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四甲小學 趙春梅
小學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的教育
江蘇省海門市四甲小學 趙春梅
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認識事物、探索事物的階段,教師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和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深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還應滲透到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管理中去。本文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系統(tǒng)論述如何的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愛國主義 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的培養(yǎng),必須要在學生低齡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因而,教師從不同角度來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領悟這些內(nèi)容??紤]到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與文本解讀能力較弱,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為主,讓學生能夠較快的理解學習內(nèi)容,從而產(chǎn)生有效的學習行為。同時,注重對課本情感內(nèi)容的解讀,激發(fā)學生的情緒、情感,這對于學生理解文本中的思想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里面有許多文章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但是文章內(nèi)容往往會涉及到愛國主義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示祖國的文化、繁榮與偉大。教師要想實施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善于利用這些不同類型的課文,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美好與強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和設備,來彌補文本表述是內(nèi)容過于抽象化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或者動畫來直觀的感受祖國的美麗之處、動人之處、偉大之處。
例如,在教《趙州橋》一課時,教師可以從趙州橋歷史的悠久、造型的獨特創(chuàng)新以及建成千年不倒的神話等方面來入手,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民族自強心。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播放了一個關于講課趙州橋歷史的紀錄片,并讓學生在觀看記錄后談談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思維,還能很好增長學生的見識,直觀的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我依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通過播放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風光與壯美山河。而且,在語文教學中,還有較多課文會專門講解革命先烈的故事,比如《狼牙山五壯士》、《軍神》等內(nèi)容,這也是愛國主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是當代青少年們應該銘記在心的,教師可以通過講述這些故事激勵學生努力讀書、奮發(fā)向上,為自己和下一代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說是學生直接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精神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想實現(xiàn)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己也必須具備能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無法投入情感內(nèi)容中去,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學語言來傳達和表現(xiàn)自身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引導其感情在愛國主義范疇內(nèi)得到有效的升華。
例如,在教學《珍貴的教科書》時,課本描述了一個在敵機來襲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一捆教科書的指導員形象,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后方孩子們能有書可讀。實際上,這個課本名字本來是叫《一捆教科書》,后來才改成了《珍貴的教科書》。就這個故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課本的名字要改成《珍貴的教科書》呢?兩個名字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就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適當?shù)娜谌胱陨淼那楦衼砗蛯W生們互動討論其原因。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教科書的珍貴是因為這是用自我犧牲換來的,它承載的更多是精神層面上的事物,這種事物不僅珍貴,而且具有永恒的價值,值得每個人去珍惜和銘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快深刻的理解課本內(nèi)容;不知不覺中,教師也完美的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語文課本教學中來,逐步培養(yǎng)出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與意識。
在小學語文的教本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不同朝代的詩歌。這些經(jīng)典的詩作經(jīng)歷了歷史的淘洗一直傳頌至今,是因為其本身存在的時代意義與文學價值。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宣揚也是愛國主義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學生通過直接接觸這些象征古代中國文化的詩歌,對于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古詩閱讀,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詩篇;同時讓學生能經(jīng)常朗讀、背誦優(yōu)秀的詩篇,讓學生感悟中國古典文學之美。
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不同類型的詩歌其蘊含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形式都是不同的。比如,《古詩兩首》中的《春曉》表現(xiàn)的是春天來臨時的美好景象,同時也對春天易逝的傷感與憐惜之情。而另一首《村居》其主題更加鮮明,主要表現(xiàn)的是春天草長鶯飛、兒童放風箏時的歡樂景象,這里面包含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與贊美。也有詩歌的計調(diào)偏傷感,比如李白的《送汪倫》則表達了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緒,更多的是離別時的不舍與悲傷。在面對不同主題的詩歌時,教師都要能向?qū)W生詳細的呈現(xiàn)詩歌中描繪的畫面,無論是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直觀呈現(xiàn),還是通過教學語言來進行口頭的表述,教師都要想方設法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積極的參與到詩歌學習過程中來。通過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教化,學生才能擁有華夏兒女應該具備的底蘊,這也是幾千年來要延續(xù)下去的民族風貌與氣質(zhì)。
總而言之,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實施,不僅有利于個人、社會的發(fā)展 對于國家維持繁榮與穩(wěn)定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不能操之過急,要從教學的實質(zhì)出發(fā),從課本中挖掘有用的教學材料與文本,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與情感。同時,教師不能忽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要讓學生從小經(jīng)受文化的熏陶,真正具有中華兒女應具備的氣質(zhì)。
【1】李偉東.淺析小學語文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方法【J】.教育周刊,2011(05)
【2】陳曉.小學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實施探析【J】.可惜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