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斌 (福建省浦城縣文化館 072150)
活在民俗中的浦城“禮品花”剪紙
楊仁斌 (福建省浦城縣文化館 072150)
浦城地處福建最北端,界連浙贛,是福建溝通中原的主要樞紐。
浦城剪紙歷史悠久。西晉時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傳入并深得浦城人喜愛。經(jīng)唐、宋長足發(fā)展,元、明興盛繁榮,至清代,藝術(shù)水平與使用均達鼎盛,形成既含中原文化遺風,又具閩越文明印跡,既有北方粗狂大氣、淳厚拙樸,又有南方細膩纖巧、純凈秀氣的藝術(shù)風格。明清時,浦城剪紙開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之先河,對江南、乃至全國的“禮品花”剪紙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剪紙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至今能完整流傳,全因它與浦城當?shù)氐拿袼谆顒泳o密相連,活在民俗中。
“禮品花”剪紙因其在民俗活動中的使用功能而區(qū)別于其他剪紙門類,不同于北方剪紙的窗花、頂棚花、炕圍花。在其獨特的使用功能下,也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shù)樣式和文化內(nèi)涵。在浦城“禮品花”剪紙隨禮物一起,一般是點綴在禮物上面,為單色的紅色剪紙紋樣?;槎Y嫁妝、饋送食物,祭祀食品,無論大盤小盞,其上必加紅紙一片,或方或圓,字花相融,內(nèi)含祝福吉語,如“長命富貴”、“諸事如意”“夫婦偕老”等。外形也有考究,不同的禮品、物件有不同的紋樣,部分紋樣外形也隨物品形狀而設(shè)計。如襯托手鐲的就把紋樣剪成手鐲的樣子,禮物是豬腿的剪紙就襯上豬腿外形的紋樣,隨嫁的木制洗腳盆就襯上圓形的團花紋樣等等。
從大量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紋樣中可以看出浦城“禮品花”剪紙有這些特點 :(1)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2)圖型與裝飾對象相似,多為方型和圓型。(3)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4)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花樣古老,代代相傳。
浦城屬亞熱帶氣候,丘陵地貌,森林茂密,田園肥沃,物產(chǎn)豐富,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之說。歷史上戰(zhàn)亂,災(zāi)禍相對較少,百姓安居樂業(yè),因而民眾生活較殷實。歷史上幾次外來人口的融入,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也成了聯(lián)絡(luò)人際關(guān)系的紐帶,因此,每逢年節(jié)吉日,娶媳嫁女,生誕壽日,喬遷新居,年節(jié)慶典、宗族祭祀等都要置辦酒宴。為增添喜慶氣氛和表達祝福,“禮品花”剪紙是不可缺少的,主人在籌備慶典、酒宴之前,都會請來“剪花嫂(婆)”剪就各種花樣,用以妝點環(huán)境和各種用具、禮品、祭品等??腿藗円远Y品相贈,為了表達對主人的美好祝愿,烘托喜慶氣氛,所贈禮品均用“禮品花”加以裝飾,并根據(jù)所贈物品大小,配上各種相應(yīng)的紋樣。
由于浦城剪紙使用廣泛,那些喜愛剪紙和專門幫鄰里鄉(xiāng)親剪紙的“剪花嫂(婆)”成了一種半職業(yè)化的特殊人才,如今浦城還有幾十位這樣的剪花能手,她們婆傳媳、母傳女,技巧和紋樣代代相傳。為提高技藝和豐富紋樣,剪花嫂們相互交流和學(xué)習,進一步促進了浦城剪紙藝術(shù)的提高和發(fā)展,使得各種紋樣不斷的豐富和流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著名文學(xué)家梁章鉅(江蘇巡撫)寓居浦城。后在其所著《歸田瑣記》“代吉祥說”篇中記載:“近日浦城有敬惜字紙之會,誠盛舉也。惟各家尚有習而不察,竟等于不敬不惜,而不自知其非者。常見人家饋送食物,無論大盤小盒,其上每加紅紙一塊,或方或圓,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語,如‘長命富貴’、‘諸事如意’之類,不知此紙本系無用之物,一轉(zhuǎn)瞬即蹂躪于童婢之手,再轉(zhuǎn)瞬且淪棄于圊溷之區(qū)。其能于收物之頃,即將此紙隨手檢歸惜字簍中以待焚化者,蓋百家不得一二人焉。一家如此,積家則多。一日如此,積日則多。其婚娶喜慶之家所用尤繁,則所作踐之字尤甚。今欲驟令各家不用此紙,其勢有所不能,不得巳,思一善法以變易之。念各家用此之心,不過意取吉祥,別無他說,茲以吉祥之景代吉祥之字,有何二致?因雜取吉祥善事,剪作花樣十六紙,分贈各家,務(wù)望照此剪雕,以代前此吉祥之字……”。這段記錄雖談敬惜字紙的事,但可看出送禮時禮物上由蓋紅紙剪成的吉祥字句轉(zhuǎn)代為吉祥花樣,取吉兆,這個習俗從清代福建浦城開始,發(fā)展到中國各省民間,尤其在福建、廣東、浙江、江蘇、湖南等地更為流行。由此,不難看出浦城民間剪紙的創(chuàng)作與使用均已達到相當高度,并在使用上引領(lǐng)全國潮流。通過梁章鉅的倡導(dǎo),浦城剪紙更加繁榮。
“禮品花”剪紙在各種民俗典禮、節(jié)慶上運用的形式豐富。各種紋樣雖然都表達幸福吉祥的祈愿,但不同的儀式、場合也有一些區(qū)分,如:
1、婚慶中的禮品花:多子多福是農(nóng)耕時代的不變觀念,人們企盼早生子,多生子,于是用在婚禮上的“麒麟送子”“送子觀音”“連生貴子”“多子多?!薄岸嘧邮瘛钡取盎印逼奉惙倍唷_€有通過男女交媾,陰陽生化來表達,在民間剪紙中對女陰男根生殖器和性崇拜表現(xiàn)得特別豐富,也有采用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如用蓮花象征女陰,用鳥和貫錢象征男根。如“聚寶盆”“搖錢樹”“魚蓮花籃”“鴛鴦戲水”“龍戲珠”等等。
2、壽誕中的禮品花:唐宋以后,歷代朝庭均提倡養(yǎng)老、敬老、尊老,褒獎高齡長壽者及其家庭,從而使得祝壽文化更廣泛的發(fā)展,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流傳下來的剪紙中亦出現(xiàn)了大量的祝壽題材的“花樣”,諸如“福壽雙全”“歲歲平安,年年福壽”“白發(fā)齊眉”“夫婦偕老”“長命百福、富貴千祥”“夫婦偕老、百子千孫、百發(fā)齊眉、長命富貴”“壽桃花”“老壽星”等品類繁多的剪紙。當?shù)刈垩缦媳仨氂忻鏃l(長壽面)和壽桃(當?shù)厝擞么竺准庸こ商易有螤畹氖称罚?,壽桃上面通常擺放著剪紙花樣“壽”字或壽星等。
3、祭祀用的禮品花:祭祀吉祥神是浦城習俗,吉祥神是指給人間帶來吉祥喜利命運之神,包括福、祿、壽、喜、財諸神。至今浦城坊間仍流傳多種多樣的“?!薄暗摗薄皦邸薄跋病薄柏敗钡幕印?/p>
4、年節(jié)吉日用的禮品花:
年夜飯前,家家戶戶會在大廳的敬桌(香案)前面擺桌,敬上供品,點燃蠟燭、香;中間擺放“年飯”(也叫“歲飯”)。 貼上專門的“年飯花”。“年飯花”大多是由四字吉語組成,如”新年大吉 四季清潔 諸事如意”等等之類。“年飯”自供上桌后,要到元宵節(jié)后才能撤,期間香火不滅。講究的人家有專用的香爐和蠟燭臺,上面都會貼上剪紙,斟酒的壺為專用的八角錫酒壺,酒壺上貼有“壺花”。
遇“立春”在“春節(jié)”前,“立春”就是節(jié)慶日,有“新春大過年”的傳統(tǒng)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接春”,“接春”要用兩顆青菜和白菜(或者兩束蔥)和一個專門制作的“春飯”做供品,貼上“春飯花”剪紙,剪紙紋樣以“春”字打頭,內(nèi)容由多句吉語組成,如“年年生貴子 月月進錢莊 時時招百福 歲歲納吉祥”等等之類。
在眾多的吉祥寄語紋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浦城使用剪紙的情景和盛況,那種濃郁的傳統(tǒng)民俗風情,各式各樣的點綴在每件禮品、物件中醒目的禮品花,儼然一個附有主題的民間剪紙藝術(shù)展。當我們追溯千百年來浦城人學(xué)習剪紙、創(chuàng)作剪紙、使用剪紙的歷程,歷代剪花嫂們的口傳心授、相互交流、代代相傳下來的剪紙花樣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各個朝代浦城人的審美與追求,并在各種傳統(tǒng)民俗中活態(tài)流傳,為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作者姓名:
楊仁斌,工作單位:福建省浦城縣文化館,職務(wù):美工,職稱:群文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