這老媽媽子必定是個母雞。雞最能降蜈蚣,所以能收伏也?!倍@也說明了雞的另一個擔(dān)當(dāng),即匡扶正義、降妖除魔。
作為火陽精物,雞可帶來光明,自然鬼怪懼之,于是就有了雞可驅(qū)邪祛祟之說。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拾遺記》 記載了另一種神鳥—重明鳥。相傳,堯在位時,祗支國遣使進貢了一只鳥。這只鳥形狀如雞,因為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擊猛獸,也可以嚇退一切妖魔。因是神鳥,堯命令將其安放在帝都的樹林之中,任其來去自由。果然自重明鳥來后,各種妖魔鬼怪無影無蹤,不祥之事也化為大吉。當(dāng)?shù)匕傩諢o不將重明鳥奉若神明。但重明鳥不常在帝都,一年或幾年才飛來一回。為避災(zāi)禍,人們就把重明鳥的形象刻在門戶上,或者做成雕塑放在門戶上,鬼怪見了便不敢進門。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后來就演變成將雞畫貼在門戶上來保家護宅。雞也就成為早期的“門神”。南北朝時的學(xué)者宗懔所著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這一習(xí)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貼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p>
在古人生活中,特別是在祭祀過程中,雞逐漸成為辟邪的象征,被認(rèn)為擁有某種神力。先秦古籍《山海經(jīng)》曾提到“祠鬼神皆以雄雞”“毛用一白雞,祈而不糈”。古代漢醫(yī)著作《本草拾遺》中也有記載:“白雄雞生三年者,能為鬼神所役使?!比缃?,彝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仍把雞作為祭祀的牲供上物。日常生活中,有的少數(shù)民族還會以雞卜預(yù)測兇吉禍福。
《詩經(jīng)·鄭風(fēng)·風(fēng)雨》
先秦·佚名
風(fēng)雨凄凄,雞鳴喈喈。
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fēng)雨瀟瀟,雞鳴膠膠。
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雞年畫
《風(fēng)雨雞鳴》,藝術(shù)大師徐悲鴻名作,創(chuàng)作于1937年。徐悲鴻借用風(fēng)雨中仰天長鳴的雄雞形象,抒發(fā)了自己的愛國情懷。此畫意境深遠(yuǎn),激勵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而斗爭。
《雞》
唐·杜甫
紀(jì)德名標(biāo)五,初鳴度必三。
殊方聽有異,失次曉無慚。
問俗人情似,充庖爾輩堪。
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
相比三足鳥和重明鳥,中國民間更普遍地把鳳凰看作雞的先祖。鳳凰與龍同為漢族民族圖騰,是吉祥之鳥。在《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鳳凰的記載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漢代劉向所著的《孝子傳》中也有提到“舜父夜臥,夢見一鳳凰,自名為雞”。宋代類書《太平御覽》中記載:“黃帝之時,以鳳為雞?!痹偌由稀半u”“吉”諧音,雞自然也就成為祥瑞的象征。
每逢年節(jié)貼雞畫、剪雞窗花,是中國人過年的一種習(xí)俗。雞年更是被視為祥瑞之年。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周亮工所著的見聞札記《書影》記載:“正月一日,貼畫雞。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州貴人尤好畫雞于石,元旦張之,蓋此地乎雞為吉,俗云室上大吉也。”
除了這種雞立石上的畫,雞畫的圖案還有多種:如果畫的是一只啼叫的公雞和幾株牡丹花,取意“富貴功(公)名(鳴)”;如果畫的是一只雄雞和五只小雞雛在窠中嬉戲,取意“五子登科(窠)”。漢族有的地區(qū)的婚俗,要求新郎和新娘分別準(zhǔn)備紅公雞、肥母雞各一只。這兩只雞是“吉人”的象征。
中國人之所以那么喜愛雞,也與雞的品性有關(guān)。在眾多飛禽走獸中,中國人特別給予雞“五德之禽”的美譽。西漢儒家學(xué)者韓嬰的《韓詩外傳》有云:“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文”在古語中有“禮”的含義。而古時又以“冠冕堂皇”為禮。雄雞頭上火紅的雞冠恰如古時的官帽,“冠”“官”又諧音,于是雞便有了祈愿官運亨通之意。在我國傳統(tǒng)的吉祥畫中,如果內(nèi)容是四個柿子和三只公雞,寓意“四世三公”,即祈愿家中四代人中有三代人都位列王公?!案毁F功名”“五子登科”等和雞有關(guān)的吉祥畫也都是取意于雞的“文德”。
雞雖然是禽類,但是勇猛好斗,不懼強敵。許多人兒時熱衷的“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正是展現(xiàn)了雞的武德和勇德。正是因為雞敢打善斗,“斗雞”游戲自春秋之初就已經(jīng)在我國出現(xiàn),唐宋之時極為盛行。“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樓雙夾斗雞場。內(nèi)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五代十國女詩人花蕊夫人的《宮詞》一詩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宮廷斗雞的熱鬧場景。斗雞場上,兩只雄雞相遇,劍拔弩張,一旦開戰(zhàn),雙方互啄,可置生死于度外,十分激烈。魏晉詩人劉楨的《斗雞詩》就細(xì)致描繪了斗雞的場面:“丹雞披華采,雙距如鋒芒。愿一揚炎威,會戰(zhàn)此中唐。利爪探玉除,赤目含火光。長翹驚風(fēng)起,勁翮飛敷張。輕舉奮勾喙,電擊復(fù)還翔。”
國畫《斗雞圖》,作者為當(dāng)代女畫家徐樂樂。
雞遇敵善斗,但是對于自己的家族成員卻十分仁愛,不吃獨食。母雞經(jīng)常不辭辛苦抓蟲給小雞吃;公雞找到食物也會呼喚家人前來享用,自己滿足地在一旁歡快地?fù)渖戎岚?。國畫大師齊白石曾畫了一幅十分耐人尋味的國畫:畫中兩只小雞正在爭搶一只蚯蚓,畫題卻是“他日相呼”?!敖袢障酄帯钡漠嬅婀谝浴八障嗪簟钡漠嬵},展現(xiàn)了齊白石對于雞的“仁德”的認(rèn)知—兩只小雞如今雖然互相爭奪,但是日后定會互相呼喚、彼此依靠。
在“五德”之中,雞的“信德”最被人們推崇。古時沒有時鐘,而作為太陽使者的雞,晨起報曉,喚起旭日東升,是古代人天然的報時器。故它又有“知時畜”“時夜”“司晨”“長鳴都尉”之稱。漢代志怪小說《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記載:“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yīng)之矣?!?/p>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雄雞司晨,守夜有時,無論天氣如何,從不懈怠,也不誤時。正因為如此,古時有的地方以雞鳴為鐘點行事。與此相關(guān)的還有一個歷史故事:戰(zhàn)國時期,秦昭襄王傾慕齊國孟嘗君的才能,禮聘他為相,但后來又聽信讒言欲殺之。孟嘗君聽聞后,請最受秦昭襄王寵愛的一位妃子為自己說情,并派一位門客鉆狗洞把已經(jīng)獻給秦昭襄王的一件狐白裘偷出來,送給這位妃子。他們一行人趁夜色逃至函谷關(guān)。但當(dāng)時函谷關(guān)以雞鳴為點開門,孟嘗君到時正是半夜,關(guān)門緊閉。正在犯愁之際,孟嘗君的另一位門客學(xué)雞叫了幾聲,十分逼真,引得周圍雞鳴聲四起。守關(guān)的兵士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能打開關(guān)門,讓他們離去。這便是“孟嘗君計過秦關(guān)”的故事,也是“雞鳴狗盜”這個成語最初的出處。
雞守時的品性十分深入人心,以至于古時宮廷之中,出現(xiàn)了“雞人”一職。“雞人”掌管供辦雞牲和報時?!吨芏Y·春官·雞人》記載:“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國之大賓客、會同、軍旅、喪紀(jì),亦如之。凡國事為期,則告之時。凡祭祀,面禳釁,共其雞牲?!?/p>
《雞》
唐·崔道融
買得晨雞共雞語,
常時不用等閑鳴。
深山月黑風(fēng)雨夜,
欲近曉天啼一聲。
《柿雞圖》,寓意事(柿) 事吉(雞) 祥。
國畫《霜重色愈濃》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弧渡躺皆缧小肥翘拼膶W(xué)家溫庭筠的詩作,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
從傳說中九重天上的神鳥到農(nóng)家屋舍旁相呼而食的家禽,雞的形象和品性,令許多文人墨客感嘆。他們將書齋稱作“雞窗”,將聚會的地方稱為“雞壇”。于是,托物言志,醒世抒懷,雞的意象愈加豐富,生發(fā)出許多關(guān)于雞的文學(xué)佳作,影響后世。
“無雞犬,不成家”,雞是鄉(xiāng)村最常見的家禽之一,自然成為田園詩中的常客?!班弴嗤?,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崩献釉凇兜赖陆?jīng)》 中描繪了一幅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成為許多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園?!皶釙徇h(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小宅里閭接,疏籬雞犬通”“隔籬雞犬誰家舍,門掩斜暉”……這些古詩寥寥數(shù)句便描繪出恬靜安逸的鄉(xiāng)村風(fēng)貌。只是這些田園詩,在表達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的同時,也隱隱表達出詩人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
雞司晨,被古人視為“報時鳥”,只是聲聲雞鳴在不同心境的人聽來,就生發(fā)出不同的情感?!按驓㈤L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嗅不復(fù)曙,一年都一曉?!痹谙嗑鄣那槿硕?,雞鳴是可惡之聲,因為雞鳴起則意味著別離近。在相思的人耳中,“長恨雞鳴別時苦,不遣雞棲近窗戶”“長鳴雞,誰知儂念汝,獨向空中啼”,雞聲長鳴,時光漫漫,思念之情尤甚?!耙暗觌u號,旅枕夢殘”“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客行悲故鄉(xiāng),在遠(yuǎn)行的旅人耳中,雞鳴之聲更凸顯羈旅之苦和思鄉(xiāng)之切。在奮發(fā)的學(xué)子耳中,“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古時有半夜雞鳴不詳之說,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祖逖和劉琨耳中,陣陣雞鳴卻是催人奮發(fā)之聲。祖逖和劉琨均是東晉司州主簿,他們一腔熱血,志在建功立業(yè),收復(fù)中原。一日,他們“中夜聞晨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琛?。 “聞雞起舞”這個典故自此流傳于世,雞鳴也成為激人奮發(fā)、慷慨高歌的向上之聲。受此精神的感發(fā),后世出現(xiàn)了許多詩歌借“聞雞起舞”表達報國圖強之志?!肮γ栽S,少日聞雞舞”“終有劍心在,聞雞作欲馳”“況平生慷慨,聞雞起舞,中原事業(yè),不付公誰”……
“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卑拙右自凇蹲砀枋炯巳松塘岘嚒芬辉娭校谩包S雞催曉”“白日催年”感嘆時光匆匆、韶華易逝。蘇軾反用其句,發(fā)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感嘆,規(guī)勸年老的人不要消極悲觀,應(yīng)該振作奮發(fā)。后人從中引申出失敗之后不要灰心,應(yīng)該珍惜時光,有所行動的積極之意。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魏源亦有同感,寫出了“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代人,消磨數(shù)聲里”這樣催人警醒的詩句。他感嘆不管年老還是年少,千古萬代的人都在報曉的雞鳴聲中消磨一世,但人生短促,時不我待,有志者應(yīng)奮發(fā),建功立業(yè)。
可嘆的是,如今,隨著世俗社會的發(fā)展,雞漸漸被視為俗物,日常生活和文學(xué)作品中對它多有貶抑。雞年伊始,回想那懲惡揚善的太陽神鳥,那擁有高潔品德的家雞,那聲聲雞鳴曾引發(fā)的振聾發(fā)聵的醒世之言,我們不得不感嘆雞文化的豐富博大。雞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珍貴篇章,我們理應(yīng)了解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