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2月11日,《2007年內羅畢國際船舶殘骸清除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將對我國生效。屆時,300總噸以上的中國籍船舶需持有符合《公約》要求的保險或其他財務擔保,并申請辦理《殘骸清除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證書》(以下簡稱《證書》)隨船攜帶,以滿足船舶履約要求。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作為主管機關,根據(jù)《交通運輸部關于授權簽發(fā)檢查<殘骸清除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證書>的通知》的授權從發(fā)文之日起開始免費為中國籍船舶簽發(fā)《證書》,相關單位可在船籍港所在地的直屬海事機構網(wǎng)站下載并填寫申請書,并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文件,《證書》將于海事部門受理后7個工作日內完成簽發(fā)。
據(jù)了解,此次對我國適用的《公約》主要針對各締約國領海以外的沉船(除聲明延伸至本國領海的國家外)清除問題。沉船不僅在不同程度上威脅著過往船舶和船上船員的安全,更會對海洋和海岸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危害。
IMO通過《公約》一方面明確了締約沿岸國對其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殘骸清除的權利和義務,保證各國及時、有效地清除殘骸并獲得資金保障;另一方面規(guī)定了船舶登記所有人有義務對公約區(qū)域內被認為具有危害的船舶殘骸進行定位、標記和移除。為了確保船舶所有人的履約能力,《公約》規(guī)定了船東嚴格責任和強制保險制度,取得締約國簽發(fā)的《證書》,意味著船舶的履約能力由主管機關出具《證書》以證明。
《公約》生效后,根據(jù)不優(yōu)惠條款,進入我國《公約》水域的300總噸以上船舶均需提供有效的《證書》,如果船舶的船旗國不是《公約》締約國,船舶應先行從任一締約國獲取《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