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尊重 少一點沖突
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民族小學 毛偉娟
從四年級開始,我接手了一個重新組合的班級,這個班級有這樣幾位學生的行為是值得我去反思的。學生A作業(yè)經常不做,單親,且父親經常不在家,一次數學課上因為作業(yè)沒做被老師當眾批評,當場就握拳瞪眼,叫來父親后更是在走廊上當著我們的面和父親大打出手。學生B也是因為作業(yè)不做,上課不認真聽與老師起沖突,數學老師的一句“以后我上課你什么都別做”讓他從此不論是上課、寫作業(yè)還是考試都只顧自己玩,不寫一個字,不聽老師的一句話。 面對眾多情緒失控的學生,幾位老師多次在我面前表示無法跟他們溝通,拿他們沒辦法。作為班主任,我無法對這些學生的行為熟視無睹,必須找到有效的溝通途徑,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1.互相尊重、平等對話
面對違紀學生, 教師氣憤之下常常會直接訓斥。這樣帶有負面情緒的宣泄會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學生知道自己作業(yè)沒做,上課沒認真聽,本來就有點愧疚,受到老師的語言攻擊后開始自衛(wèi)防御,不但不認為自己錯了,反而產生逆反心理,為自己尋找正確的理由,或者尋找教師做得不對的地方。學生的心門關閉,全身的“刺”豎起,此時教師的教育不但會無縫可入,甚至可能使師生之間的沖突一觸即發(fā)。
如果跟學生談話時,我們能夠本著對另一個生命平等獨立的尊重,從了解事實的角度,私底下平和地進行這樣的開場白“怎么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想你這樣做一定有你的理由,能告訴我為什么嗎?”或者這樣表達理解“我相信你是不會這樣做的?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了?” 聽到這樣的話,學生感受到教師準備傾聽和理解,教師的心門是敞開的,感受到教師的真心,學生感覺安全,心門自然會敞開 。有了這樣的對話基礎,師生才能消除無謂的甚至帶有巨大破壞性的情緒對抗和戒備防御,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共同面對問題。
2.委婉協商、主動進步
學生出現違紀或各種問題時,教師常常從各種規(guī)范或規(guī)則出發(fā),對學生提出簡潔的要求,要求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嚴格做到,如果做不到就是不聽話不服管教、不把老師放在眼里、不是好學生。多次訓斥無效只有請家長,還是沒用,要么放任放棄“屢教不改”的學生,要么嚴加管教,失控之下甚至體罰,造成各種傷害事件。
改變要從心開始,一味地強硬要求不能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改變自己的行為。遵從教師的行為是被動的,改變是痛苦的,發(fā)自內心的改變才是主動的持久的,學生自己想出解決方法,才能有強大持久的動力貫徹執(zhí)行,也就是說只有學生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教師只能影響學生,支持幫助學生。如果教師面對學生時,能以“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你能不能自己想出辦法來了?” 這樣委婉的方式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等協商的態(tài)度,感覺教師是在幫助自己,是在和自己一起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戒備防御之心隨即消除,學生的能力被喚醒,潛能被激發(fā),開始積極主動地動腦筋想辦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解決方法更適合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學生更有動力執(zhí)行,問題自然能得到解決。
開篇提到的幾個無效溝通的例子,若是這樣處理,結果就會很不一樣。
課間休息時,老師發(fā)現學生B作業(yè)沒做。老師把該生叫到僻靜處,溫和地說:“你作業(yè)是不是沒做啊?”“昨天的作業(yè)是不是有難度啊?”“你爸爸是不是又留你一個人在家啊?”學生慚愧地點了點頭。(該生是單親家庭,從小失去母愛,父親經常外出,文化程度也不高,這樣的開場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讓學生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錯誤)。
“老師知道對于你來說,有部分作業(yè)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是能做的還是要做起來的。在老師心目中,你的進步空間非常大,老師還希望學期末能頒一個進步獎給你呢!”(教師再一次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期待。)
“老師,我知道錯了。我會努力的?!?/p>
“萬一寫作業(yè)再碰到不會的怎么辦?”
“可以請教同學?!?/p>
“還可以怎么做?”
……
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B想出了很多解決的辦法,請教同學,請教老師,手機查閱等,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特意觀察了該生的行為。 他的作業(yè)并不能在第一時間上交,但是放學前我總能看到他的作業(yè)上寫滿了端端正正的字體。有時還專門跑到辦公室向我解釋,因為昨天作業(yè)沒帶回去,所以一大早來補上。得到我的肯定與表揚后,非常開心地跑回了教室。
這種平等友善的溝通方式超越了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突破了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搭起了理解、信任的平臺,使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更促進了學生心智的成熟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很多教師都希望自己在學生面前有足夠的威嚴,望教室門口一站,教室里就馬上鴉雀無聲,學生對自己的要求言出令行,規(guī)規(guī)矩矩。不少教師更是堅信:要教育,先立威。遇到“麻煩人物”,首先就要在氣勢上鎮(zhèn)住學生,使用一些不恰當的教育語言。一旦學生反抗,更是不惜通報家長傷害學生的自尊。這樣的方式只會使教師的權威被漠視,失去原有的威信。因此,我們在面對這些“刺頭兒”學生時,首先想到這是一個獨立獨特的生命。我們要本著珍惜和呵護稚嫩生命的態(tài)度,平等面對那個正在展示自己生命力的個體。自尊是學生生命的底線,是學生人格的底線,更是教育的底線,傷害學生的自尊就是動搖學生的根本。教育是有底線的教育,教育學生必須以維護學生的自尊為前提, 切勿隨意踐踏學生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