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
摘 要:關于管理,存在著多種說法,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包括管理是一種行為、管理是一個過程等等。但這些說法中最任人認可的是兩種說法,一是管理是一門學科,另一種是管理是一門藝術。那么,這兩種說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詮釋了管理。作者也從這兩個維度闡釋一下好校長的管理。
關鍵詞:校長;管理;農村學校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睂嵺`也證明,一個好校長帶領一批好教師才能辦出一所好學校。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如何成為一名好校長,成了當今校長們思考的首要問題,尤其對于我們這些農村小學校長來說,還有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本文將從管理學的角度淺談一下一個好校長應該是怎樣的。
1 管理是一門藝術——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
管理本身就是一個很微妙的行為。在管理過程中會有很多不能言語的技巧與感受。作為一個小學校長,應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注重管理過程中的藝術,才能更好的將校長的這個角色發(fā)揮地淋漓盡致。
(一)用人藝術
古人曾說過:“政以德賢為率”?!盀檎驹谟谌钨t?!币粋€人或許可以頂很大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很好的人才配合,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如何用人也是領導需要關注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作為校長,亦是如此。所以,校長首先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全力避忌任人委權、任人唯資、任人為親一系列的錯誤觀念。然后,一定要確立選用人才的基本原則,以達到知人善任、唯才是用的目的。當然,在用人過程中,也要注重用人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做到周人所長,避其所短,一視同仁。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個團隊的最大功效。
(二)處事藝術
領導的本質工作是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處事藝術的掌握將會讓來那個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校長來說,處事內容也是復雜繁多。包括,其他領導以及下屬教師的人際關系、團隊沖突管理、工作應激的管理、溝通技巧以及會議的管理技巧等等。無論做哪項工作,領導一定要職崗明確,校長就做校長的事情,做主要且重要的事情。而對于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不必干涉的就不要過多的過問,要分清主次,別浪費精力。當然,在處事藝術的運用過程中,也要注意藝術與科學的統(tǒng)一,進而成為領導藝術的行家。
(三)宣傳藝術
宣傳藝術,在這里主要是指校長公關和外交的能力。當今的農村小學幾乎是處于一個封閉狀態(tài),校長也是閉關自守、固步自封,陷入了保守辦教育的狀態(tài)。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很少來往,大家都抱著看好自己門,管好自己人的態(tài)度,從不透露自己的教學動態(tài),形同陌生人。然而,今天我們處于信息時代,作為校長來說,不要怕別人問、別人看,應該走出去,多學習,多交流,開闊視野。只有走出去,才能請進來。首先校長要有學校自我宣傳的意識并制定相應的計劃,其次要主動溝通,和別的學校交換信息,共享資源,增進感情,建立關系。最后,校長要學會收集信息,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才能做更好的決策,爭取到更多的支持。
2 自我管理
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想方設法、絞盡腦汁的去管理別人,而忽略了對自身的管理。自己都管理不好,怎么去管別人呢,從現(xiàn)實情況看來,管理自己比管理別人難的多的多。一個優(yōu)秀的校長,應該在管理別人與自我管理中找到一個平衡,讓兩者同肩并進。新形勢下,校長的自我管理主要體現(xiàn)在下四個方面:
(一)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作為一個稱職的校長,首先自己應該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并且實踐中不斷的學習積累和提升。如果,一個校長,自身的文化水平很低,對一些教育政策理解不到位,安排工作時帶有誤解,無法正常地了解指導和領導教師,會給教育教學帶來很多的障礙。俗話說,一個領導應該具有作員工的能力。所以,校長也應該各年級學科特點、課程編排體系,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能夠掌握起碼主導科目(語文,數(shù)學)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對教師作出正確的評價和指導。有必要的話,校長也應該多參加培訓,和別的成功的校長多交流,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
(二)具備健康的認知和高尚的品德
校長的認知,是對自身角色、外界個體以及社會的規(guī)范性認識和判斷,健康的認知是一個人作為領導的首要條件。校長必須能夠明辨是非,能夠很理智地處理工作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偏激,不固執(zhí)。不帶情緒處理事情。在認知心理素質上,校長絕對忌諱主觀臆斷,記住“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同時,校長作為一個領導,應該具備比普通人更高尚的品德。公正廉潔是校長的品德基礎,尊師愛生是校長的管理源泉,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是校長的必要條件。這些品德缺一塊都會嚴重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善于總結經驗,反思過去,展望未來
哲學上說,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當中的。我們校長在決策后的工作中,妥善組織實施,工作完成的結果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校長對每一項工作的好與不足都應該有所總結,好的要繼續(xù)發(fā)揚,不足的要及時改正,只有不斷反思、不但改善,才能在下一次做地更好。除了反思過去,校長作為一所學校發(fā)展的設計師,還應該有長遠的規(guī)劃和設想,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有立足本校、放眼未來的長遠目標,勾勒出適合本校發(fā)展的藍圖。只有這樣,校長才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把學校不斷地向前推進。
(四)以身作則
以身作責,是很多管理者都很難做到的。很多校長有一張“鐵嘴”,說地頭頭是道,他自己卻根本做不到。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校長手里,拿的不應該是鞭子,而應該舉著旗幟,走在前面”。校長只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用模范的言行來引導教師、激勵教師,鞭策教師,才能讓老師覺得“言真可信,行政有效”。校長應該成為一所學校所有教師的一個標桿,如果校長不能以身作則,那么他在老師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教師也就不會配合他的工作,這樣一來,校長的工作將無法展開。所以,校長一定要言而有信,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管理和影響教師。
時代已經變遷,我們不僅僅只用語言去詮釋一個好校長,更應該用行動映射這些語言。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身上那份巨大的責任,但是我們并不害怕,感謝時代給予了我們一個發(fā)揮的舞臺和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契機。時代呼喚我們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完善學校制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農村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想,為農村教育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我們每一個農村校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許美德現(xiàn)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2002教育科學出版社第1輯
[2]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鞠玉翠走進教師的生活世界——教師個人實踐理論的敘事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
[4]肖正德山村小學青年教師需要的敘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
[5]余麗反思性學習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作用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