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汝英
“五個借助”,滲透情感教育
文 | 劉汝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努力運用語文課文中所包含的真摯情感,叩擊學生心弦,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格。被選入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優(yōu)的佳作??梢哉f語文教材提供的是豐富飽滿、異彩紛呈的情感海洋,為語文教師實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語文教材中常有許多作品反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距甚遠,學生對作品反應冷漠,甚至根本無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時,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法,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深入挖掘教材中能使學生產生共鳴的情感因素,找出作品人物或作者思想與學生實際認識的契合點,這樣情感教育才會有效果。要想曉之以理,必須先動之以情。單純的說教會使學生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尋找學生情感的突破口,以情感去感化學生,使情感教育更具有吸引力、說服力。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為撫育子女成人、成才,歷盡艱辛,可謂嘔心瀝血;而學生身受父母慈愛,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形象性強這一特點,運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在生動形象的講解過程中完成德育任務,做到“潤物細無聲”。如《姥姥的剪紙》,通過語言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姥姥勤勞儉樸善良的美德和對“我”的種種關照,文中姥姥寬厚待人、處理鄰里關系、疼愛外孫等一系列細節(jié)都是讓孩子們明白做人的道理,理解祖輩們的辛苦的好材料。
興趣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聯(lián)系的,而情感主要是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的,教師的語言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能讓他們在和諧、活躍、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語言功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激情作用,用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去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講究語言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豐富變化,并配合適當?shù)捏w態(tài)語言,用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講究語言的啟發(fā)性和感染力,加深學生對課文情感的體驗,撥動學生的心弦,更好地去感染他們,達到情感的共鳴。
作文、日記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在日記和作文當中盡情傾吐自己的心聲,揮灑自己的才情;教師則可通過評改學生的習作,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皫熣?,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業(yè)。”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寫作技巧,還要在作文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引導學生。有時,我們的一句鼓勵,一聲叮囑,會幫助學生,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可見,作文教學也同樣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責任。
情感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這是語文教師應有的職責。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要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fā)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要注意自身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
總之,細心發(fā)掘情感教育和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不僅能發(fā)揮春風化雨的作用,還會更好地促進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助推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南京路小學 )